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現實題材作品如何講好故事(深觀察)

“文藝要服務人民,就必須積極反映人民生活”“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如今的舞臺上,不少現實題材優秀作品開始涌現。那麼,要將現實題材創作推向高峯,需要怎樣的付出和打磨?還面臨哪些困難?在文化部主辦的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上,記者採訪了多部現實題材優秀劇目的主創、主演,他們分享了創作排演的經驗,也表達了期望和建議。

現實題材作品如何講好故事(深觀察)

河南豫劇院三團創排的豫劇現代戲《焦裕祿》在去年的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了文華大獎,而三團團長、主演賈文龍也摘得文華表演獎。許多觀衆在走進劇場前還有疑問:一部現實題材主旋律作品究竟能有多大藝術魅力?在看過了李雪健主演的電影、王洛勇主演的電視劇後,表示“難以想象豫劇能有怎樣的超越”……

“觀衆的這些疑問也一直伴隨着《焦裕祿》的整個創排過程,到現在依然鞭策我們做得更好。”對賈文龍來講,推高現實題材創作門檻和創作難度的因素之一就是與觀衆的距離太近、相關成功作品多,因此要求自然就高,“爲了做出突破,我多次採訪曾經在焦裕祿身邊工作過的人,聽老人們講焦書記的故事,還跟焦裕祿的女兒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交流,詳細瞭解焦裕祿的工作及待人接物方式。”

賈文龍還特別研究了焦裕祿的許多照片,尤其盯着那張雙手叉腰的經典照片,他模仿了無數遍。後來他叉腰在舞臺出現時,觀衆直呼“像極了”。賈文龍說,“從生活中‘尋找’人物原型、積累藝術素材,爲本劇打下了堅實基礎。”

直面我軍現代化建設和新軍事變革的話劇《兵者·國之大事》在創作時則遇到了另一難題——“此前的軍事題材作品往往聚焦於表現英雄、軍民關係、基層連隊生活,缺少正面反映軍隊現代化訓練和軍事變革的佳作,更少有人敢於觸碰軍隊中的一些惡習和其他尖銳問題。”該劇編劇之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藝術指導李寶羣說,“沒有借鑑,只能摸着石頭過河。”

大變革中的指戰員在想什麼?從2014年開始,李寶羣和主創團隊多次全程參與重大軍事演習、大量閱讀國內外各重要軍事變革歷史、並請來軍事顧問全程指導……“一次急行軍,我們和戰士一起坐軍車,輾轉上千裏。一路採訪了近百人,上到進階指揮員,下至一線戰鬥員。那些鮮活的細節、多樣的人物性格,精彩程度遠遠超出我們想象。”

可見,無論面對常見主題,還是生疏內容,創作的法寶無疑就是深入現實生活、積累素材、找尋靈感。“現在《兵者·國之大事》演了100多場,觀衆尤其是軍隊官兵反響特別強烈,他們普遍表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是他們正在經歷的。”李寶羣說。

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上,豫劇《焦裕祿》、話劇《兵者·國之大事》,以及講述鄉村女教師在貧困小山村30年堅守教育、奉獻青春的湘劇《月亮粑粑》等一系列作品,均獲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之前,抗日神劇、胡編亂造歷史劇反映了一種繞開現實、迴避現實矛盾的創作心態。而現在,他們的市場越來越小了。”專家以爲,創作者要拿出直面現實的情懷、擔當和勇氣,才能與觀衆的期待形成共鳴。

“一味爲現實唱讚歌、做粉飾,觀衆則會滋生負面情緒,要相信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心。”主創者一致表示希望文化主管部門更多地尊重藝術創作規律。“文藝作品也要有問題意識。不迴避問題、旨在解答問題,一部劇纔算發揮了更大的意義。”李寶羣說,“軍隊領導和老百姓看過《兵者·國之大事》之後,都表示有正氣、出惡氣、鼓舞士氣——看到了軍隊之前存在的諸多積弊,理想信念的樹立則爲時代補了鈣。”

“現實題材成功與否不是看題材有多宏大、主題多昂揚,而應在藝術上下功夫,尤其塑造人物要突破公式化、概念化的表達,必須進行細緻的藝術加工。”李寶羣談道,現在不少創作者缺乏對現實的關切和思考,喜歡閉門造車、想當然,“創作不是技術工作,沒有生活的積累、藝術的昇華,拼湊的作品必然沒有衝擊力。”

對此,中國兒藝演員、兒童劇《紅纓》導演馬彥偉表示,要讓玩着手機、平板電腦的孩子認真聽你講故事,就必須加強作品的觀賞性和藝術性,“現實生活千姿百態,每個人的故事都是那麼鮮活、具體、感人。對這些素材以細緻打磨,不斷絞盡腦汁,才能煥發出動人力量。”

湘劇《月亮粑粑》在保留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域特色的基礎上,把戲曲的程式化與音樂舞蹈融合在一起,使全劇呈現出質樸、貼近和感人的藝術效果。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萬素評價說,“劇作家的巧妙構思不僅給觀衆留下一抹暖色和溫馨,同時也展現了最美鄉村教師故事表層下幽深的旨趣。”

藝無止境,不斷打磨提高,才能更上層樓。“首演400多場以來,《焦裕祿》的劇本修改多達24次,舞美設計修改也有6次。獲獎之後,我們還在邊演邊改,作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賈文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