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父親的"遺傳"

我覺得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父親的"遺傳"

要說“遺傳”,我覺得身教是最好的“遺傳”教育。我的父親所給我的“遺傳”,就是熱愛勞動。

我記憶中,他除了正常下地勞動、上山放羊,一生總在編條子。晚上在煤油燈下編,天不亮就起來編,飯前飯後也編。所編什物,有車圍、馱簍、柿餅和蘋果筐子、羅頭、籃子、篩子,應有盡有。有什麼需要,他都可以編出來。父親經常爲了編而顧不上吃飯,讓人催了又催,惹人生氣。

小時候,我看他編,或者在他身旁看書、寫字。父親看着我認真看書、寫字,好像編得更舒心。他編的是希望、是幸福、是生命的延續和昇華。每次想到煤油燈下編條子的父親,總是肅然起敬。

10多歲時,我就同父親擔上簍子,到縣城去賣。後來,我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家境有所好轉,父親依然編,編出的是傢什,也是藝術品,也賣,也送人,誰要送誰;編進去的是他的生命、他的習慣、他的勤勞、他的藝術思想。我雖然沒有傳承父親的手藝,但自認爲傳承了他這手藝最核心的精神——勤勞和吃苦、執着和不懈、習慣和自然。往大里說,甚至可謂精益求精和嚮往創造、創新。要說父親對我的影響和遺傳,這是最大的、最本質的、最使我終身受益的。我的熱愛勞動,由此而來;我的良好習慣,由此而來;我寫文章的靈感,也由此而來。有時候,我甚至想,我能有較爲條理的思維能力,與小時候看父親編條子也許有某種聯繫。因爲我相信,世事萬物是聯繫的,是相互影響的。誰又能否定這種聯繫和相互影響呢?直到現在,我仍然在夢中與編條子的父親相會。我相信,這是父親仍然在將他的靈感源源不斷地傳遞給我。

我繼承了父親勤勞、執着、永遠有嚮往的藝術精神。我寫作的基本源泉也是從父親編條子這個渠道貫通下來的。如果細心看看,還會從我的字裏行間看到父親編條子的影子,至少可以看到這種精神的滲透。直到現在,父親去世20多年了,我每次回到故里,都要到父親的墳旁去坐一會兒。在心裏默默地與父親交流,總怕父親遺傳給我的精神,在不知不覺中丟失或冷卻。而這“遺傳”,也總是不斷地在我心中生長、壯大。因此,每當我早晚在燈下寫稿子,總是有父親精益求精的精神陪伴着我、鼓勵着我、激勵着我。想到父親,我的眼淚會不由自主地掉下來。但這不是悲傷,而是父親帶給我的精神的滋潤。

在我看來,勞動是人世間最幸福快樂的一件事。人生最好的選擇,是在勞動中學技術,在勞動中找竅門,在勞動中創造更加充實的未來。這樣,既可靠,也幸福。

未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