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一刀兩劍詩俠心

一刀兩劍詩俠心

郭明忠

刀,是唐朝詩人劉叉的刀。劍,是唐朝詩人賈島的劍和劉叉的劍。

劉叉的詩《唐詩三百首》中沒有見,當然也沒有對他的簡介。賈島,唐詩中關於他“推”“敲”的用詞美談,這裏就不囉嗦了。單說筆者對這兩位一刀兩劍詩的看法。

劉叉詩《偶書》只四句:

日出扶桑一丈高,

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

磨損胸中萬古刀。

這就是劉叉的刀。“怒見不平處”,拔刀就相助的刀。然而,詩中分明說,他的刀已經被“磨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頭兩句不過說他和大家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瑣事,多如牛毛,說不清,理還亂,躲不了,擋不住。劉叉處於晚唐時期,內憂外患,動盪不安,貧窮善良受欺壓。後兩句詩說,詩人見不平,怒火燃胸中,欲拔刀相助,無奈刀鏽蝕,儘管這是傳自萬古的寶刀。

《唐才子傳》說,劉叉少年時期,“尚義行俠,旁觀切齒,因被酒殺人亡命,會赦乃出,更改志從學”。不過這位俠義前輩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並不參加應舉考試,而是仗劍走天涯,闖蕩江湖中。詩中所謂“磨損”云云,是無奈的代詞,是對晚唐的失望,是他思想鬥爭的外泄而已。只要看看老先生“切齒尚義行俠”的“前科”,料定他“該出手時就出手”。詩俠一腔正義,讓幾十代晚輩的我,景仰不已。

賈島的《劍客》是這樣: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詩人以劍客的口氣,刻畫了劍和劍客的形象,抒寫了自己興利除弊扶危濟困的抱負。今人常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磨製某物,策劃某事,成就某項,輝煌某業,所付出的長期的心血。

與劉叉的“萬古刀”被“磨損”不同,賈島的“十年劍”儘管鋒利無比,寒“霜”逼人,卻“未曾試”。老祖宗和我們一樣,心愛之物,不忍獨享喜悅,而是與親朋好友同欣賞,共品鑑,齊分享。賈島也把寶劍請肝膽相照的“君”來品鑑共欣賞,並且問:你說:哪裏有冤屈的事?一句問話,劍客躍躍欲試,剷除不平的豪情躍然紙上,呼之慾處。

劉叉還有一首小詩,題名是《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講他把心愛之劍送姚秀才這件事:

一條萬古水,

向我手心流。

臨行瀉贈君,

勿蕩細碎仇。

姚秀才何許人,不清楚。只知他愛劉叉的那柄劍,劉叉忍痛割愛,贈他寶劍,交代他要行大義,免私怨,可見劉叉心胸寬,境界高,而姚秀才想必也是志存高遠之士,不是低俗平庸之輩。

詩用水喻劍,我覺新鮮,水只能“瀉”,而劍卻可握,加個“贈”字增加質感,與題呼應。“臨行”——你要闖蕩江湖了,贈給你留念,希望你行俠仗義,匡扶正道。

一把刀,兩柄劍,俠義心,詩中見。題材相同,表達各異。問句明顯讓人思索,“勿蕩”的交代也令人讚賞。只有“磨損胸中萬古刀”讓人覺得低沉壓抑。劉叉當真對“不平處”能“忍見”嗎?未必。“野夫”可是因爲“切齒”“尚義行俠”才鬧出人命的。《唐才子傳》記載過。

細品慢嚼一刀兩劍三首詩,劉叉的“刀”應當是萬古傳下的正義之刀,比有形可握之刀更重要,是指揮頭腦和武器的靈魂指揮刀。劉叉的“劍”是借劍喻志的劍,思想境界具形象化的劍。賈島《劍客》的劍,也不一定是一劍封喉,頓時喪命之金屬劍,而是詩人自喻爲劍客,寶劍喻自己的才能。一刀兩劍詩藝高,粗讀看到俠客豪。細品方知刀和劍,都是詩俠自況照。俠肝義膽“劉刀客”,路見不平必揮刀;霜刃未試“賈劍俠”,亮劍誓斬千年妖;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