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網友:男版"甄嬛,司馬懿"不想上班"卻謀冠天下

司馬懿"不想上班"卻謀冠天下 網友:男版"甄嬛

看劇還能學成語,熱播劇《軍師聯盟》就教什麼是“鷹視狼顧”——形容目光銳利,爲人狠戾。這個成語的出處是《三國演義》第91回:“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爲國家大禍。”

在豆瓣評分中,《楚喬傳》5.6分,《夏至未至》只有4.3分,而《軍師聯盟》則有8.3分,成爲最近的電視劇爆款,引用網友的話說:“最近確實沒什麼好看的劇值得追,好在《軍師聯盟》演員陣容不錯,演員表演在線。”

《軍師聯盟》

就是男版《甄嬛傳》

不少網友表示看了一部穿越劇,比如《軍師聯盟》開始“華佗”去世的戲說明時間應該是公元208年,結果“曹操”還要去打“袁紹”,“袁紹”明明202年就死了啊!

另外就是對人物的不滿,很多“郭嘉粉”不能忍受劇中的偶像如此“猥瑣”,還有“華佗”竟然變身婦產科醫生,而且還來了一次剖腹產,覺得有點“辣眼睛”。更多人吐槽人物設定,說“曹家全是奸雄,司馬滿門忠良”,明顯是替鷹視狼顧的司馬懿洗白。

《軍師聯盟》是不是故意引起這樣的爭議啊?大家都知道,三國亂世,最終歸了司馬家的晉朝,司馬懿這個人才是真正的歷史大贏家!以他爲主角來講故事,確實是個意外又有得發揮的點子。只不過,三國這段故事我們太熟悉了,沒辦法沒有代入感。

不過,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是三國題材,而是真的架空的話,《軍師聯盟》就是男版《甄嬛傳》。

司馬懿其人

他不是寵妻狂魔啊

司馬懿,生於東漢末年,今河南焦作人,屬中原豪門大族。早年跟隨曹操征戰天下,歷任曹魏四代君主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等職,依靠忍耐的力量後來掌握了曹魏的大權,爲其孫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奠定了基礎。有史書稱,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而司馬家族更是一個獨特的案例,如何才能在政敵環伺間左右逢源,歷經數任老闆而不倒,平步青雲至位高權重,司馬懿的人生格局特別像現在的職業人。

劇中,司馬懿和夫人張春華的各種撒狗糧挺有趣,但事實上,司馬懿寵愛寵姬柏夫人,疏遠夫人張春華。在《晉書》中有記載,有次張春華去探病,司馬懿卻當着妾侍柏夫人的面罵:“老東西,哪用得着煩勞你出來!”張春華羞慚怨恨,想要絕食自殺。司馬懿忙賠禮道歉,後來他跟人說張春華不值得可惜,只是擔心苦了孩子。

司馬懿爲了“不上班”自斷雙腿,原來何時出山有講究

劇情:曹操寧可冒着被刺殺的危險,也要現身“月旦評”廣招天下英才。司馬懿替弟弟對戰楊修,展露過人才華。此後在“衣帶詔”事件中奔走救父,令曹丕選中他爲輔佐之人。他曾自斷雙腿拒絕出仕,保持“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個人小確幸,直到時機真正到來,這一情節還被做成了“不上班”的表情包。剛開始出仕時審時度勢,最後助曹丕成功上位。

歷史:曹操求賢若渴,23歲就已展露才華的司馬懿卻在曹操第一次徵辟後的第7年纔出仕。原因在於司馬懿當時所在北方,曹操與袁紹雙雄割據,高下未分,於是他持觀望態度,藉口染上風痹躲避出仕,等到曹操滅袁紹,根基穩固,才投奔曹操任丞相府文學掾。

啓示:就業族不要盲目選擇,而要先觀察,再根據外部環境和自身特點進行選擇,選擇對自己發展有利的行業。職場生存之道,其根本還是選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好好努力,才能累積經驗和最終實現成功。當你被挫折阻擋,當面臨失意時,一定要想一下初衷。

“狼顧”之相讓曹操看呆了,司馬懿選擇韜光養晦保命

劇情:曹操用人極其謹慎、疑心重重,劇中曹操謀士郭嘉病逝前曾囑咐,“司馬懿此人若不能爲我所用,必殺之。”曹操對司馬懿其人格外“好奇”,荀彧也曾評價其人“靜水流深,不好說”。但輔佐曹丕之後,司馬懿數次冒死幫助其以仁德收買人心,而楊修輔佐的曹植雖有曹操寵愛,卻不斷失勢。

歷史:有一種說法是,司馬懿事業發展開頭不順,“老闆”從開始就不喜歡他。《晉書·宣帝本紀》中有曹操求證司馬懿是否“狼顧”相的記載。狼顧相,也就是身體不動,頭能像狼一樣180度轉過來,古人謂之反相,亦有帝王之相的說法。這讓曹操顧忌,還讓兒子警惕此人。司馬懿職業發展規劃的第一要義就是韜光養晦、明哲保身。司馬懿在9年時間裏一直夾着尾巴做人,曹操最後不僅沒抓住把柄幹掉他,還讓他成爲自己兒子曹丕最信任的老師、朋友。

啓示:新人身處職場,要想取得更多實現自我的機會,有時候跟上級的賞識和信任密切相關。因此既要展露才華,又要獲得領導青眼有加,這很現實。俗話說,到了這座山,踏實幹活,比抖什麼機靈都有用。

■新聞連結

三國時期能做開顱手術嗎?

這個還真的可以有!

儘管《軍師聯盟》口碑頗高,但也沒有避免所有歷史劇面臨的“歷史功底”質疑。在劇中,司馬懿因爲妻子難產請來華佗診治,華佗請張春華喝下麻沸散,然後親自主刀剖腹產。隨後曹操頭疼病發作,華佗建議實行開顱手術,因而引發殺身之禍。對於開顱手術,山東博物館館藏的一個顱骨就是最好的證據。作爲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該顱骨於1995年在山東省廣饒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發掘出土,距今約5000年。2001年,考前人員在整理人骨標本時,發現該顱骨右側頂骨靠後部有一向徑爲31毫米×25毫米的近圓形顱骨缺損。經專家學者論證,認定該顱骨的近圓形缺損應系人工開顱手術所致,此缺損邊緣的斷面呈滑膩平均的圓弧狀,應是手術後墓主經久存活,骨組織修復的結果。這也是中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開顱手術成功實例,比三國時期還要早上3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