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一位教師的走教日記

一位教師的走教日記

美術老師何芸翔

一位教師的走教日記 第2張

▲鄉村學生和她的作品

“農村學生很富有想像力,不比城裏孩子差;學生紀律非常好,沒有出現抄襲、講話等情況,這兒的學生很淳樸……”這些是南川區隆化五小美術老師何芸翔的日記片斷,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精彩瞬間被他定格在自己的QQ空間。

隆化五小是南川城裏的一所小學。他所說的這些學生不是何芸翔在該校的學生,而是就讀於幾十公里外的德隆小學。

爲何城區學校教師到了農村小學?他與孩子們產生了怎樣的交集?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交集?7月29日,重慶晚報記者赴南川區採訪時發現,這一切緣於當地多個部門聯合實施一項重大行動——中小學校長教師輪崗交流。當地老師通俗地把這種做法稱爲“走教”。

德隆小學是南川區一所偏遠鄉鎮農村小學,每到寒冬時季,水一倒出去就能結冰。何芸翔說,他到德隆小學報到時,正值冬天最冷的時候,當時從南川城區出發,騎了2.5個小時的摩托車纔到達學校。“我到學校就收到了見面禮——路面太滑,狠狠地摔了一跤。”

“雖然條件艱苦,但是我不後悔。”何芸翔說,他到了德隆小學以後,發現那麼多老師都在默默地奉獻,發現那麼多孩子都在期盼老師傳授知識,心裏面感到非常坦然。

何芸翔的感慨,體現在了他的走教日記裏。

他觸亮手機屏幕,開啟自己的QQ空間。指着每一幅照片,就能說出自己與德隆小學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精彩瞬間。每幅照片下面都配着他的走教日記:

“5月在教室給學生測試美術,學生的紀律非常好,沒有出現抄襲、講話等情況,這兒的學生很淳樸。”

“學生作品,和我教的不一樣,塗的色彩很豐富,畫得更加漂亮,證明了學生的創造性是豐富的,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的這種行爲。”

“這是一個調皮的男陔,儘管知道有教師聽課,但還是把自己的女同桌醜化了,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童年,也是對女同桌調皮的。”

“聽了送教下鄉的三節課,感覺送教下鄉是一個很務實的工作。在教師的討論中,有一線教師提出在上課中真正遇到的問題,也有在高層面上對大方向把握的專家發言。”

“農村的孩子也有畫畫好的,只是少了一些教育和培訓,這樣的孩子可惜了。”

……

何芸翔雖然是南川城區隆化五小的教師,但今年43歲的他又再次踏上了新的走教歷程——到馬嘴實驗學校支教,仍然肩負着教授農村孩子的擔子。

在南川區,除了像何芸翔這樣從城市到鄉下的教師,還有從鄉下到城市的教師。

郭紅梅就是其中之一。她原在地處渝黔交界處的慶元鎮小學任教,現在到位於南川城區的隆化一小。

郭紅梅在隆化一小擔任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已經成爲孩子非常喜歡的一位老師。“只要幾天沒在學校出現,孩子們見了我就會歡呼地擁抱。”

像何芸翔、郭紅梅這樣的教師,在南川區教師隊伍中還不少。南川區教委介紹,截至目前,透過走教、支教、輪崗交流等方式調度教師就已超過400人,其中城市到農村交流的教師近100人。

城鄉教師輪崗交流已成爲了南川區的一種制度。南川區多個部門已聯合印發《南川區中小學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指導意見(試行)》。

新舉措

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區及中心集鎮涌入,導致城區及中心集鎮學位緊缺、大班額突出,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普遍薄弱等問題。

這些許多區縣可能都會遇到的問題,南川區有新的舉措——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補教育短板。南川區教委透露,在2016年新建、遷建城區學校5所,改擴建城區和中心集鎮學校7所的基礎上,2017年至2018年,計劃再新建4所城區及中心集鎮小學,進一步優化解決學位差缺問題,縮小辦學條件校際均衡差異。

新進展

南川區的上述舉措,可以有效地補足校舍場地和教育裝備兩大短板。

解決補足校舍場地和教育裝備兩大短板時,南川區又瞄準了補足教育的另一大短板——均衡發展短板。

談到補足均衡發展短板時,南川區教委表示,在加大城區及中心集鎮學校建設力度時,還着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南川區教委透露,今年將再籌資6738萬元,專項用於薄弱學校運動場軟化和新建學校的整體裝備。

新成效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南川區正在深入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要一環。

對於這一點,南川區隆化三小校長王純友體會頗深。他說,南川區教育之所以步伐大,得益於有一大批教育好幫手。

王純友口中的好幫手,就是南川區已經建立的區領導、區級部門聯繫幫扶學校制度,36名區領導重點對口聯繫68所學校,直接下到基層,爲學校解決辦學困難。

這種對口幫扶措施起到了好成效——一所小學校的功能室擴建,成了南川區領導的大事。重慶晚報記者瞭解到,爲解決隆化三小因學校擴建帶來的拆遷安置房問題,分管教育的副區長近期專程進行協商。王純友說,“這個問題一旦解決,學校三期擴建即刻啓動,明年就會有專屬的功能室供學生使用,不必象現在這樣需要見縫插針找地盤。”

南川區透過多種舉措優化教育資源、擴大教育有效供給,讓家長和學生們有了獲得感。一方面,學位增多。南川區新建的隆化一小A區和與北師大合作共建的北師大南川附校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用,增加學位5000餘個。其餘在建工程將於今年全部竣工投用,屆時將累計新增城區及中心集鎮學位1.2萬餘個。

另一方面,師資更優。南川區還意識到,擇校問題的根本是選擇優質教育資源、選擇優質師資的問題。他們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農村學校師資水平的提升作爲緩解入學矛盾的關鍵。

優化師資隊伍,具體怎樣幹?南川區教委透露,一是全面開展幹部教師輪崗交流;二是引進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畢業生;三是實施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結對幫扶。

正是透過大力實施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讓南川區的家長們感嘆:“家門口的學校會越來越好,沒有必要再去城裏擠位子了”。

新聞縱深

重慶晚報記者採訪發現,南川區正在持續加大教育基礎設施財政投入,補強基礎教育短板。持續採取措施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城市學校穩健發展,農村學校吸附力增強,較好地滿足了老百姓就近入學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願望。

重慶晚報記者 張彬 王乙竹 任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