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歷史上有誰被誅九族,古代誅九族一說是怎麼來的

誅九族

“族”是怎麼來的?

中國上古社會,姓是用來別婚姻的,氏是用來分地域的,換一句話說,前者和血緣相關,後者則是地緣政治的代名詞。除此之外的另一個概念——族,則脫胎于姓氏之間,作的是親屬制度的代稱。《尚書 · 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是其最好的註解。

古代誅九族一說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誰被誅九族

族的概念,顯然也是原始社會的遺韻。氏族社會的解體過程促使了血緣與地緣的一次對立,在姓不斷分化爲氏,氏不斷分遷遠地的過程中,以氏爲單位的新政治實體在它的屬地內依舊實施着各自互爲獨立的繼承製:不論兄終弟及還是嫡長子繼承,不論公室一系還是分家襲奪,以血緣爲聯繫的氏的壯大一度和族的強盛密切相關,於是長年累月下來,族這個概念既含血緣又附地緣,最終成爲了一定地域內以血緣關係爲紐帶有共同利益和文化認同的一羣人的總稱。

這羣人有着共同的先祖,因着血緣的距離,等級的差異,產生了宗法體系,孕育了費孝通先生所述的差序格局。這羣人又因着地緣的關聯,附帶着共同的利益和文化認同,於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古代一人犯罪,便也常常牽連着親屬被屠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說:“使武安侯者在,族矣”,族便是族誅的意思。而《史記·秦本紀》載,秦文公二十年(BC746)“法初有三族之罪”也是明顯的例證。

古代誅九族一說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誰被誅九族 第2張

關於九族

依舊說,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這是同姓的族(按照五服所代表的親屬關係來說,九族之內的人都是有服的。無服的叫做黨,比如父黨、母黨、妻黨)。

分得細說,父之父爲祖,古稱王父;父之母爲祖母,古稱王母。祖之父母爲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爲高祖父、高祖母。

子之子爲孫,孫之子爲曾孫,曾孫之子爲玄孫,玄孫之子爲來孫,來孫之子爲晜孫,晜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父之兄爲世父(伯父),父之弟爲叔父,簡稱爲叔伯。世父叔父之妻稱爲世母(伯母)叔母(後來稱爲嬸子)。伯叔之子(堂兄弟)稱爲從父晜弟,又稱爲從兄弟,這是同祖父的兄弟。父之姊妹爲姑。

古代誅九族一說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誰被誅九族 第3張

父之叔伯稱爲從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其妻稱爲從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其子稱爲從祖父,俗稱堂伯、堂叔,這是同曾祖的叔伯,其妻稱爲從祖母(堂伯母、堂叔母),堂伯叔之子稱爲從祖晜弟,又稱爲再從兄弟(從堂兄弟),這是同曾祖的兄弟。

祖父的伯叔是族曾祖父,稱爲族曾王父;其妻是族曾祖母,稱爲族曾王母。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稱爲族祖王父。族祖父之子爲族父。族父之子爲族兄弟,這是同高祖的兄弟。

兄之妻爲嫂,弟之妻爲弟婦(後稱弟妹)。兄弟之子爲從子,又稱爲侄;兄弟之女爲從女,後來又叫侄女。《爾雅·釋親》“女子謂弟之子爲侄”,《儀禮·喪服傳》“謂吾姑者,吾謂之侄”,可見上古姑侄對稱。兄弟之孫爲從孫。

△九族圖譜

姊妹之子爲甥,後來又稱外甥。女之夫爲女婿或子婿(婿的本義是夫,女婿是女之夫。子在上古兼職兒子和女兒,子婿也指女之夫),後來省稱爲婿。

父之姊妹之子女稱爲中表(表兄、表弟、表姊、表妹),中表是晉代以後纔有的稱呼。

母之父爲外祖父,古稱外王父,母之母爲外祖母,古稱外王母,外祖父之父母爲外曾王父與外曾王母。母之兄弟爲舅,母之姊妹爲從母,母之從兄弟爲從舅。母之兄弟姊妹之子女爲從母兄弟與從母姊妹,後來也稱爲中表。

妻又稱爲婦。妻之父爲外舅(岳父),妻之母爲外姑(岳母)。妻之姊妹爲姨。

古代誅九族一說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誰被誅九族 第4張

夫又稱爲婿。夫之父爲舅又稱爲嫜。夫之母爲姑。連稱爲舅姑或姑嫜。夫之妹爲小姑(中古以後的稱呼)。夫之弟婦爲娣婦,夫之嫂爲姒婦,簡稱爲娣姒,又叫妯娌。

婦之父母和婿之父母相謂爲婚姻,分開來說,則父之父爲婚,婿之父爲姻。連婿相稱爲婭,後代俗稱連襟(襟兄、襟弟)。

後世所謂誅九族,包括從高祖到玄孫的直系親屬,以及旁系親屬中的兄弟、堂兄弟等,是一併切斷了整一羣的社會的人,說是專制時代最慘無人道的刑法也無可厚非。

古代誅九族一說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誰被誅九族 第5張

國外也有誅九族嗎?

族的源起是血緣和地緣的緊密結合。相較於中國的宗族文化,西方世界並沒有像中國這樣,在將親屬關係拉得極遠的同時,又整理出一套分得極其細微的親屬名稱。連先生後生都有不同的叫法,把兄弟姐妹各個對應齊整,將sister、brother分得井然有序,甚至將九族的概念與五服制度對應,運用暗含了親疏和等級的血緣去形成一種社會格局上的差序,一度的憑血緣紐帶來規範孝的行爲標準,升上了道德層面的高度。

這種制度化的形式,可謂是中國獨特的文化風景。於是動不動誅九族便是在切斷整羣的人。簡單的說,一則是對血緣的連根拔起,所謂斬草除根,以便統治;二則更是因了簡單粗暴便斬斷了傳統宗族文化和家族勢力的繼承基礎,抹殺了一個作爲社會一份子在世的所有存在依據。

所以在宗族制度盛行的地方,族誅的存在幾乎是一種必然。當人作爲宗族一分子在活動之時,其背後存在的都是一個門閥,一個家族。但中國誅九族的這種抹殺,其殘酷性和其他民族相比,的確顯得苛刻。阿拉伯人在這方面雖也做得很絕,但屠殺僅限於敵對家族的男性,作爲父權統治期次要地位的女性,只成爲一種財產而轉移了歸屬。

古代誅九族一說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誰被誅九族 第6張

同樣是共屬東亞文化圈的日本,在菊與刀的亞文化裏,其明確的宗族屠戮在歷史上也記錄寥寥。更多的情況是,上位者勝利之後,失敗者以集體辭世的形式告終——在這種亞文化裏,不需當權的屠戮,失敗者的掌權人便已帶領其族羣自殺殆盡。不論是南北朝還是平氏、北條家滅亡之際,都有成百上千人自焚、剖腹、跳海,不可謂不壯烈。

簡單來說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

古代誅九族一說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誰被誅九族 第7張

△慘絕人寰的誅九族

從政治史角度講,中國社會的一條主線是君權不斷集中到高於一切的地位。和中國相比,西歐的君權不僅要和貴族鬥爭,更面臨着東方社會所不存在的教權制約。所以西歐貴族是相對蔑視君權的,就算起事被君主擊敗,只需投降認錯就可平安無事。即使貴族抗爭到死,也絕不會因叛逆而影響家人。簡單來說,就是老子被鎮壓,兒子無影響(依然可以繼承封號、封地)。在這種傳統下,連帶着貴族效忠的對象也從君主轉換爲一個家族的姓氏和紋章,具體到人,也就僅僅是效忠這個家族的當代領主。

於是封君的封君不再是我的封君,換句話說,在這種傳統裏,幾個兄弟一旦開枝散葉,嚴格算來便已不再是宗族成員。並且領主的子女之中,長子和結婚的女兒(貴族的女兒很多都不結婚或私婚)地位非常之高,女兒的嫁妝使用大片領土也是慣例,所以貴族間的公開婚姻事實上是一種領土流轉手段。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貴族羣體裏甚至還流傳着“讓他們去打仗,我們結婚去吧”的戲謔。

更要命的是,原則上領主死後,繼承人只從他的兒子、兄弟中競選,但在有大量屬下貴族支援且領主無生育的情況下,也有可能選侄子、外甥(外甥的可能性還更大)甚至外孫。於是在這種貴族權力相對不受制約的社會環境裏,各大集團相互聯合、滲透成爲一種必然,族諸的形式也顯被遺棄不用。就是作爲刑罰,至多也不過全家終身監禁,比如歷次威爾士、蘇格蘭叛亂(起義)的領袖家小,只是被終身監禁在倫敦塔。

話歸原題,類似誅九族這種酷刑在中與外的不同表現,也正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雅斯貝爾斯“核心文明”的不同樣式。以古希臘-羅馬文明爲根基的歐洲從未有中國這般擁有着固守一土,生於斯,死於斯,父母在不遠游的宗族觀念,也就不存在誅九族的根基,從這個層面上看,中與外的對比也就一目瞭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