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育兒/育兒常識/列表

孩子的勇氣總是被大人這樣的削弱〖前篇〗

孩子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不可能什麼挫折也沒有。在面臨生活中的各種情況,小到走路的時候摔了一跤,手被割破了,或者自己的玩具,被他人搶了。大到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者是自己養的小狗狗死了,更嚴重的事,或者是有親人朋友離世了,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喜怒哀懼。

我相信透過正面管教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是被允許的被接納的。我們可以傾聽共情孩子,但最重要的是在我們共情傾聽面對孩子的各種情緒與處境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一點就是,我們可以同情但是不能可憐和憐憫孩子。

孩子的勇氣總是被大人這樣的削弱〖前篇〗

同情的關注點是我理解你我會幫助你,但是憐憫和可憐的意思,立足點是我替你承擔。爲什麼會想着我去替你承擔呢,其實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爲我不相信,你自己有能力能處理好,這會削弱孩子原有的智慧和能力,導致孩子會趨向消極,抱怨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哀自憐。這樣的心態會影響孩子,所以要儘量避免去可憐孩子。

可憐的心態會影響孩子認爲自己沒有義務和能力適應自己的生活,只能透過無助和別人的幫助,那麼這樣孩子就很難成爲社會中有貢獻的一分子,他關注的只有自己和自己想要的。

對孩子來說最慘痛的困難之一,就是幼年喪父或者喪母失去親人後,如何恢復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人生觀,如果失去的是媽媽,情況會加倍的困難。

孩子的勇氣總是被大人這樣的削弱〖前篇〗 第2張

接下來透過一個案例的分享,看看這位爸爸是如何面對這種情況的。

媽媽去世後,大人無法再掩飾,爸爸和自己的三個孩子談,瑪麗安和自己的兩個孩子談,瑪麗安悲痛欲絕。爸爸強忍悲慟對三個孩子說:“孩子們,我有個重要的事要跟你們說。”孩子們察覺到家裏的氣氛異常,大人們都很沉默。邦妮問:“是不是媽媽有什麼事?”“今天媽媽去了天堂,她在那裏非常快樂。而現在我們需要堅強,需要相互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