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熱點/列表

上海的新市場,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據《東方早報》報道,臺北士林夜市從1910年發端算起來有百餘年曆史了。至1940年代,附近先後建起士林官邸,還有故宮等文化旅遊設施,士林市場的名字越來越響亮。

大約在1970年代士林夜市開始形成規模;1980年代,日本、歐美等國際遊客大量涌入臺北,士林夜市又一次獲得發展良機;2000年後又增加了大陸的海量遊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

錦江樂園臺北士林夜市暑期開張,引來全城食客聚集。剛剛過去的週末兩天裏,錦江樂園每天僅夜場就迎來超過1.5萬人次的客流,遠遠超過預期。一些排長隊卻沒買到入園票或進園內排上3小時隊沒吃上幾樣美食的市民抱怨不已:吃上一份蚵仔煎咋就這麼難?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

美食的誘惑不可阻擋,上海食客對於士林美食有着無限的嚮往。事實上,上海並不缺夜市,二十多年來,華亭路、襄陽路、吳江路、臨汾路......一個個曾經小有名氣的夜市也曾風生水起、各霸一方,可幾年下來,這些夜市生生滅滅,似乎總難成氣候。於是至今,一個成熟的、有人氣、有知名度的夜市還讓市民翹首企盼。

“有歷史積澱的夜市不僅給市民提供美食,豐富人們的夜生活,它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成長爲某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上海本土美食文化專家小寶表示,培育有本土文化的夜市並不難,關鍵是相關管理部門要有容納相對低端的民俗美食的雅量,適時地規範、引導、管理;而不要碰到問題就簡單地限制、禁止。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 第2張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請看下一頁

“誰作假就會砸招牌”

夜市是城市的另一張面孔。入夜的錦江樂園,在炫動變幻的燈光下,一邊是高聳雲天的摩天輪、不斷轉動的旋轉木馬、河流裏緩緩蕩過的漂流船,一邊是士林嘉年華摩肩接踵的人羣,彷彿置身於一個大型自助餐的宴會派對。

一家掛着“臺北士林夜市大腸包小腸”牌匾的攤位前,四五十名顧客排成了兩行,擁擠異常。來自臺北士林夜市的老闆林先生臉上大汗淋漓,仍然一絲不苟面對着火爐,一遍遍地翻烤着香腸,嘴裏不停唸叨着,“大家別急,3分鐘一份,3分鐘一份。”

林老闆在士林夜市裏做了20多年生意,大腸包小腸每一個程序操作得純熟自如。即便如此,他還是嚴格要求,對自己、對員工都如此,一絲不苟已經成了他的習慣。

“士林夜市的品牌是靠我們所有商家的信譽,一點點做起來的,誰作假就會砸了自己的招牌,也會傷害到我們整個市場。”正是憑着勤奮、自律,林老闆的小店已經做出品牌,每月純收近10萬元人民幣。

20多年的積累做大了林老闆的家業。臺北的士林夜市也在1970年後的40多年裏取得快速發展。臺北士林觀光發展協會執行長高啓原告訴記者,士林夜市在40多年裏經歷了三次關鍵性的成長。

“1970年代臺北經濟快速增長,士林夜市迅速繁榮;1980年代,日本、歐美等國際遊客大量涌入臺灣,士林夜市又一次獲得發展良機;2000年後又增加了大陸的海量遊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高啓原說,現在的士林夜市,平常每日客流量有10多萬人,節假日達到30萬人次,最高甚至50萬人次。

上海夜市也曾繁盛一時

高啓原說,與錦江樂園策劃這次士林夜市嘉年華之初,他預計到了此行能成功,卻沒想到如此成功。而對於上海市民來說,對於成熟夜市,早已期盼良久。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 第3張

其實20多年來,上海並不缺夜市。有網友一一細數曾經風靡一時的上海夜市:華亭路、襄陽路、彭浦夜市、吳江路、東昌路......一條條夜市都曾繁盛一時,也給市民們留下了深刻記憶。

一位網友在文章裏這樣記敘昌里路的夜市:“華燈初上,昌里路便成了人潮涌動的夜市。夜市攤位比鄰相連。街邊小飯店,把桌椅一直襬到門口,迎送交替,忙得不亦樂乎。沒有梧桐樹下燈火曖昧的酒吧,人氣遠遠超過酒吧;少有霓虹閃爍裝潢奢華的酒肆飯莊,多爲實惠排檔。昌里路的夜市品種繁多,五花八門。從針頭線腦到貓、狗、烏龜,應有盡有,但最多的還是小吃。路口邊,烤肉炭火冒出濃煙滾滾,把羊肉、雞肉串兒的香味直接飄送進人們的鼻孔裏,將那些饞嘴的食客拉了過來。幾張小桌兒正在供應烤小龍蝦和冰鎮啤酒,更是三兩好友相聚,揮灑豪爽的最佳場所。”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 第4張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請看下一頁

上海本土美食文化專家小寶也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先是華亭路、接着是襄陽路夜市,都曾經盛極一時。不僅周邊居民常常在這裏宵夜,甚至吸引了更遠的市民來這裏消費。

“那時候,外地來的一幫朋友,甚至老外朋友,我都帶他們來這裏宵夜。”小寶回憶,大家吃着小吃,喝着啤酒,海闊天空地聊着天。

可是,這些夜市的發展卻往往命運多舛,常常才生根、發芽,由於其相對低端、粗放的經營方式,帶來噪音、交通、污染等種種問題,與周邊居民產生矛盾,很快又消失。去年,曾經名噪一時的彭浦夜市就因佔道問題,最終被取締。

最初規劃選址非常重要

在“士林夜市”到上海前,最近銅川路夜市其實也非常紅火。然而,因環境、衛生、噪音等問題,夜市商家與附近居民矛盾不斷,該地區的管理者多次整治卻毫無效果。普陀區城管執法人員表示,因爲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市民有需求,堵是根本堵不住的。真如鎮規建辦也想到過設立疏導點的辦法,但夜排檔的經營性質特殊,決定了疏導點的選擇標準必須很高,且必須遠離居住區,然而真如鎮屬於居住型街道鎮,居住密度很大,難以找到合適的疏導地點。銅川路夜市就這樣陷入“疏堵難辦”的尷尬境地,商家與居民的矛盾還在僵持着。

“剛剛興起的夜市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管理部門不應該簡單化地一關了之,更多應該規劃、疏導,加強管理。”小寶認爲,解決夜市擾民與培育市場,需要管理部門的耐心與智慧。

談起剛剛興起的夜市該如何管理,高啓原介紹了士林夜市發展的一些經驗。他認爲,士林夜市在最初規劃時選址非常重要,這裏是一個商業區而非居民區,不會產生太多的擾民問題;不過,更關鍵的還是政府、協會的管理、引導。

臺北夜市也同樣存在擾民問題,高啓原舉例說,臺北的饒河夜市因爲靠近居民區,就曾遭到附近居民的投訴。

“政府管理部門並沒有強制限制夜市,而是居中協調,要求夜市的管理委員會(夜市商家自發組織)加強對商家的管理與約束,同時徵求居民意見,雙向彌合分歧。”

高啓原說,除協調外,臺北專門爲夜市制定製度,對污水、油煙排放等都有嚴格規定,如果商家違規,輕則罰款,重則停業。高啓原說,相關的法規、制度甚至對不同地點的夜市營業時間都能有嚴格規定,比如士林夜市最晚可營業到晚上12點,靠近居民區的夜市可能相對時間就短些。

小寶對臺北的夜市管理模式非常認同。他表示,政府首先要珍惜、支援夜市,其次纔有探索管理方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上海需要新天地、泰康裏等較高端美食購物場所,同樣也需要更平民化、更接地氣的夜市。”小寶特別強調,有長時間歷史積澱的夜市不僅給市民提供美食,豐富人們的夜生活,它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成長爲某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

錦江樂園的士林嘉年華還在熱鬧地進行,市民們或來嚐鮮,或來體驗。人們在熱鬧之餘,也不禁思考:我們的城市建設應當考慮留給夜市文化一定的空間,我們應當珍視人們舌尖上的記憶。異鄉的美味雖然新鮮,但最能溫暖上海人心的還是上海的味道。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 第5張

許多網友期待:上海什麼時候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士林夜市”呢?

“攤主會集資買垃圾筒然後一起收垃圾”

臺北攤主簡麗華在錦江樂園的士林嘉年華經營着兩家店面。一家賣明太子洋芋燒,另一家賣臺灣金雞鹽水雞,和兩家店毗鄰的正是整個夜市中,人氣最旺的小吃攤之一“鮮蝦棒”。

十平方米左右的狹小店面內,簡麗華和她的兩個店員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收錢,燒烤,包裝,雙手遞送給客人。排隊的客人似乎總不見減少。

他們都戴着口罩手套,忙碌之餘只能用短袖袖口擦去額頭的汗水,簡麗華本人則戴着墨鏡還揹着雙肩包,食物剛出鍋的時候她還不忘用手護住食盒底部,提醒食客剛出鍋的東西很燙。

經歷了首日的上海夜市經營,簡麗華似乎還有些不大習慣。“我沒想到有這麼多人,有人因爲被插隊了還會在隊伍裏吵架,會有食客罵我們的人爲什麼不管管插隊的。可是我們在做吃的,你們插隊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40餘年的夜市人生

自20多歲嫁到士林來,簡麗華的“夜市人生”已經過了40個年頭。提及士林夜市在臺北的地位,她伸出自己的大拇指,意指士林就是臺北旅遊的大拇指。

“發給美國遊客的臺灣導覽圖上一定有我們士林。”上世紀70年代是士林夜市發展起步的年頭,簡麗華就是在這一時刻踏入了夜市這一市場。

“做夜市最大的困難就是累。”她這麼說道。簡麗華以做傳統小吃蚵仔煎起家。當時的夜市開門早,往往下午3點鐘就會有食客上門,蚵仔泥沙多,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用清水淘洗,這就需要她提前兩個小時,在下午1點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當天的營業。“從下午3點一做就要做到第二天的凌晨2點,在這之後還要去進貨,一天基本上都睡不了多少時間。”簡麗華一家同時還在士林經營着一家服裝店,“最辛苦的時候我體重連40公斤都不到,只有三十八九公斤。”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 第6張

在日復一日的經營當中,簡麗華還不忘在自己的產品中追求創新。她原先賣的是最傳統不過的蚵仔煎,在東南亞和日本食客大量來訪之後開始賣起了現在的明太子洋芋燒。

現在簡麗華已經60出頭,她將夜市經營的擔子交給自己的下一代去做,自己則加入了士林觀光協會。她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夜市的時候“出門去看”,看那些年輕人有沒有像以前一樣把士林該有的味道做出來。“我看起來他們做得還不算很好,因爲感覺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以前那麼能吃苦。”

攤主自己成立管委會

提及夜市,商鋪和市民、政府之間的矛盾似乎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夜市往往會因爲佔用城市的公共空間而廣遭人詬病,而簡麗華則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士林一點都不會擋到別人的路。”她說士林就像是一個十字路口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可以從其他的地方趕過去。“在我剛剛去士林做生意的時候就已經有畫格子的了,整個夜市其實都是有規劃的。”在士林,這個承擔着“畫格子”“做規劃”的組織並非臺北市政府,而是一個叫作管委會的組織。

管委會的成員都是士林內部的攤主,他們共同承擔士林的交通管理、環境衛生,一同將夜市建得更好。

簡麗華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攤主們會集資買垃圾袋和垃圾桶,然後大家一起收集垃圾,所以士林的環境一點都不髒。如果攤販之間、抑或是攤販和食客之間有了矛盾,管委會也會派人來進行調解。

“比如說像昨天這樣的因爲排隊而吵起架來的事情就會有人來調解,雖然我們那裏也沒有發生過那種事情。”

在士林,類似的組織除了攤主們自己構成的管委會,還有一個士林觀光協會。簡麗華自己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就加入了觀光協會,和協會執行長一起在各個地方看場地,將士林夜市的品牌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