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76歲達爾扈特人守陵逾6,對話成吉思汗的守陵人

對話成吉思汗的守陵人:76歲達爾扈特人守陵逾6

圖爲古日扎布老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烏婭娜 攝

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20日電 對話成吉思汗的守陵人:76歲達爾扈特人守陵逾60年

作者烏婭娜

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市,因其富饒的自然資源名揚海外。鄂爾多斯(蒙語,漢譯衆多的宮殿)也因其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英靈的供奉之地,成爲蒙古族精神信仰的寄託。

近八百年來,有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世代守護、祭祀成吉思汗陵(也稱爲“成吉思汗八白宮”)和成吉思汗旗徽“蘇德勒”,完整地傳承和保留了蒙古族十三世紀神祕的祭祀文化和獨特的宮廷禮儀文化,在他們看來,每一次唱起祭歌,都是與成吉思汗的一次對話。

他們就是成吉思汗的守陵人——達爾扈特人。

76歲的古日扎布老人是達爾扈特第三十六代傳人。

古日扎布14歲開始學習祭祀的各種禮儀,當時年幼的他並不知道這些繁瑣複雜的步驟到底意味着什麼。“那時候我不理解,爺爺爲什麼不讓我上學,而是跟着他學習祭祀,甚至有時候拿着鞭子教我,他只是告訴我,不能把這些事情丟了。”古日扎布回憶說。“跟着爺爺學習了三年後才慢慢開始意識到這種民族信仰的感情多麼神聖。”

達爾扈特不僅要隨着八白宮移動,居住在八白宮所在地的周圍,保證長明燈不滅,還要承擔祭祀所需的物品、費用。雖然他們當時被大蒙古國授予“不服兵役、不納稅賦”,但生活非常貧困。

對話成吉思汗的守陵人:76歲達爾扈特人守陵逾6 第2張

圖爲成吉思汗陵前的成吉思汗雕塑 烏婭娜 攝

古日扎布至今都還記得,小時候跟着爺爺到各地籌措資金用於各方面的開銷,他說:“以前沒有經濟來源,只能到各地‘討吃’,現在好了,國家給我們相應的工作職務,每個月有工資,大家的生活都越來越好了。”

1990年,古日扎布開始向當時19歲兒子哈斯其勞傳授守陵的各種禮儀。其中一項就是傳唱祭祀讚歌。

鄂爾多斯歷史文化研究學者旺楚格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祭歌沒有曲譜,沒有文字記載,至今沒有研究出來究竟是什麼語言,具體什麼內容,都是達爾扈特人一代代口口相傳,以歌頌成吉思汗爲主。

“祭祀的讚歌總共有12首祭歌,因爲沒有具體的語言稱爲‘天歌’,在不同等級的祭祀時演唱不同的祭歌。”旺楚格說。

“透過達爾扈特人向成吉思汗傳送某種資訊,再把祝福和庇佑透過達爾扈特人傳送回來。”哈斯其勞如此評價自己的工作。

哈斯其勞是達爾扈特第三十七代傳承人,同時也是成陵管委會的副主任兼祭祀辦主任,每月初一的祭祀都要參加。此外,日祭,打掃白宮內衛生,唸誦《伊金桑》,接待遊客和拜謁者,爲他們解說、祝頌、祭祀等都是日常工作。

哈斯其勞說:“祭祀並不是某種迷信,而是很神聖的一件事,對於我們來說,責任重大。”

哈斯其勞也同時坦言,傳承人斷檔的現象也存在。“達爾扈特傳承是世襲制,傳男不傳女,現在各家都一個小孩,小孩的選擇也很多,有不同的追求。”

“我希望能給孩子們灌輸一種思想,這是一份神聖的工作,從小對小孩進行正面引導這個文化,告訴他們達爾扈特人忠誠、守信,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讓後代有自豪感更有使命感。現在有好幾個孩子雖然在外面上大學,但是都表示願意回來從事這個工作。”哈斯其勞說。

按照國家的政策,古日扎布現在已經退休。然而守了六十多年陵,古日扎布還是會常常回陵園看看,在祭祀大典的時候,唱起悠揚的讚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