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茜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幺

本品爲較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

茜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幺

別名:紅茜草、血見愁。

來源:爲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乾燥根及根莖。多爲野生。

產地:主產於陝西、河南、安徽、河北、山東各省,其它各省亦多有生產。

植物形態:多年生攀緣草本,根莖圓柱形或團塊狀,根圓柱形或須狀,細長,數條或數十條叢生於根莖上。莖方形,具四棱,棱上生逆刺。葉通常4片輪生,葉片卵狀心形或狹卵形,先端尖,全緣,葉脈3~5出,有長柄,葉柄及葉脈上均具逆刺。花銷,成圓錐形聚散花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淡黃色5裂,着生於短筒上。漿果球形,熟時紅色,老熟後黑色。

性狀鑑別:根莖呈不規則塊狀,根呈圓柱形而彎曲,長10~20釐米,直徑0.1~1釐米,數條或數十條叢生於根莖上。表面棕色或紅褐色,有細縱紋。外表較易剝落,而露出橙色木部。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擴大鏡下觀察,可見密集的小孔洞,形如海綿體。氣微弱,味淡。

以根粗長,表面紅棕色,內碴紅橙色或橙色,少細鬚根,無蘆莖者爲佳。

功效作用:生用涼血、行血,炒炭用止血。現代實驗發現其作用爲:

1、止血。實驗證明有輕度止血作用,稍能縮短家兔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稍能縮短家兔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炒炭後作用更顯著。

2、抗菌。體外試驗對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稍有抑制作用。

3、鎮咳。動物實驗證實有鎮咳作用。

炮製:切片,生用或炒炭。

性味:苦、寒。

歸經:入肝經。

功能:涼血、止血、去瘀血、活血。

主治:吐、衄、便、崩、尿血,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臨牀應用:爲治療熱症出血的常用藥。

1、用於治療崩漏。不論是月經來淋瀝不止,或是久漏成崩,流血量多勢急,只要屬血熱者,都可應用茜草根(炒炭),配海螵蛸、荊芥炭、白朮、續斷等作爲基本方,再隨證加減;如屬血崩虛證,則配固澀藥如龍骨、牡蠣,補益藥如白朮、黃芪等以固澀止血、健脾攝血,方如固衝湯。

2、治療熱證血痢,有涼血止血作用,常配川連、黃芩、地榆等同用,方如茜根散。取當歸、丹蔘、牛膝等,研末服或水煎,黃酒沖服。

3、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近年來,臨牀觀察和實驗室研究發現,茜草根配含羞草根、紅背葉(加味含紅合劑)治慢性氣管炎有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中主要有效藥物雖爲含羞草根,但茜草根也有鎮咳和抗菌作用。

4、治熱證吐血、衄血,配生地、白及、側柏葉等,但不宜用於血虛吐衄。

5、治跌打損傷,由於憋氣過度而致內有積瘀者,常配澤蘭、赤芍、紅花等活血祛瘀藥同服。

使用注意:胃弱、泄瀉者不宜用。

用量:6~15g,鮮品15~30g。

處方舉例:1、固沖服《衷中參西錄》:白朮30g、黃芪18g、山萸肉18g、生白芍12g、煅龍骨18g、煅牡蠣18g、茜根炭6g、陳棕炭6g、海螵蛸12g,煎湯,送服五倍子細末3g。

2、茜根散:茜草根9g、地榆12g、生地12g、當歸9g、黃芩9g、梔子6g、川連4.5g,水煎服。

3、加味含紅合劑:鮮含羞草根90g,鮮紅背葉60g、鮮茜草根30g,水煎。文火煮六小時(如煎煮時間不足,服後會頭暈等反應),分早晚分兩次溫服。

注:茜草有長葉茜草,中華茜草及黑果茜草(伏茜草)等多種,根部基本相同,無顯著區分。

四川省部分地區,以茜草莖藤藥用,名茜草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