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稱系“創業補貼,輔導員借學生資訊辦網貸套40萬

輔導員借學生資訊辦網貸套40萬 稱系“創業補貼

校園貸有風險,學生稍有不慎就會連累父母

輔導員借學生資訊辦網貸套40萬 稱系“創業補貼 第2張

學校官方微博就此事所做通報的截圖

隨着民間金融在網絡平臺迎風生長,校園也成了重點區域之一。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不少同學反映,他們被一名曾擔任過學校輔導員的男子騙取個人資訊辦理借貸,錢全部被該男子拿走,由於遭到網貸平臺催債,學生心驚膽戰,紛紛報警求助。現代快報記者從該校瞭解到,學生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但涉嫌詐騙的男子已失聯,目前已基本確定的涉案金額超過40萬元。

學生投訴

被以各種理由騙取個人資訊辦理網貸

據張同學(化姓)反映,王某曾是南航機電學院的一名輔導員,先後找不少學生幫忙“辦事”。

“一個說法是幫朋友拓展業務。”據這位同學稱,在2015年10月初到2016年1月中下旬,王某透過各種方式找到一些學生,稱要幫在銀行工作的朋友拓展業務,讓大家幫忙辦一張普通的銀行儲蓄卡。

對於這個理由,包括張同學在內的人都沒有起疑,他們提供了身份證。隨後,王某又提出要開通網上銀行,需要進行臉部識別。“大家稀裏糊塗地就跟着去了他的宿舍,在電腦上對着攝像頭做出點頭、眨眼、微笑等動作,之後就讓我們離開了。”張同學說,在做完這些之後,王某又做了什麼事,他們不清楚。

另外,王某當初提出要把銀行短信提醒的手機號設成他的,而不是這些學生的,“說是爲了不讓我們受短信騷擾。”此外,爲了在幫完忙後“快速銷卡”,王某又獲取了卡的密碼。

張同學說,透過這種方式,王某竊取了30多名南航學生的身份資訊,在某“理財平臺”冒名借貸。

據記者初步瞭解,不少學生被王某“誆騙”所借貸的平臺不止一個。有些人還在另一個平臺上借了錢,這些錢同樣都落到了王某的口袋。

校方通報

學生被騙的錢,基本確定的已有40萬

據現代快報記者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方面覈實,目前有40多萬的金額是基本可以確定的。

在4月7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官微發佈了“關於我校學生疑遭騙貸情況的通報”,通報稱,從2017年2月中旬起,有學生陸續向學校反映,自2014年10月底,被王某冒用名義在網貸平臺進行小額貸款,因貸款逾期被多次催款,王某已失聯。學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組織有關部門及學院開展相關工作。經調查瞭解,學生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

通報稱,王某於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擔任該校輔導員;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爲該校碩士研究生,其中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任兼職輔導員,2016年4月畢業離校。2017年2月學校調查時已處於失聯狀態。

記者跟張同學等人覈實,他們稱被騙本金總的是90萬,待還的70萬左右。與校方目前確定的數目存在較大出入,原因是除統計正在進行之外,據稱有些屬於認定方面的問題。

記者調查

涉事學生羣:已知的“背鍋人”有45名

從2016年7月開始,涉事學生父母陸續收到網貸平臺的催款電話。到2016年10月中下旬,又有學生再次收到催款電話。涉事學生當即與王某透過電話、微信溝通。

“當時他親口跟我承認,曾在兩個網貸平臺上冒用學生資訊借錢。”張同學說:“但他騙取我們資訊的時候已經不是輔導員了。就是利用輔導員身份,讓我們相信他。”王某當時表示,保證會還完所欠貸款。

2016年11月,王某電話告訴部分被騙學生,稱經過瑞金路派出所的調解,已經先還一部分到期的錢,剩餘的錢過段時間再還。王某承認此事由他一人所爲,和學生無關。這之後,學生就聯繫不上王某了。

今年2月以來,部分學生再次收到催款資訊,收到疑似催款律師函、第三方催款恐嚇電話資訊等。學生創建了涉事學生羣,統計到涉事學生45名,之後涉事學生代表在校方人員陪同下,到瑞金路派出所報案。

被騙學生:幫王某對着攝像頭“對口型”

小李(化姓)也是南航的學生。他說王某也以自己的名義在網貸平臺借過款,“我曾在王某的創業項目裏兼職,當時王某是輔導員。2015年下半年,王某多次以南京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義與我聯繫,聲稱正在開展一項校園創業項目。該項目能夠申請南京市優秀創業項目補貼,但需要有學籍的學生,希望我幫忙。”

“他之前是學校的輔導員,我沒多想就答應了他。”之後,小李受邀到了王某辦公室,王某開啟申請網站讓小李填入姓名、學號、專業、宿舍地址、父母姓名和聯繫方式,銀行卡拍照,身份證正反面拍照。在王某的要求下,貸款人電話填王某提供的號碼,銀行卡填學生小李的,並提供對應的密碼。

“當時他告訴我,這是政府給大學生的創業補貼,不用還。”隨後,他按王某的要求做了視頻認證,讀了一遍電腦屏幕上的文字。“他當時讓我對着攝像頭,對口型就行了,聲音是他後期自己配上去的。”

“當時也沒多想,後來才知道,他是在用我的名義,在一個名校貸平臺上借錢。爲的就是在借貸平臺來電話確認的時候,保證視頻和電話的聲音一樣。”小李告訴記者,還有20名學生也有類似遭遇。

對於這種反常的行爲,學生們爲何沒有警惕呢?

記者跟網貸平臺做了諮詢,對方人員表示,做口型和發音應該是同步完成的,否則很難操作。因此應該是雙方像演雙簧一樣。據記者瞭解,借貸人對着攝像頭所讀的內容其實就是“本人向某某平臺借了多少錢”等內容。

網貸平臺:程序審覈嚴格

在發現貸款逾期後,背鍋的學生們陸續收到一些催款短信:“錢你不用還了,我們明天到學校校長室,你也讓你父母過來,我們幫你辦理退學手續!”“上門費裏有我的5000。你父母最好在家,如果我受到傷害,你們會後悔。”……

對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官微中提出,已及時聯繫公安部門,指導和協助涉事學生報警,準備證據材料,全力維護涉事學生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學校也就該事件和公安機關多次溝通,警方已就此開展調查等。同時,校方將進一步加強安全風險教育,提高學生的防範意識。

現代快報記者諮詢了一個涉事網貸平臺的客服人員,對方表示,他們平臺下的借貸產品,手續審覈全部可以在網上完成。“需要錄製視頻確認本人對貸款知情,然後上傳到我們這,工作人員纔會聯繫對方,確認身份資訊準確。”

這位工作人員稱,他們的借貸產品需要完成身份認證、學籍認證、家庭和同學聯繫人驗證、銀行卡認證、臉紋識別、視頻簽約、無感知反欺詐驗證、網絡信用分判斷、電話審覈這些步驟,學生對王某的借貸行爲不可能不知情。

據記者瞭解,所謂“無感知反欺詐驗證”,就是審覈人員會突然提出一些帶欺騙性的問題,看借貸人能不能反應過來,如果不能就不會放貸。

律師觀點

錢如果沒到學生手裏,他們就沒有還款義務

就此事,現代快報記者諮詢了北京市中銀(南京)律師事務所的喻勝雲律師,他認爲,王某應該構成詐騙。“他利用學生身份資訊向網貸公司借錢,最終錢不是學生拿到,學生是沒有還款義務的。”

那麼,大學生們爲什麼會輕易落入圈套?對此,他認爲首先是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其次是虛榮心強,短期週轉需求大,“南京很多高校都出過類似事件。”他說,大部分校園貸單筆借款金額在一兩千元,但是利息高,一兩個月後可能就要翻倍。最後實際上都是家長來承擔。由於學生處於弱勢,借貸平臺再動用一些手段逼一下,多數立即還錢了。

據喻勝雲介紹,目前對於網貸平臺的監管還是空白。雖然有監管意見,也規定要拿牌照,但誰來監管並不明確。最多到後面是打官司,但是討債人的手段無孔不入,訴訟的作用有時未必明顯。

目前警方尚未對此事立案,警方表示材料不足。就此,記者諮詢一位基層民警,對方表示,如果王某有還款的書面承諾,則能以“合同詐騙”立案,或者由網貸平臺報案。但網貸平臺顯然不願意這麼做。

“如果確定爲詐騙的話,平臺的錢就不一定追得回來。但是反過來說,他們是不是該加強產品設計中的風險控制?審查做得更細緻,發現問題就要打補丁嘛!”律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