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前南峪主題黨日53年不間斷

前南峪主題黨日53年不間斷

本報訊(記者王永晨)從一個“光山禿嶺和尚頭,十年九災不保收”的窮山村,到成爲“太行山最綠的地方”,進而轉型升級走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在邢臺縣漿水鎮前南峪村,說起這顆“太行明珠”崛起的奧祕,該村幹部羣衆將其歸功於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

前南峪村位於太行山深處,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所在地,現有451戶1532人,黨員112人,耕地746畝,宜林山場8300畝。每月15日,前南峪村的黨員們都會雷打不動地參加主題黨日活動,一起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經濟科技知識、各地的新經驗等,總結和商討已經或將要開展的各項工作,提出最符合本地發展模式和發展特色的意見和建議。自1964年1月15日開展以來,53年從未中斷。

“第一次活動討論了3個晚上。”已74歲的前南峪村黨委第一書記郭成志仍記憶猶新,“那次主要研究1963年8月特大洪災後村裏怎麼辦,最終定下了改造山川的20年發展規劃。”

從植樹造林、治山治水,到小流域綜合開發、生態經濟溝建設等,前南峪村探索出一條生態持續改善、經濟持續發展的“太行山道路”。該村相繼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敬老模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幸福村等30多項國家級榮譽。2016年社會總收入1.966億元,集體純收入3280萬元,人均純收入16600元。

“上個主題黨日活動,我們重點研究了前南峪生態旅遊區升級改造基礎設施、爭創全國5A級景區的事兒。”6月29日,郭成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願,不僅能讓旅遊區各方面邁上一個新臺階,還能讓村民透過農家樂等增加一大塊收入。

十多年前,村裏的集體經濟主要依賴化工廠、選礦企業,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經過慎重思考,郭成志否定了自己一手創辦的3家涉污企業。“在羣衆扭不過彎兒來的時候,就是考驗黨員幹部能否凝聚人心、繼續發展的關鍵時候。”郭成志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涉污企業原址如今建起了前南峪教育培訓基地和板栗加工廠、蜂蜜加工廠等。去年新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真空負壓乾燥果品生產線,可以生產蘋果、桃、柿子等鮮果的脆片,將徹底解決前南峪村及周圍村生態溝乾鮮果品賣果難問題。“前兩天蘋果脆片已經試產成功,7月中旬就正式投產了。”項目負責人董雙海說。

現在,在村黨委帶領下,前南峪村再次實現轉型:利用紅色抗大和綠色生態兩大資源優勢,重點開發集紅色教育、科學考察、生態觀光、消夏避暑、休閒度假爲一體的生態旅遊。去年接待遊客60餘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60萬元,帶動周邊4個鄉鎮26個村發展特色產業,踏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該村還透過生態文明村、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讓這個偏僻的小山村率先實現綠色化、城鎮化和現代化。

“抓好黨建,歸根結底是堅守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凝心聚力謀發展,提升羣衆的獲得感。”郭成志表示,爲此他們將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