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讓市民不再"看海",南寧城建向"下"看

南寧城建向"下"看:讓市民不再"看海"

南寧城市景觀一角(資料圖)。 段柳建 攝

(砥礪奮進的五年)南寧城建向“下”看:讓市民不再“看海”

中新社南寧6月12日電 題:南寧城建向“下”看:讓市民不再“看海”

中新社記者 楊陳 黃豔梅

“看海”是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院進階工程師秦德全對南寧這座城市的記憶之一。“從我家到公司要穿過一個地道口,前幾年每逢雨季動輒積水三四十釐米。”

“但這兩年已開始有明顯改善。”秦德全說,他上班的途中已經不再經常去“看海”。工作中,廣西多地政府部門也開始就海綿城市建設向秦德全所在公司諮詢,他本人也因擁有技術專長而成爲南寧市海綿城市與水城建設工作的參與者。

“中國城市‘看海’,歸根結底是因爲不少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重‘面子’輕‘裏子’、顧地上不顧地下。”秦德全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秦德全在廣西南寧打拼已有15年時間,長期從事城市規劃及海綿城市設計等相關工作。南寧市葛村路延長線鐵路橋涵洞是當地“有名”的內澇點,家住附近的樑一鳴告訴記者,該處逢雨必澇,涵洞內的積水最深可達2米,“曾經還有行人溺亡,車輛強行涉水透過導致熄火的也不少。”讓樑先生欣慰的是,今年以來,由於政府加大了附近路段的監控警示和積水抽排力度,內澇情況已得到大幅緩解。

南寧市民韋雲民也同樣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變化,“我們每天都會到南湖邊散步,以前一場大雨過後,步道的積水有時兩天都散不去。現在即使雨勢較大,半小時後路面也都幹了。”

這一切變化要歸功於南寧市實施的海綿城市建設。據南寧市海綿水城辦副主任彭奠安介紹,2015年4月,南寧成爲中國第一批16個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城市之一,自那之後,當地已累計完成投資82億元人民幣,實施了100多項海綿化改造項目,覆蓋了水生態修復、公園綠地、道路廣場、公共建築、居住小區和排水管網六大類型。

“透過上述改造,南寧市的易澇點數量已明顯減少”,彭奠安介紹,當地市區易澇點已由2015年的29處減少至2016年的15處。“按照廣西制定的城市內澇防治工作方案,全區還將全面開展易澇隱患點整治、排水管渠和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到2020年將全部消除現有內澇點。”

廣西水協會會長楊建勞稱,海綿城市的建設目標是“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今年5月下旬,由中國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組織開展的2016年度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績效評價中,南寧市位列前三甲。

如今的南寧在往空中發展的同時,也在往地“下”看。位於南寧市區的那考河,昔日是臭水溝,如今已華麗“變身”爲溼地公園。南寧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懷波表示,那考河整治項目是中國國內首個實施並投入運營的城市水環境流域綜合治理的PPP項目。“那考河河道長6公里,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污水得到處理,水生態獲得修復,項目的建設不僅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更獲得了附近居民點贊。”

秦德全表示,要消除內澇,最重要的還應採取資訊化管理方式,“目前南寧市市區防澇預警監控資訊系統已投入使用,除工程防治外,預警防治可有效保障內澇情況盡在掌控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