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超過英美等發達國家,中國地質資料數字化率逾99%

中新網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鞠建華30日在北京透露,我國地質資料進入了數字化管理時代,館藏數字化地質資料共計49.9萬檔1497萬件,數字化率超過99%,實現了紙質地質資料向數字地質資料的歷史性跨越,我國地質資料數字化程度已經超過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

中國地質資料數字化率逾99% 超過英美等發達國家

地質資料數字化管理改變了服務方式。實現數字化後,網絡服務成爲最主要的服務方式,館藏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了遠程服務、綜合分析和資訊共享,資料搜尋查閱變得容易,爲閱者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提升了保護水平。隨着時間推移和使用次數增多,紙質地質資料會出現字跡模糊、紙張變脆和破損等問題,歷史最長的已有百年之久,有的已無法提供查閱服務。透過技術手段對這類地質資料數字化後,延長了館藏珍貴地質資料的保管和使用壽命,搶救了一批非常珍貴的地質資料。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式提高了服務效率。依託數字化成果,實現了地質資料在線瀏覽和資訊查詢,大大縮短了查閱等待和提取彙總時間;可迅速整理形成電子數據包,便於攜帶傳輸和閱讀等,同時對重大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時間從3天縮短爲2個小時以內。

鞠建華舉例稱,前不久在四川九寨溝縣7.0級地質發生後僅35分鐘,就快速提取超過300檔震區地質資料,在互聯網發佈了地質資料專享服務,爲震後救援、災情預測、重建等提供應急支援和輔助決策,同時根據現場需求及時進行其他地質資料數據處理,全力支撐應急搜救工作,應急響應速度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此外,數字化地質資料豐富了服務產品。數字化地質資料更便於綜合分析、資料編研和挖掘資料潛力。目前,已經開發了全國重要地質鑽孔數據庫等各類數據庫服務產品、京津冀一體化和雄安新區建設等專題服務產品、1:5萬區域地質圖等系列公開版服務產品,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定製服務,爲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和保障民生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數據支撐。

據透露,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館藏成果地質資料總量共計50.22萬檔(1506萬件);原始地質資料總量共計147.45萬件,其中基礎地質調查和非油氣等礦產勘查的原始地質資料77.6萬件,委託保管油氣、海洋原始地質資料69.85萬件;包括委託保管在內的我國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總量共計巖(礦)心約103萬米,標本約11萬塊,光薄片約14萬片,樣品約144萬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