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孩子自立纔是家長的定心丸

劉春鵬

孩子自立纔是家長的定心丸

又是一年開學季,許多家長把孩子送進校門後卻沒離開,而是搶佔各種角度採取各種姿勢暗中觀察,其中有人還拿出瞭望遠鏡。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是實實在在的,一定要看到孩子在校園裏的動態,哪怕只是一眼他們也放心。當然,家長們的擔心絕不是空穴來風:寧波一小學開學食堂第一餐,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前兩年會吃的只有個位數;大學生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甚至連襪子都要攢起來等週末帶回家讓父母洗。這樣的現狀確實難讓家長放心。

現狀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既有家庭教育的缺陷,也有學校應試教育的過度,更有社會對孩子生活技能教育的普遍不重視。過於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把教育的概念侷限在“考高分、進名校”,而關於家務等日常生活實踐則是一片空白。這種功利主義的教育態度和思想,極大地阻礙了綜合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使得孩子的生活技能教育普遍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自理、自立、自主能力的發展。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照顧陪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不僅會降低個人在社會上的競爭力,更會帶來人格欠缺、心理脆弱。孩子的生活自立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立,是生活需要,也是教育需要,更是當下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教會孩子一些生活技能,讓孩子獨立解決某些生活問題,強化自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樹立自主、自強、自我完善的信念,增強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能力,進而消除對父母的依賴,塑造獨立的人格。

重慶“8歲娃兒涮火鍋”的新聞中那句“我敬你是條漢子”,除了是對孩子自理能力的肯定,更是在提醒家長放手讓孩子獨立體驗生活。其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明確強調:“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學校應該將生活能力納入課程發展目標、教育目標,成爲自立教育的積極推動者、實踐者,讓自立的“漢子”多一些,父母的放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