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明年亮相

本報訊(記者葉曉彥)昌平正式啓動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將先期重點推進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永安古城歷史文化展示、居庸關長城歷史文化展示等9大項目的建設,“龍泉漱玉”景觀、白衣庵、古戲樓等景觀將重現市民眼前。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明年亮相

“在全市16個區中,昌平是唯一涉及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三個文化帶建設的區,同時還有明十三陵、居庸關等世界文化遺產以及白浮泉、銀山塔林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昌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今天介紹,爲了切實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任務要求,昌平區專門設立了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長城文化帶建設組、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組、歷史文化地標建設組等專項工作組,並制定了《昌平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傳承利用重點項目清單》和《昌平歷史文化地標建設重點任務清單》。

在昌平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傳承利用重點項目清單》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建設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的建設所在地是龍山度假村,根據工作進度安排,今年10月前將完成龍山度假村整體騰退手續和產權轉讓工作,爲遺址公園的建設騰出用地。“我們計劃按照‘一泉三廟一樓、兩山兩水兩村’的建設構想,對遺址公園進行規劃。”

“一泉三廟一樓”指的是“龍泉漱玉”景觀、都龍王廟、龍泉禪寺、白衣庵和古戲樓。都龍王廟位於龍山之巔,山門左側磚牆上掛着寫有“白浮泉遺址——九龍池、都龍王廟”的牌匾。元代郭守敬爲引水濟漕,引昌平龍山白浮泉,並在源頭處修建了九龍池,泉水自青石雕刻的九個龍頭流水口噴涌而出,得“龍泉漱玉”之譽,是燕平八景之一。遺址公園建設不僅要再現“龍泉漱玉”景觀,還將實現都龍王廟的保護、龍泉禪寺的修繕、白衣庵的重建和古戲樓的恢復。昌平區還將對遺址公園附近的化莊村進行棚戶區改造,加強周邊環境整治,使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與昌平萬畝濱河森林公園實現有機連接,並對白浮村臨近京密引水渠地段加強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整體項目預計在明年10月亮相。

除了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昌平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傳承利用建設還包括打造白浮甕山河(京密引水渠)文化景觀帶,依託大運河源頭、白浮甕山河的水文化歷史資源,建設水文化博物館等。

昌平歷史文化地標建設主要包括歷史文化印記工程、文物古蹟的搶救修復與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遊覽線路打造工程三大類。其中,歷史文化印記工程將再現明十三陵歷史風貌,展示永安古城歷史文化,傳承居庸關長城歷史文化和南口老工業文化,再現燕平書院和昌平文廟及十三陵水庫公園風采、關溝七十二景昌平段景觀;文物古蹟的搶救修復與保護利用涵蓋了朝宗橋、鞏華城、銀山塔林、小湯山行宮、佛巖寺、玉虛觀、南口抗戰遺址公園以及傳統村落、特色文化村落和昌平州縣治所村落;歷史文化遊覽線路打造工程則將圍繞明文化、紅色文化、老工業文化、軍事文化、寺廟歷史文化等主題,策劃打造5條特色文化遊覽線路。

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9個推進項目已經確定,分別是大運河源頭風貌再現、永安古城歷史文化展示、居庸關長城歷史文化展示、燕平書院和昌平文廟再現、南口老工業文化保護、佛巖寺搶救性修復、朝宗橋搶救性保護利用、重要歷史文物遺蹟標識、傳統村落和特色文化村落及昌平州縣治所村落修繕保護。

根據清單安排,今年10月底前,昌平將完成白浮泉遺址騰退工作,12月底前,龍山度假村將整建制移交區政府,文物修繕工程將同時啓動。明年上半年推進白浮泉遺址、都龍王廟修繕工程,下半年啓動龍泉禪寺整治修繕和白衣庵、古戲樓復建。預計明年初,永安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開始施工,10月完工。居庸關長城歷史文化展示目前正在撰寫展陳內容大綱,明年12月底完成布展。今年啓動燕平書院和昌平文廟相關史料收集,完成選址,2020年完成整體復建。2019年完成佛巖寺上下寺搶救性修復,完成G6輔路新橋建設,朝宗橋將正式進行騰退,2020年完成文物修繕,正式對公衆開放。J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