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中藥苦蔘的功效與作用

苦蔘的功效:

中藥苦蔘的功效與作用

苦蔘爲豆科植物苦蔘的乾燥根,苦蔘有清熱燥溼、殺蟲、利尿的功效,苦蔘有治療溼熱、黃疽、痢疾、腸炎、面板瘙癢等症的作用,苦蔘用藥禁忌是脾胃虛寒者忌用苦蔘,苦蔘反藜蘆,不宜與藜蘆同用。

藥名:苦蔘

功效分類:清熱燥溼藥。

別名:野槐根、山槐根、幹人參、野槐、好漢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

性味:苦,寒。

歸經:歸心經、肝經、胃經、大腸經、膀胱經。

功效:清熱燥溼,殺蟲,利尿。

主治:溼熱、黃疽、痢疾、腸炎、面板瘙癢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適量。

藥材基源:苦蔘爲豆科植物苦蔘的乾燥根。

 炮製:

1、苦蔘片。來貨爲片子除去雜質,不潔者洗淨,過大者潤軟改刀,乾燥;

2、如爲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蘆頭鬚根,大小分檔,洗淨,潤透,切成6——10mm厚片,乾燥。苦蔘炭。取淨苦蔘片,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噴灑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乾。

3、凡使苦蔘,先需用糯米濃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穢氣並在水面上浮,並須重重淘過,即蒸,從巳至申出,曬乾細銼用之。《雷公炮炙論》

 苦蔘的作用:

1、苦蔘治面黑、幹黯風刺:苦蔘一斤,赤芍藥、冬瓜子各四兩,玄蔘二兩。上爲末,每服一錢;用手洗面上。(《普濟方》)

2、苦蔘治痢疾:陳苦蔘七兩,粉甘草七兩。碾爲末。用姜一錢與陳茶一撮煎水,用煎藥,大人服一錢,嬰兒服三分至五分。(《衆妙仙方》)

3、苦蔘治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苦蔘、桂、半夏等分。搗,下篩,苦酒和以塗痛則瘥。(《肘後方》)

4、苦蔘治血痢不止:苦蔘炒焦爲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仁存堂經驗方》)

5、苦蔘治夢遺食減:苦蔘三兩,白朮五兩,牡蠣粉四兩。爲末,用雄豬肚一具,洗淨,砂罐煮爛,石臼搗和藥,幹則入汁,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湯下,日三服。(《保壽堂方》)

6、苦蔘治齒縫出血:苦蔘一兩,枯礬一錢。爲末;日三揩之。(《普濟方》)

7、苦蔘治嗜睡眠:苦蔘三兩,白朮二兩,大黃一兩。搗末,蜜丸如梧子大,每食後服三十丸。(《醫心方》)

8、苦蔘治谷膽,食畢頭旋,心怫鬱不安而發黃,由失飢大食,胃氣衝薰所致:苦蔘三兩,龍膽一合。爲末,牛膽丸如梧子大。以生麥汁服五丸,日三服。(《肘後方》)

9、苦蔘治小兒口瘡:苦蔘、黃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研爲末,敷。(《外科理例》)

10、苦蔘治大小便不利:苦蔘、滑石、貝齒各等分。上三味搗篩爲散。每服飲下一匕,或煮葵根汁服之,彌佳。(《外臺》)

11、苦蔘治中耳炎:苦蔘1.5g,冰片0.3g,麻油(或用菜油)9g。將麻油煎沸,加入苦蔘,炸焦變黑撈出,稍冷加入冰片細粉,冷後使用。用時用藥棉蘸盡耳內膿液,再用藥油滴耳,每日2—3次。(南藥《中草藥學》)

12、苦蔘治赤白帶下:苦蔘二兩,牡蠣一兩五錢。爲末,以雄豬肚一個,水三碗煮爛,搗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下。(《積善堂經驗方》)

13、苦蔘治白癜風 治瘰癧結核:苦蔘四兩搗末,牛膝汁丸如綠豆大。每暖水下二十丸;日服。(張文仲《備急方》)

14、苦蔘治鼠漏諸惡瘡:苦蔘二斤,露蜂房二兩,曲二斤。水三鬥,漬藥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釀熟稍飲,日三。一方加蝟皮更佳。(《肘後方》)

1、苦蔘治療小便不利:苦蔘浴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灼熱澀痛。尤其對婦女因妊娠而引起的小便不利,配合服用苦蔘湯劑效果更加。

2、苦蔘治療帶下陰癢:對婦女帶下色黃,以及男性陰腫陰癢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3、苦蔘治療溼疹疥癬。苦蔘浴能夠清除下焦溼熱,並且殺蟲止癢,對溼疹疥癬引起的面板瘙癢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苦蔘被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爲有毒植物,其毒性爲根和種子有毒。人中毒後出現以神經系統爲主的症狀,有流涎、呼吸和脈搏加速、步態不穩,嚴重者驚厥,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牛、馬食幹根45克以上,豬、羊15g以上均可出現中毒,主要有嘔吐、流涎、疝痛、下痢、精神沉鬱、搐搦和痙攣。馬中毒死亡前還有出汗、體溫下降、呼吸淺慢、心律不齊等,中毒後先出現中樞神經抑制,然後間歇性抖動和驚厥,進而中樞深圭抑制,呼吸麻痹,數分鐘後心跳停止死亡。人口服10g幹根的水煎劑即有鎮靜催眠作用,臨牀應用已確認根還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苦蔘用於溼熱下痢,黃疸,赤白帶下,陰部瘙癢等,常與黃柏、龍膽草等合用;用於周身風癢,疥瘡頑癬,常合赤芍、地黃、白蘚皮等同用;用於麻風,常與大風子等同用。苦蔘用於多種外科疾患,如溼疹、癤瘡、癬疥、麻風等。可煎水外洗,亦可水煎內服。苦蔘能治療下焦溼熱的小便不利,常配車前子、木通同用。

 苦蔘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苦蔘,苦蔘反藜蘆,不宜與藜蘆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