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還不如不,媒體:與其建一所貌合神離的西南聯大

今天(3月18日)起至2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昆明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昆明召開。昨日,昆明市政協委員報到時,民盟昆明市委建議:重建西南聯大,並將“西南聯大故里”打造爲昆明的文化標識性符號。

媒體:與其建一所貌合神離的西南聯大 還不如不

說到西南聯大,在國人心中,尤其是在知識分子心中,那是驕傲的記憶,也是溫暖的記憶,更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嚮往。民盟昆明市委藉助國人的這份情感,想重建西南聯大,拉動昆明科技文化發展,進而拉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應該說,這種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錯,西南聯大在抗戰期間,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都出自西南聯大,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73位“兩院”院士都曾是西南聯大的學生。這樣輝煌的成績,的確讓國人驕傲。

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後來的結果,更要看到當時的環境。可以說,北大清華南開三校是被日寇“打”到昆明去的。雖是無奈的選擇,但師生們懷着一腔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義憤,不畏困苦,發憤學習,立志報國。當時三校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師資,在封閉困苦的環境中,規避了都市喧囂繁華的干擾,師生們潛心向學。這樣的時代氛圍和學習環境已經不再,三校也不可能再遷至昆明。當然,即便三大名校再遷至昆明,也不可能再現昔日輝煌,否則怎麼解釋今天的三校立足京津,條件優越,也沒能培養出諾獎得主呢?

細看民盟昆明市委的提案,不客氣地講,多少還是急功近利的,主要一點就是想利用三校現有的資源和西南聯大校友的資源。這當然也不能算錯,但現在三大名校在人才培養的方法和成果上都不能望西南聯大之項背,抽調一部分師資來昆明合作辦學,又能出多少成果呢?如果出不了多少成果,只是借西南聯大的名,那會不會讓西南聯大的校友認爲是辱沒了他們的母校呢?

民國時期的大學和當今的大學相比,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是去行政化,那時的很多大學教授是以做官爲恥的,他們批評官員的疾言厲色,今天還常常爲人所津津樂道,西南聯大也不例外。而今天大學非但不是去行政化,反而是在不斷強化行政化,幾十個教授去爭一個處長位置的“笑話”總在上演。這樣的氛圍,即便西南聯大重建了,恐怕也難以避免。

與其建一所貌合神離的西南聯大,還不如不建。所以,西南聯大至少在目前不宜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