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熱點/列表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高中的孩子,尤其是高三的孩子,真的是辛苦的不行,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這就是他們的生活狀態。現如今,又是一年高考時,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準備高考的孩子一天的生活吧!

每天早晨5點30分,鄲城一高是這座縣城最早甦醒的地方。

簡陋、擁擠的宿舍裏,陳會欣從雜亂的牀鋪上爬起來,她只有斜側着身子,才能從牀縫間30釐米的距離中間擠過,到水房洗漱。

去年,陳會欣高考失利後,來到這裏復讀。“受一年苦,受益一輩子。”父母這樣告訴她。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在過去的兩三年,鄲城一高以超過30%的一本高考升學率聞名全國,一時間,縣城擁來了四面八方的高考失意者及朝聖者。這裏和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一樣,被稱爲“高考工廠”。

 5:50

班主任到校防學生“早起”

5月30日5點30分,鄲城縣城一片安靜,大部分人還在睡夢中。

新華路中段卻已經熱鬧起來,蹬着三輪車賣肉夾饃、雞蛋灌餅、豆漿的小販從縣城各個角落往鄲城一高附近聚集。他們的到來,昭示着這所中學新的一天開始了。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第2張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請看下一頁

夏天的暑氣很快升騰起來,鄲城一高的宿舍樓裏,不少學生甦醒。

陳會欣的宿舍在二樓,屋裏住了16名同學。8張高低牀緊挨着牆的一側並排形成了一個大通鋪,牀的另一側,是一條僅容一人透過的過道。人多地方窄,過道里也擺着包、拖鞋......

5點50分,同學們陸續起牀。此時,班主任已各自從家陸續到達了各個教室門口。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監督學生,防止學生“早起”。說是監督,老師們也只是遠遠地看着,不讓同學們在6點以前到教室。

6:00

幾千人洗漱幾乎聽不到聲音

6點,宿舍樓開門了,這所有9000多名學生的高中徹底甦醒。

宿舍樓裏,學生魚貫而出,陳會欣迅速地衝到外面洗漱。宿舍樓下,有兩排水龍頭。爲了節省每一秒的時間,學生都把牙具和毛巾塞在水龍頭上方的防護網,或者放在窗臺上,如同蜂巢一樣。

日復一日的重複動作,讓每個人都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從數百套長相雷同的牙具、毛巾中找到自己的,並佔據最佳的位置,用最短的時間刷牙、洗臉。在偌大的校園裏,幾千人同時洗漱,卻幾乎不用排隊,也聽不到嘈雜的聲音。

這裏就像一個巨大的蜂巢,每隻訓練有素的“蜜蜂”忙碌進出,互相不打擾,更不會發生碰撞。

幾分鐘後,洗漱完畢的同學已經整裝完畢。他們或去食堂吃飯,或買個雞蛋灌餅、饃夾菜邊走邊吃。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第3張

寢室樓離教室也就百十米,人潮涌動,安靜而有序。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固定軌跡,上樓或去一樓教室,每個人都是直奔目的地,行色匆匆,絲毫聽不見追逐打鬧和說笑的聲音。

7點之前,所有的學生都已進了教室,早讀聲聲聲入耳。

7:00

最後一排學生“半個屁股”在教室外

教學樓裏,每個教室都坐得滿滿當當,課桌和人中間,“一根針插進去感覺都很困難”。

第一排同學課桌緊貼着講臺,前門邊的男生一伸腿,腳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來的風。最後一排的學生背都貼着牆,坐在門邊的同學,“半個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側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第4張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請看下一頁

趙帥正在教室裏讀英語。去年高考,他的成績只夠上三本,復讀的目標,是二本。

當初,父母也是千打聽萬打探,才決定讓他來鄲城一高。這裏曾培養出省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也是全省領先。抱着拼一年的打算來到鄲城一高,趙帥唯一的感覺就是“人多”。

原本,趙帥喜歡運動,但自從復讀,他變得有些“宅”。

“教室太擠了。”趙帥說,坐到座位上,伸個胳膊踢個腿都會碰到同學。自己想趁課間在教室裏走動一下,會打擾到更多同學,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趙帥所在的班有110名學生,他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因爲高三還有個班,160多人。

9:00

考前每兩天一套試卷又來了

9點,第二節課正在進行中。

在高一高二教室裏,老師用擴音器正在上課。站在教學樓外,帶着豫東口音的男中音,慷慨激昂的女高音,匯成一部雄壯的“交響樂”。

臨近高考(微博)了,高三學生都在兩天一輪的摸底考試中度過。考卷發下來,每個人都低着頭忙做題,教室裏“連掉一根針都可以聽到”。

爲了方便考試,課本和練習題都堆在教室外的地上,形成了一座座小山。對於每一個參加高考的人來說,這些題目就是他們要面對的“海洋”,想要到達彼岸的大學,必須勇敢游過去。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第5張

11:00

校門口的“家長攤販”開工

鄲城一高門口,熱鬧與寧靜像被定了時,非常規律。

11點,臨近放學,校門口已經有推着三輪車的商販來此佔位。賣炒飯的、賣玉米的、賣雜糧煎餅的、賣雞蛋灌餅的......十多分鐘後,本來很寬的人行道被商販們佔得滿滿的。他們邊忙活着儲備“糧食”,邊向校門口處張望。

近12點,下課鈴聲響了。學校食堂不可能同時容納9000多人吃飯,學校允許學生們出門覓食。踏着下課鈴聲,學生們自覺分成了兩撥,一撥直奔食堂,一撥直衝校門口。

瞬間,校門口每個小攤前都圍來了學生。這個要雞蛋灌餅,那個要玉米,個別還會再搭配着來份豆漿或酸奶。

陳利華兩口子的攤位也在中間,一個人揉麪,一個人正熟練攤着雞蛋灌餅。別小看這個攤,一天他們能賣三四百張餅。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第6張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請看下一頁

“我兒子也是鄲城一高畢業的,考上鄭大了,現在在鄭州上班哩。”說起兒子,陳利華眉眼都帶着笑。當年,兒子在這兒上學,吃飯不方便,他們乾脆在學校門口賣雞蛋灌餅,既能照顧兒子,也算貼補家用,這一來就是七八年。

陳利華說,好多擺攤的都是以前的或現在的家長,就是接孩子時看到了校門口的商機。“想着孩子在學校裏學習,俺在門口攤餅也渾身有勁。”這校門外一個個飽含着感情的雞蛋灌餅、肉夾饃,供養了校門內不知多少學子的大學夢。

13:00

校園內外頓時安靜地午睡了

雖然不是封閉式管理,但鄲城一高有個鐵打的規定:中午1:00~2:00午休,住校生不能在校園裏走動,走讀生回家休息。

中午1點,午飯時的那股熱鬧勁兒沒了,鄲城一高又安靜下來,有同學在教室裏靜靜地看書,有些趴在桌子上枕着複習資料午睡,有些則“奢侈”地回到宿舍,躺在牀上補個小覺。

馮強在鄲城一高對面開了個小報亭,校園安靜的時候,也是他兒子午休的時刻。去年,馮強的兒子並沒有考上一高,他託了N層關係,找了無數個熟人,才把孩子送到了這所學校。

“進了一高的門,半隻腳就進了大學了。”馮強說,在鄲城,託關係將孩子送進鄲城一高,“是很榮耀、很有面子的事情”。

趙帥也記得當時把他送到學校復讀的前一晚,父親高興得像中了幾百萬一樣。“這麼難進的學校,一定要好好學啊。”言語間,趙帥清楚看到了父親的期待。

14:00

學生們對“朝聖者”熟視無睹

下午,對於走廊裏的來訪者,就連“半個屁股”坐在教室門外的學生,也目不斜視。因爲,他們已經對參觀者習以爲常了。

從2012年開始,這所學校因爲培養出高考(微博)狀元、名列前茅的高考錄取率而聲名鵲起,陸續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截至目前,這裏已經接待了來自安徽、山東、江蘇、湖北、湖南、寧夏、河北等10個省市的100多所學校數千名參觀者,還有安徽的學校直接帶着尖子生來鄲城一高沾靈氣。

“剛開始接受兄弟學校參觀時,學校是免費的,結果七八輛旅遊大巴浩浩蕩蕩地開進了校園。”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因報告廳容量有限,部分參觀者站着聽了一上午。

爲了控制人數,學校被迫將免費參觀改成了收費考察,這也阻擋不了潮水般涌來的校長、老師、家長。學校每年下半年每月都安排幾次校園開放日,接待應接不暇的參觀者。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第7張

“經常有外地的車輛來鄲城一高。”馮強說,附近的賓館、飯店都因此生意興隆。

17:00

一所中學帶來的“校園經濟”

下午5點,晚飯時間,鄲城一高校門口再次活躍起來,擺攤的還是老面孔。鄲城一高絕對擁有將校門口人羣拽進同一生活頻率的引力。

學校對面有家飲品店,纔開張兩個多月,但女老闆樂得合不攏嘴。有人問:一天能賣四五百杯奶茶不?

“四五百杯?一天賣1000多杯都不成問題。”女老闆說,別看店面不到10平方米,租金已經從3年前的3萬元漲到了現在的五六萬,雖然貴,但一年算下來,利潤還是可以的。

同樣看中校園經濟的還有老周,他租下了學校對面一棟四層小樓,正在領着工人粉刷成學生公寓。

“學校的條件有限,學生公寓主要針對外地學生和不願住校學生。”老周說,四層20多間房子,分爲四人間和六人間,價格從600元/學期到900元/學期不等。還沒裝修完畢,已經有十幾個人來預訂了。

鄲城一高對面100多個房間的賓館,早在半月前就被預訂完了。“鄲城一高是考點,我們這兒有80多間是預訂給監考老師的。”賓館服務檯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剩餘的20餘間客房,早被高考的學生和家長搶完了。

探祕屢創高考奇蹟的鄲城一高 第8張

22:00

陪讀的家長還不能睡覺

晚上10點,走讀的學生陸續走出校門。在鄲城一高附近的一個小區門口,劉萍站在馬路牙子上,等着兒子回來。接過書包一進家門,她趕緊把準備好的雞蛋熗鍋面下鍋。

吃完“夜班飯”,兒子還要挑燈複習到12點。

“就這一個孩子,供好他上大學,是家裏的頭等大事。”劉萍說,去年9月份起,怕復讀的兒子吃不好,她請了長假,來到鄲城“全職”陪讀。

他們每月花1000多元在小區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雖然一年吃住要兩萬多元,但她覺得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學,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劉萍每天掐指算着日子,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她比孩子還緊張。

“熬過去,就是勝利。”劉萍說,很多家長覺得高考決定孩子的命運,其實現在改變命運的機會還有很多,不管孩子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只要用心付出,都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