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白頭翁的功效與作用

白頭翁爲較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爲下品。歷代本草記述及目前全國各省使用的商品極不統一,原植物來源也較複雜,京津兩市習用品爲毛莨科植物白頭翁的根。

白頭翁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奈何草、粉乳草、白頭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貓爪子花。

來源:爲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頭翁的乾燥根,野生。

產地:主產於河北、遼寧、安徽、內蒙、山西、河南、陝西、吉林等省。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40釐米。全株密被白色較長柔毛。主根圓錐形,外皮黃棕色,基生葉叢生有長柄。葉片三山,小葉2~3分裂。花莖由葉叢中抽出,1~3枚,高10~40釐米。花單一頂生,花被6片呈兩輪排列,花蘭紫色。瘦果多數密集成頭狀。每一瘦果的頂端,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達6釐米,蓬鬆如白髮,故名白頭翁。

性狀鑑別:呈圓錐形扭曲不直,有的呈扁片狀有多數裂隙,形態不一。尖端往往已被折斷長約5~20釐米,直徑約0.5~1.5釐米。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粗糙形如枯朽之木柴。表皮稅落處顯網狀花紋。根頭部有葉基殘留,層層包裹,內部葉基外壁及芽痕生有絲絨樣白色柔毛。質堅實而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以根條均勻,質地堅實者爲佳。

主要成分:含原白頭翁素,皁甙等。

功效與作用:止痢解毒,現已證實其作用爲:

1、抗阿米巴原蟲草。白頭翁煎劑能抑制阿米巴原蟲草生長,有效成分爲皁甙。委陵菜對阿米巴滋養體有殺滅作用。

2、抗滴蟲。粉劑在試管內能殺滅陰道滴蟲。

此外,還有抗真菌和抗細菌(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炮製: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歸經:入胃、大腸經。

功能:涼血、清熱、解毒。

主治:熱毒血痢,溫瘧,血衄,痔瘡出血等症。治阿米巴痢疾有特效。

臨牀應用:主要用於治療阿米巴痢疾,即溼熱毒痢,大便有膿血或純血,腹痛,肛門灼熱,裏急後生,兼有發熱。治細菌性痢疾也有效。可單用,更常是配秦皮、黃連、黃柏同用,方如白頭翁湯。對產後血虛下痢,可再加甘草、阿膠,即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使用注意:白頭翁雖然對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者都有良好效果,但如下痢已久,元氣已衰,脾胃欠佳者不要用白頭翁,必需用時也要在白頭翁湯基礎上,再加黨蔘、白朮。

用量:3~12g。

處方舉例:白頭翁湯(《傷寒論》):白頭翁9g,黃連6g,黃柏3g,秦皮6g,水煎服。

注:據《中藥志》第一冊白頭翁項下記述,各地所售白頭翁,據文獻及收集到地樣品,約20種以上。又據1972年出版的《中藥鑑別手冊》第一冊白頭翁項下記述,仍存在混亂現象,摘抄如下:甘肅地區使用地產的毛莨科植物大火草和野棉花根作白頭翁。中南、西南、華東及內蒙(錫盟)地區使用薔薇科委陵菜的根或帶根全草作白頭翁。河南、安徽、江蘇、江西、廣東、廣西,使用薔薇科翻白草作白頭翁。內蒙(巴盟呼市)河南,陝西(個別地區),江蘇(鹽城南通淮陰),湖南(零陵衡陽),使用菊科植物漏蘆的根作白頭翁。雲南使用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或全草作白頭翁。

據《藥學學報》四卷1期25頁,6卷5期265頁“中藥白頭翁的生藥學鑑定研究”一文考症,認爲“唐本草”所述與目前廣大地區使用的毛莨科植物白頭翁相符。藥用白頭翁應以此種爲主。又據《中藥志》第一冊白頭翁項下記述,自從發現白頭翁對阿米巴痢疾有特效後,各地相繼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據報告由於植物來源不一,對阿米巴痢疾,有的有效。混同使用難於保證療效。這種混亂情況應注意糾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