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信用卡糾紛審理週期,重慶法院試點"類案智審"

重慶法院試點"類案智審" 信用卡糾紛審理週期

圖爲重慶渝中區法院31日進行的信用卡糾紛案件庭審現場。 劉賢 攝

中新網重慶8月31日電 (記者 劉賢)金融機構透過“重慶法院公衆服務網”登陸“金融案件智審平臺”,錄入相關資訊及材料,即可自動生成標準的起訴狀,並在線提交法院。31日,重慶市進階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高翔向媒體介紹了法官與當事人深度參與研發的“類型化案件智能審判平臺”取得的重要突破。

重慶某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家學稱,信用卡案件通常是批量起訴,很多時候跑到法院申請立案一耗就是半天。現在只要有臺能上網的電腦和掃描設備,就可以遠程批量申請立案,不用再拿着那麼多材料東奔西跑。只要在平臺中填錄案件資訊,即可實現一鍵批量立案,實在太便利了。

信用卡糾紛案件的事實相對較爲具體、法律關係相對較爲單一,案件的審理過程簡單。資訊化技術手段和人工智能可以在立案、審理和裁判等各個階段快速得到深度應用。正在重慶渝中區法院試執行的“信用卡糾紛案件智審平臺”已經具備四項功能。

一是網上立案批量化。“以前,我們需要逐案覈實材料,還需在內部系統上重複輸入同一當事人的各項資訊,比較繁瑣枯燥。”重慶渝中法院立案庭副庭長樑曉峯向記者介紹,“如今,不再需要人工錄入相關資訊,爲立案人員減輕了不小負擔。試點以來,當事人批量案件立案時間大幅縮短。”

二是審理裁判智能化。該平臺將裁判規則嵌入案件管理系統,實現審理裁判智能化、標準化、規範化,在開庭階段,自動圍繞雙方當事人是否存在借貸關係、是否存在違約行爲以及合同中違約責任的約定等事項進行要素化整理,並生成法官庭審指引,實現庭審過程的智能化。

三是數據運用深度化。智審平臺自動收集、提取、分析各類海量數據,將分散的個案關聯起來,及時把握數據中蘊含的規律性、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

四是監督管理規範化。立案環節的智能識別甄別機制,可對案件的疑難程度進行自動過濾和智能識別,提醒院庭長和法官提前做好預判和防範。

據高翔介紹,信用卡糾紛案件智審平臺投入執行儘管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已成爲法官不可替代的幫手。5月1日至8月30日,重慶渝中區法院和江北區法院依託智審平臺受理信用卡糾紛案件4589件,其中透過網上遠程申請立案843件,立案大廳批量自助立案3746件,平均立案時間縮短到10分鐘以內;審結3524件,案件平均審理週期27.94天,司法效率得到極大提升,智審平臺研發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目前,重慶法院正在將類型化案件智能審判平臺應用於更加寬廣的領域。

重慶市進階人民法院資訊技術管理處處長陳浩透露,重慶沙坪壩和南岸法院關於工傷認定案件智審平臺試點已經啓動;巴南、渝北、江北法院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智能審判系統已經開始試行;合川法院依託重慶法院資訊化優勢,推動合舟共濟e+平臺建設,加強與各單位的資訊互聯共享,利用大數據引導案件分流、類型推送、智能評估、優化智慧辦案、強化執行協助,加快糾紛實質性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