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爲中國的孩子建一箇中國故事庫

爲中國的孩子建一箇中國故事庫

《中國故事》

一葦

中信出版社

《中國故事》

一葦

中信出版社

在大學課堂上講授兒童文學時,我時常會問學生小時候讀過哪些民間童話故事。學生們說出的篇目大多來自西方,主要集中在《格林童話》,不假思索就能報出一連串印象深刻的名字。再叫他們說出幾個中國民間故事,他們便開始猶疑停頓,所能列舉的作品,也是寥寥無幾。每當這時,我就會生出許多感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間文化,並不缺乏精彩的故事,民間文學家們整理的民間故事資源也可謂豐厚,但爲什麼中國故事沒有在當代孩子的童年留下濃墨重彩的記憶呢?我想,這主要是傳播的問題,而缺少適合孩子閱讀的文字,應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正因爲如此,當我拿到一葦述寫的《中國故事》時,內心頗爲複雜,既滿懷期待,又抱着些許懷疑。因爲在世界童話史上,擔當蒐集和整理各國民間童話重任的,一般都是著名的民間文學家、語言學家或作家,像德國的格林兄弟、英國的安德魯·朗格、意大利的卡爾維諾等,如此響噹噹的人物和名字,似乎才配得上這項大工程,值得我們託付和信任。一葦是一名語文教師,也是兒童文學作家,她儘管同時身處文學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但與那些偉大的形象相比,定然難以達到人們的期望。然而讀完這81個故事,不得不說,一葦的述寫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她不僅懷着爲孩子講故事的明確意識,把中國故事述寫得十分生動、鮮活,而且以宗教般的信仰與熱忱,在文字中傳遞着生命的力量與溫度,帶給人感動和感悟。

一葦對中國故事的熱愛,是從生命的血液裏流淌出來的。從小,一葦就深深着迷於祖父和母親爲她講述的古老故事,這些故事,成爲她童年無法忘卻的重要記憶。長大後的一葦,開始執着於爲孩子重述那些曾讓她着迷的中國故事,這或許是爲了重溫童年的美好時光,也是爲了追尋成長路上的精神脈絡。因此,一葦在故事裏注入了自己的生命溫度,使它們顯得格外真誠、迷人。羅隱的故事、範丹問佛的故事,還有那些帶着禪意的故事,無不顯示出作者個人的道德偏好和情感色彩。故事裏的深意,孩子未必能夠明瞭,但其中蘊含的樸素道理,卻可以成爲播在孩子心間的一顆顆種子,在未來產生啓迪心靈的作用。

一葦的目標,是要爲中國的孩子建一箇中國故事庫。因而,在遴選故事的時候,她就已經將孩子放在心中,非常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和想象力,甚至有意讓故事帶上一點孩子氣。一葦將《賣香屁》作爲《中國故事》的開篇,顯然有其特定的意圖,她想要擺脫過去中國故事 “滿篇大道理”“又土又呆”的形象,極力彰顯孩童的審美喜好。一方面,一葦秉承民間故事家的姿態,用最質樸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使每一個故事成爲它們自己”;另一方面,身爲作家,她又透過向孩子們講述的過程,讓故事“以其自身的力量復活”,並且“變得鮮活、生動、迷人”。

重述過程中的文學加工和改寫,一葦主要透過細節來實現。如在眼前的動作描摹、繪聲繪色的對話以及真切有情的內心想法,都使得原本簡潔的民間故事文字變得自由舒展,而從中生長出的那些枝葉花果,對孩子無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有時,一葦還會在情節上發揮自己的想象,讓整個故事煥發出新的光彩。比如,在《狗耕田》的結尾處,她讓淹死阿哥的小漁船變回小黃狗跑回阿弟家裏,真可以說是絕妙的創造。雖然很多孩子之前讀過《狗耕田》,但一葦的版本,卻讓他們充滿新鮮感,聽到最後的結尾,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了。應該說,《中國故事》中的大部分故事,讀者都是熟悉的,故事情節也無太大變化,但一葦卻用她獨特的語調和節奏,把故事述寫得精彩異常。讀着《濟公勇救飛來峯》《包老黑智審大青石》《盧溝橋的獅子》等耳熟能詳的故事,我們彷彿能夠置身現場,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感受那份緊張、俏皮和歡悅。

這些地道的中國故事,自然包含着傳統價值觀念,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教育的指向。在述寫過程中,一葦總是努力觸及故事的核心,捕捉故事的靈魂,使故事豐饒,並與現代價值觀念形成共鳴。透過她的講述,孩子得以觸摸到故事的精神內核,對故事人物產生真切的情感認同。如此,故事之於孩子的價值,就不再止於簡單的道德結論,而是讓他們經由質樸、天真、睿智的民間話語,懂得以敬畏之心對待自然和生命,以平等之心體察和尊重他人。

一葦說:“我所整理編寫的中國故事,屬於中國,但我所寫下的版本,屬於我。”她用農夫般的勞作,如範丹般“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心境,用十年時間整理、述寫《中國故事》,將每一個故事,都刻上了自己的生命印記。一葦爲中國故事的魅力所臣服,她的述寫還將繼續。我想,如果她能夠對故事進行一定的類型整理,並在述後記中更加清晰地呈示故事的生成發展脈絡,或許會使這項工作體現出更強的專業性。當然,作爲一個爲孩子講故事的重述者,一葦顯然已經達到了她的目標,她的《中國故事》,也因此具有了某種開拓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