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深海探測迎"雙,國產載人潛水器或明年投入使用

央廣網廣州8月6日消息(記者郭淼 劉會民)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蛟龍號”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已經非常熟悉。作爲我國第一個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00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成爲國人的驕傲。但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蛟龍號”還有一位“兄弟”就是一個4500米的載人潛水器。

國產載人潛水器或明年投入使用 深海探測迎"雙

國產4500米載人潛水器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目前,該潛水器已經在廣東文衝船塢碼頭與“探索一號”作業母船會合,待安裝調試和檢查合格後,計劃在8月中旬開始進行海上試驗。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深海探測將迎來“雙子星”。那麼,這臺潛水器有哪些與衆不同的地方?

8月3日,在經過了三天的長途“跋涉”後,4500米載人潛水器從無錫到達廣州,與作業母船“探索一號”會合。4500米載人潛水器副總設計師葉聰介紹,目前潛水器已經順利在“探索一號”上“安家”,正在做海上試驗前的最後準備。現在要把燈光、攝像機,還有傳感器和電池安裝到位,然後在甲板上對潛水器進行通電、測試,讓它的性能和出研究所時完全一致。再跟船上的網絡、通訊,跟船上的裝備進行聯合測試。相信會很快就會完成相關的測試,符合出航的條件。

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介紹,在各項驗收合格之後,預計8月中旬潛水器將進行海上試驗,並在明年正式入海,投入使用。它在不同深度要測不同的功能、性能,一路向下。可能一個目標是在300米測一次,然後到1000米、3000米、4500米,分幾個階段,一直到4500米深度,估計用三個月左右。明年3、4月份就要應用。

胡震表示,作爲“蛟龍號”同譜系的“兄弟”,4500米載人潛水器雖然下潛深度不如前者,但卻擔負着重要的使命。因爲4500米的深度基本上可以覆蓋我國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中資源可開發的範圍。當時論證、立項的時候,主要瞄準的還是科學考察。“蛟龍號”已經可以覆蓋很多大深度的地方,但是淺深度的需求更多、更明確。“蛟龍號”當時瞄準的主要是國際海域,4500米潛水器瞄準的是我國南海和一些國際熱點領域,比如像海底熱液硫化物的科學考察等。兩者的目標不一樣。

除了在深海科考方面能夠與“蛟龍”號很好地互補和合作之外,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研製也有培養深海裝備研發人才方面的考慮。胡震表示,“4500米載人潛水器開始研製時,正是‘蛟龍號’開展海試要進入尾聲的階段,也是爲了延續團隊繼續往前走,把整個人才隊伍、技術等進行體系化的建設。這方面也是有比較好的考量。”

儘管在外型上,4500米載人潛水器和“蛟龍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在性能方面有所提升。比如,4500米載人潛水器擁有5個觀察窗,比“蛟龍號”多了2個,可以滿足更多視角的科學觀察;雖然載人艙同爲3座,但有樓梯方便出入艙,並且艙內操控介面也更加舒適;潛水器電池的可用次數也從原來的50次增加到了500次。因此,它擁有更好的作業能力。

葉聰此前曾介紹,4500米載人潛水器在潛水器的維護性能方面,比如平均的無故障時間和便於維修保養,把每次單次下潛投入的經濟成本降下來。這些都是在“蛟龍號”的基礎上有很大的改進和提高。

更爲關鍵的是,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在國產化方面取得了突破,高壓鈦合金載人艙和機械手等核心部件都實現了自主研製,整體國產化率超過90%。胡震介紹,基本功能和“蛟龍號”類似,只不過用了很多國內自己的技術來集成。

4500米載人潛水器將給我們帶來新的期待,但這也只是我國深海探測過程中邁出新的一步,而不是最終目標。胡震透露,目前,我國11000米深度的載人潛水器已經開始研製,預計在2020年完成。屆時,我國的載人潛水器有望到達世界上海底的任何一塊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