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高原精魂的詩性書寫

在當代青藏高原文壇,有許多熱衷於高原景緻和鄉土鄉情描寫與謳歌的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王文瀘。

高原精魂的詩性書寫

王文瀘是一位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當代作家,青藏高原多元的地域文化影響了他散文創作的審美方式和價值取向,他的《在季風中逆行——王文瀘散文隨筆集》尤以宏偉的高原風光和寧靜的鄉村景緻爲敘寫對象,是他對生活再度體驗的思想凝鑄,也是他生命的精神積澱。他用深沉而多情的目光打量着曾經給他無數生活體驗的高原,因爲這裏承載着他的成長與記憶。他以舒緩的話語和深厚的藝術素養,講述着他的親身體驗和他的生活,敘述着他對生活的理解、對高原的熱愛。誠如弗洛姆所言:“沒有愛,人類一天也不能生存。”他以從容的筆調書寫着生活中每一個令人回味的美的東西,表達着心中最美的高原意象。一篇篇充滿着生命真實與心靈悸動的文字,表現出作家對於生命、人生、天地大道的深刻哲思。他的散文總是能夠在物與我雙向的敘事中展示出靈動的生命,於現實中感悟精神的神聖與莊嚴。因而,閱讀王文瀘的散文,往往會讓我們的心靈產生出一種沉靜的審美愉悅。

王文瀘所生活的青藏高原是一個巨大的存在,渾厚而有氣勢。在王文瀘的筆下,它不僅是一個單純的自然物象,更多的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象徵。當他在作品中把自己半個多世紀的人生體驗對象化到高原的巨大物象中時,他也同時傾注了對這塊土地血濃於水的那份摯愛,融進了悠悠的鄉情和鄉戀,他用溫情的筆觸抒寫着自己的“生命之源”。透過他的書寫,我們看到了他生命的延伸——只有在高原生活過的人才有的那份血脈情懷。可以說,高原美麗的自然景觀、社會風情和人文傳統,共同構築了王文瀘充滿詩性的散文世界。

王文瀘描寫高原的一山一水時,他的筆調永遠是溫馨而自豪的,他傾心於高原這種自然與人的相融和相諧。“青海的大山攝人心魄,不獨因爲它們摩天凌雲,綿延千里,更因爲它們傲視萬物的氣概迫使別的一切‘偉大’歸於渺小。你愈是走進它們,愈會感覺自己身同蜉蝣,聲似蚊蚋。”(《青海的山》)“這裏是青海三江源,亞洲三大江河的發源地。黃河、長江、瀾滄江的胚胎受孕於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成形於冰峯雪嶺的懷抱。落地後它們就在寬谷大澤之間蛇行龍伏,蓄勢聚能,積微末爲大瀆,終成矯矢不凡的神龍。”(《中華水塔三江源》)在這飽含深情的描述中,我們能夠體會到一些撞擊心靈的東西——對高原山水深沉的愛。王文瀘在創作中融入了他全部的生命體驗,他的散文色彩斑斕、意味深長。他將心跳的感覺、精神的陣痛,將他的感官與感性全部書寫入對高原深沉的眷戀當中:“三江源超凡脫俗的博大空間,是患有城市綜合徵的現代人釋放心靈重負的理想家園。是放飛想象、在與大自然神交心合的狀態下體驗生命愉悅的伊甸園。人們懷着近乎朝聖般的審美心態走近它,也是在尋找靈魂深處最真實的自我。”(《中華水塔三江源》)他以自己深厚的生活體驗描述着高原當下的生活,展示着“我”的獨特精神和對高原濃濃的情懷,同時也剖析與剝離着內心深處的“我”,也只有在這青藏高原,在三江的源頭,他纔可以進入到雲捲雲舒的自由創作境界。

王文瀘在創作中不但喜歡謳歌雄渾而壯闊的高原自然景緻,更喜歡讚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健康而美麗的人與事,這兩種敘寫對象是他散文創作的表與裏,但從生命的向度去挖掘高原精神與理想是他散文創作的真正追求。正因爲他的散文創作緊繫在他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追求上,這就決定着他創作的精神向度與高度。在《每個人的青海》中,王文瀘用冷靜而犀利的筆觸剖析了在不同的需求驅使下人們對這片土地的不同感受。“今天的青海明確地呈現爲兩個層面的存在:觀念形態的青海和物質形態的青海。前者以前所未有的包容力承載着人們對它的種種解讀和設計。後者以固有的複雜性承載着人們的期望和失望、興奮和焦慮。”在只顧推動經濟發展而負責設計青海的人眼中,“青海對於他們只是一張可以反覆描畫的藍圖”。但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此的人,他們感受到的是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所帶來的無奈。作者以他慣有的細膩和深刻,表達了他對青藏高原鄉村文化的逐漸消亡和生態保護問題的擔憂與疑慮,在這種深深的擔憂和疑問中滲透着他對這片高山厚土深沉的愛。

也許是多年從事新聞工作的經歷,使得王文瀘的散文創作總是呈現出一種歷史的責任感。他認爲作家在創作中必須對生活進行直面的感受與洞觀,需要辛勤的構思與深入的思考,決不能對生活作異想天開或隨心所欲的自我闡釋,真正的文學創作不能只是一味地機械地模仿生活而遺忘了作爲一個作家的擔當,文學必須是一種負責任的創作。雖然王文瀘並沒有關於文學創作理論的系統專著,但他對藝術的見解和創作的思想透過他的散文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聽起來像個童話》中,他透過誠實守信的牧羊人極力展示着人類的善、生活的真,表現着人類對誠信的渴望與追求。作者透過《老宅》回顧整個生命歷程的時候,所有經過的歡樂和經歷的災難與挫折已化爲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體驗,從而將這豐富的人生體驗對象化在家鄉的河和高原的山之中。這樣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不僅是作者對理想的一份執着,更是他爲達到理想而付出的不悔。這也是所有曾經爲理想而奮鬥過的高原人最真切的生命體驗,是他們心靈的縮影,他的文學之夢正是建立在這份苦難的歷練和生命的體驗之上。可以說,王文瀘的散文其實就是對無功利唯美主義傾向的闡釋,他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展示着對文學理想的守護,對於人生的哲性理解。他將自己的藝術追求與對生命的哲學思考融爲一體,正是有了這種深層次的探尋,他的散文才顯得更加韻味深長,從而獲得了真正的藝術生命。他的散文是爲人生的藝術,並不是以“爲文學而文學”的姿態來實踐他的文學理想,這纔是王文瀘散文的精神所在。

總之,不論是王文瀘筆下的三江源,還是那些雄偉的山脈、遼闊的草原、險峻的峽谷,在青藏高原文學的散文敘事中,他以具有靈性的人格化的形貌展示了青藏高原邊地的雄渾與偉岸,透過高原的山河彰顯了高原的精魂,形塑了昂揚、野性、神祕的高原風貌以及淳樸、厚道、善良的高原人,以此葆有了青藏高原獨特的精神氣脈。

(作者:雷慶銳,青海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