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海金沙草的功效作用

海金沙草

海金沙草的功效作用

(《綱目》)

【異名】竹園荽(《履巉巖本草》),迷離網(《生草藥性備要》),雞膠莽(《質問本草》),斑鳩窩(《草木便方》),左篆藤、金線風、破網巾、黃金塔(《分類草藥性》),左轉藤(《天寶本草》),羅網藤(《廣州植物誌》),鬚鬚藥、黑透骨、鐵腳仙、亂頭髮(《貴州民間方藥集》),鐵線藤、蔓蔓藤、蝦蟆藤,紡車藤、金金藤、見根藤、藤吊絲(《福建民間草藥》),牛鬥茜(《陸川本草》),磨菇藤、塞竇藤(《廣西中獸醫藥植》),掃把藤、天仙草(《中國土農藥志》),鬆筋草(《廣西中藥志》),鼎擦藤、毛須藤(《閩南民間草藥》),黑鬚草(《重慶草藥》),滿天雲、硬筋藤、西牛藤(《湖南藥物志》),金線藤(《閩東本草》),攀谷藤(《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海金沙藤、吐絲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雞腳藤、爬古藤(《江西草藥》),洗碗藤、爬牆蕨、金砂蕨(《廣西中草藥》)。

【來源】爲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全草。

【植物形態】海金沙

多年生攀援草本,長1~4米。根莖細而匍匐,被細柔毛。莖細弱、呈乾草色,有白色微毛。葉爲1~2回羽狀複葉,紙質,兩面均被細柔毛;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長12~20釐米,寬10~16釐米,小葉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不規則分裂,上部小葉無柄,羽狀或戟形,下部小葉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與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時爲1回材狀複葉,小葉闊線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規則的小片。孢子囊生於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葉的齒及裂片頂端成穗狀排列,穗長2~4毫米,孢子囊蓋鱗片狀,卵形,每蓋下生一橫卵形的孢子囊,環帶側生,聚集一處。袍子囊多在夏秋季產生。

野生於山坡、草叢中,攀援他物而生長。分佈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莖(海金沙根)、成熟的孢子(海金沙)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同屬植物小葉海金沙的全草,在廣東、廣西民間亦同供藥用。與上種的主要區別點:羽片爲1回羽狀複葉,小葉片基部有關節。

【採集】8~9月採收。

【化學成分】藤含氨基酸、糖類、黃酮甙和酚類。葉中含黃酮類。

【性味】甘,寒。

①《履巉巖本草》:“性涼,無毒。”

②《嶺南採藥錄》:“味甘,性寒,無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寒,味甘淡,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白濁帶下,小便不利,腎炎水腫,溼熱黃疸,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燙傷,丹毒。

TAG標籤:安徽 江蘇 海金沙 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