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熱點/列表

60歲 紅二代 農民不離不棄癱瘓妻子

“一直以來‘相濡以沫、你儂我儂’的愛情,似乎只在文學作品或電影電視中出現。當丈夫不離不棄守護臥牀癱妻32年,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邊時,讓我感動,讓我們相信愛情。”一名廖姓網友這樣寫道。

因爲電影《地道戰》結緣,至此長相廝守。妻子癱瘓臥牀32年,無法離開病榻半步,身爲丈夫的他端茶送水悉心照料。人生暮年之際,他唯一的期許竟然是:千萬別讓我先走,我不忍心拋下她。他就是60多歲的“紅二代”農民徐新華,同臥牀不起的妻子廖田英大半輩子的相濡以沫讓村民歎服。鄰里上下都說:世間難得這樣的夫妻。

60歲 紅二代 農民不離不棄癱瘓妻子

相似經歷聊得來 同看電影“對上眼”

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二塘鎮有一個名爲雙桂村的壯族小山村,居住着2400多位村民。一座排列三間的小房子坐落於山腳下,房間乾淨整潔。徐新華守着臥牀32年的妻子生活在這裏。

1970年,高小畢業的廖田英響應國家號召,到廣西三江縣修築“三線鐵路”(又稱“備戰鐵路”)時和徐新華的叔叔一同共事,這位叔叔在後來成了二人喜結良緣的媒人。

1973年,廖田英應組織要求,回到老家三裏鎮杏村集體林場當了副場長。

徐新華和廖田英有着相似的經歷。徐新華年輕的時候,到過桂西北修築過“三線鐵路”,返鄉後也在集體林場做過工人。

1974年一個蛙鬧蟬鳴的仲夏夜,廖田英應徐新華叔叔的邀約一起看電影。和徐新華在露天映場“巧遇”,經徐新華的叔叔介紹,這對當年“根正苗紅”的農村青年相識相知了。

廖田英說:“因爲有相似的經歷,近似的理想和追求,兩個人看完電影后感覺特別聊得來。”回憶起當初的相識,廖田英一臉甜蜜。她清楚地記得,那晚放的是當時的熱門電影《地道戰》。如今,電影主題曲《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那婉轉動聽的旋律還依然爲夫婦二人所熟悉。

徐新華說,那晚的星星很美,特別難忘。

“那晚上,我們‘對上眼’了。”廖田英說。

徐新華的父親是一名老游擊隊員,因此,鄰里上下喜歡稱徐新華爲“紅二代”。由於父親當時還沒有落實政策,地處山區的雙桂村路難行,地不平,水田少,生產隊分的口糧不多,有四兄弟的徐新華一家生活清苦。而廖田英家住低山盆地,水好田多,生活要比徐新華一家好。徐新華說:“那個年代,是我高攀了她。”

1975年秋天,這對青年喜結連理。

 家庭突遭變故 苦命鴛鴦不離不棄

1976年,徐新華和廖田英喜獲千金,時隔3年,又迎來了兒子的降臨。

結婚後,徐新華和他的兄弟分了家。兩口子當年都是村裏的強勞力,掙的工分多,是生產隊裏的“現金戶”(不欠隊裏的賬,有結餘),雖不富裕,但子女雙全,全家和和美美,其樂融融。“那時候過的日子真好啊!”徐新華說,他非常懷念和妻子白天一同出門勞作、晚上和孩子圍桌吃飯的幸福時光。廖田英也說,從結婚到生病前的那8年,“是我一生最美的時光。”

天有不測風雲。1982年初,廖田英忽然感到渾身乏力,頸部疼痛,起不了牀。到醫院檢查,診斷是頸椎骨質增生和產後風溼。醫生建議要做大手術,但費用至少要3000元。

爲了給妻子治病,徐新華將結婚時花150元買來的縫紉機以100元價格賣掉,這是當時他家裏唯一一件值錢的東西。把餘糧、生豬“能賣的都賣了”,東拼西揍也只湊集了1500元,親戚朋友借給他1500元,總算湊夠了治療費用。

但是,治療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廖田英落下了一級肢體殘疾,植入頸椎的鋼板並不給力,坐起就胸痛,從此臥牀不起。廖田英說,得病以後,她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除左手正常外,右手乏力,腿腳也不夠靈便;吃飯要送到牀頭,“方便”的事也只能在牀邊解決。

廖田英生病後,徐新華又當爹、又當媽,以前夫妻兩個人一起幹的農活和家務事,就他一個人全包了。後來兒女慢慢長大,農活和家務事也能幫着分擔一些。32年來,徐新華每天堅持做的事情是:早上給妻子洗臉,晚上給妻子擦身,房間衛生清清爽爽,沒有任何異味。

雙桂村黨總支書記廖國飛把徐新華尊稱“大哥”。他說無論有什麼樣的事情,徐新華都不會在外過夜。參加村裏的紅白喜事,徐新華也“早早吃完飯就往家裏趕”。

聊起32年來的艱辛,徐新華眼眶溼潤了,不時揉揉自己的雙眼。廖國飛欽佩地說,“十里八鄉認識他的人,沒有不佩服的。”

32年的悉心照顧,32年的不離不棄,支撐徐新華的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徐新華說:“結婚前,我們就承諾過要白頭到老,要是換作是我生病躺在牀上的話,她也一樣會照顧好我的。”愛的承諾,須一生堅守。這或許就是這位質樸忠厚的農村老人最樸素的愛情觀。

堅守愛情成楷模 鄰里效仿村風暖

現在,兒女已經長大成人,女兒嫁到10多公里外的另一個村莊,農忙時節也能回家幫忙,看望父母;兒子兒媳在外創業,平時很少回家。

爲了給妻子排解寂寞,10多年前徐新華買了一臺帶遙控的彩色電視機,看看新聞或精彩的文藝節目,儘量讓她保持精神愉悅。近幾年,還給妻子配了部手機,讓她在感覺孤寂時給兒孫或親戚朋友打打電話,也方便她接聽來自親戚朋友們的資訊。

廖田英儘量減輕丈夫的負擔,爲了不讓病情惡化,她堅持練腦練手,每天自己跟自己下幾盤“跳棋”。廖田英說,“下跳棋對鍛鍊大腦和眼睛有好處。不讓病情惡化,這是我對丈夫最大的支援。”

在徐新華的照料下,廖田英身體狀況和32年前並無太大變化。現今的她耳聰目明,思路清晰,性格開朗。記者眼前的她,除了不能下牀外,感覺和常人並無多少不同。

徐新華悉心照顧癱瘓妻子30多年的事蹟感動了衆多鄉親。

雙桂村70多歲的村民徐玉春說,徐新華夫妻二人都是勤奮、堅強的老實人,他們遭遇那麼大的困難還能相守不放棄,很多家庭都拿他們作爲榜樣和範本。

中年婦女廖鳳金是徐新華的鄰居,她說:“要不是徐新華這樣照顧,廖田英不一定能活到今天。村裏邊的人沒有不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