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洋雷鋒志願隊的雷鋒故事,華中師大

個頭超過一米八高的突尼斯小夥兒阿扎胸前繫着紅領巾,一張開雙臂,孩子們都跑過來,小手摸着他圓鼓鼓的肚子對着鏡頭哈哈大笑。

華中師大:洋雷鋒志願隊的雷鋒故事

華中師範大學洋雷鋒志願隊成員阿紮在“學雷鋒活動日”朋友圈曬出這張照片,同時寫下了美好心情:open heart,smile(敞開心扉,微笑)。

和阿扎一起來看武漢市春苗小學農民工孩子的,還有10餘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志願者,他們戲稱自己爲“洋雷鋒”。按照約定,志願隊成員答應了這個日子要陪孩子們唱歌、做遊戲。

操場上,大家一起追逐打鬧,阿扎覺得自己能給別人帶來歡樂,“這很雷鋒”。

2014年4月,華師洋雷鋒志願隊成立,至今已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70餘名成員。隊員們利用自己的空餘時間,定期開展公益項目,免費提供志願服務,義務支教、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兒、雙語翻譯和綠色環保活動等,“學雷鋒,做好事”。

在春苗小學,一提起志願隊前隊長阿達姆,高年級的學生會蹦蹦跳跳地問,“阿達姆老師還會回來嗎?”

2010年,一次機緣巧合,阿達姆結識了武漢市農民工子弟學校春苗小學的校長陳瑛,她邀請阿達姆教孩子們學英語。第一次去學校,阿達姆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一下車,校長帶着老師學生在站牌邊等着,“怕我找不着路”。

每週一,8點半,阿達姆都會跟着學生一起升國旗;領着20多個學生回學校宿舍做外國菜招待他們。如今,阿達姆自己手寫的教案已有一本教科書厚。

一個細節至今讓春苗小學副校長黃執宗印象深刻。在課間,他看到阿達姆不停喝水,一問才知道處於齋月期的阿達姆已有20多天未吃飯。黃執宗一下子驚到了,“上課還是和以前一樣精神飽滿,也沒落下一堂課”。

2013年,阿達姆帶團隊成員赴央視參加《社區英雄》節目,爲孩子們募集了25萬元“夢想基金”捐給了春苗小學。學校安上了新電扇,粉刷了舊牆壁,這是建校22年來教學樓做的第一次翻新。

英語一教就是5年——開始是阿達姆一個人,後來跟他一起到春苗小學支教的留學生同學越來越多。阿達姆想着組織一個團隊,讓一個人的力量變成一個集體的力量,洋雷鋒志願隊應運而生。他們走進多所農民工子女學校講課,在七色彩虹幼兒園舉辦活動,去地鐵站爲乘客引路、搬執行李……

在中國,阿達姆曾去獻血、支教、看望孤寡老人。他記得中國有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畢業回國前,春苗小學的孩子們一一走上臺擁抱阿達姆,送了親手疊的千紙鶴、寫了祝福的新年賀卡,校長陳瑛對阿達姆說,“以後春苗學校就是你的‘孃家’,想家就常回來看看。”

阿達姆走後,志願隊接力棒遞到了學習英語翻譯專業的帕特手上。

2014年6月與盲校孩子的志願活動,至今讓帕特頗有感觸。眼睛被蒙上,跟盲童比賽爬樓梯,帕特第一次體會到了盲人的痛苦,“眼前一片黑的時候真的很害怕”。志願者3個字開始在他心裏生了根。他到協和醫院陪護白血病兒童,利用心理學課堂知識陪小朋友玩;主動和春苗小學聯繫,教孩子們唱英文歌。

《雷鋒1959》是帕特看過的第一部關於雷鋒的電影,“我覺得好親切,電影畫面中的那個人,除了膚色不一樣外,不就是我嗎?”

去年春節,洋雷鋒志願隊開始參加武漢市鐵路局“小桔燈”春運志願服務項目。今年1月,每隔一天就有8名留學生志願者前往武漢火車站爲旅客引導,提供幫扶,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4點,前後持續了近一個月。

住得遠的帕特,常常要早上5點鐘就起牀趕路。“這樣也好,再也不用在寢室天天參加‘睡覺比賽’了。”帕特笑道。外交學博士休娃還記得,曾有個乘客匆匆忙忙來問路,轉身一看志願者竟是外國人,“還以爲問錯了人”。

多年堅持志願服務的背後,這些留學生們在用行動感恩曾幫助過他們的人。

阿爾巴尼亞的休娃第一天到武漢時,在華師北門下車後,因爲不識漢字,不會中文,在門口站了兩小時,好在有一位武大老師將她送到學校的賓館;阿爾巴尼亞的天子也有類似遭遇,一名中國人在火車上透過手機和他交流,幫他找到了華師。

後來,爲幫助第一次來中國的留學生,每逢開學季,洋雷鋒志願隊會到火車站和機場做嚮導,幫助留學生到校報名。

收穫也在志願者身上悄然發生。休娃從前不善於與人打交道,除了一起上課的同學很少與人來往。如今常跟着志願隊做支教、服務春運,她感嘆,“現在有了很多新朋友,志願活動給了我更多與人相處的機會”。

洋雷鋒志願隊的隊員們認爲,參加洋雷鋒志願隊找到了一種歸屬感,做志願服務可以認識到更多人,獲取更多知識,透過志願活動可以更好地瞭解中國人與中國社會,而這些是在課堂上難以學到的。

今年2月26日,“小桔燈”青年志願者服務武漢鐵路局春運活動表彰文藝匯演上,帕特再次獲得 “傑出青年志願者”稱號。

“我的夢想是做雷鋒,不只是中國的雷鋒,還要做祖國的雷鋒,甚至是世界的雷鋒。”談及自己的夢想,這個來自剛果(金)的研二學生說。

楊潔 武穎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03月2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