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是身份的迷失還是審美的自由?,Freestyle畢業照

原標題:Freestyle畢業照,是身份迷失還是審美自由? 

身穿各種服飾、擺着各種姿勢拍照的大學畢業生,是怎樣想的呢?是一種迷失,還是一種自由或審美的多元?

新京君最近看到一個新梗叫“Freestyle”,按照演員吳亦凡的說法,“即興說唱”即爲其在嘻哈中的一種意思,隨後有了賣萌表情包“你沒有Freestyle嗎?”“你都沒有Freestyle,不配做朋友!”隨之走紅。

Freestyle畢業照:是身份的迷失還是審美的自由?

一個讓人“猝不及防”的流行詞。

經過這一演變,Freestyle到底有何意已變模糊。但是,從構詞到表情包,似乎真洋溢着一種對自由灑脫的尋求:“擺脫束縛,拒絕‘裝’,瀟灑地搖擺起來!”

如果說真有這層意涵,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大學畢業照這件事。你可能也知道,近些年來,畢業照極爲惹人注目。服飾上有漢服、旗袍、紅衛兵裝,有民國風、綠皮火車風,姿勢上有的模仿流行電影,有的花式“撩”,還有的抱着小孩拍幸福照。

Freestyle畢業照:是身份的迷失還是審美的自由? 第2張

《哈利波特》(2001)中的“騎掃帚”常被模仿。

今年的畢業季剛落幕。被稱“美女”畢業生的照片依舊受網絡追捧;文藝小清新,影視cosplay風潮依然強勢;“裸奔”失寵,漸漸淡出網絡視野,但也出現了一批新的非常規畢業照“突出重圍”,比如26女追1男畢業照,抑或醫學院鬼魅畢業照。現在的問題是,這些畢業照有Freestyle嗎?

很難否定,畢業照是最明顯的一種大學生身份想象。於今天的中國大學而言,有民國自由獨立精神的想象,有漢唐盛世的本土傳統想象,有灑脫不羈的歐美想象。每一種想象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或者說“歷史性”,大概也因此,前些年一些風格(比如紅衛兵裝)會受到人們的爭議。

然而,身穿各種服飾、擺着各種姿勢的大學畢業生,是怎樣想的呢?是一種迷失,還是一種自由或審美的多元?

以下文章的作者是一個青年學生,關注的問題是到底誰在制定審美的標準,而在其看來,越來越豐富的服飾和姿勢只是一種審美本身的自由,是渴望被認可的張揚個性。

所有畢業生都要拍畢業照

不只是爲了紀念

“人們爲什麼要留着照片?”

“爲什麼,天曉得!人們爲什麼要保留這些破爛貨,垃圾,七零八碎的,他們就是那麼幹了!僅此而已。”

“有些人保留東西,有些人則一旦時過境遷就會把東西扔掉,那是性情問題。不過我們現在討論的是照片,爲什麼人們要特意保留照片?”

“要我說啊,要麼是因爲他們不想扔東西,要麼就是照片讓他們想起……”

——阿加莎·克里斯蒂《清潔女工之死》

Freestyle畢業照:是身份的迷失還是審美的自由? 第3張

《清潔女工之死》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清潔女工之死》這段討論揭示了人們拍照和儲存照片意義之所在——提醒人們某些東西曾經存在。雖然阿加莎小說中,主人公儲存照片是爲了記住對某人的“恨”,更多人儲存照片是爲了紀念美好的東西,尤其是某個象徵人生節點的檔口,無論你喜歡不喜歡,拍照已經成爲一種不能擺脫的儀式。所以畢業生都要拍畢業照,這已經成爲一種慣例。

古往今來,無論畢業照的形式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它最基本的功能並沒有發生變化。一是爲了紀念,二是爲了展示。

所謂“紀念”是爲了抵抗時間流逝的焦慮,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媒介能敵過靜止的圖像。文字過於抽象,動態的影像每一幀畫面雖然可以回放但仍在流逝,只有照片能將某一瞬完整永恆地記錄下來。

攝影給人一種把握住了非真實的往昔的幻覺,滿足人們的需要,記錄人們經歷。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

Freestyle畢業照:是身份的迷失還是審美的自由? 第4張

《論攝影》 作者:蘇珊·桑塔格

畢業照“紀念”的實質是在抵抗同窗分離、畢業離校的焦慮。從幼兒園到大學,每一個學習階段結束時我們都要拍畢業照,但大學階段的畢業照會耗費最多的心思。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大學畢業的意義不同於以往是其中之一。大學畢業大多意味着步入社會,即便是進入更進階的學習階段也會離成人焦慮更近一步,同學可能四散天涯以後難得一見。離開會引起焦慮,儲存下來照片會帶來一點安慰。

畢業照的第二層功能是“展示”。這是照片自帶的屬性,每一張照片被拍出來都是要被人看的,但展示的平臺不同,看的羣體不同,照片所帶來的影響自然也會發生變化。照片裏的人,拍攝者和觀看者一直在互相影響,這一點在社交網絡發達的今天愈發凸顯。

風格百變的畢業照

在社交媒體裏尋求情感共鳴

雖然照片的展示作用沒有發生變化,但對於畢業生而言,畢業照的展示平臺已不似以往。

過去的畢業照以印刷媒介爲傳播途徑,照片必須要印在紙面上才能抵達受衆手中。傳播力有限,共同觀賞照片從而達到情感共鳴的範圍也有限,再加上攝影設備和膠捲有限,那時的畢業照沒有太多花樣。

隨着攝影設備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發展,電子媒介背景下照片可以自由地傳播,極大減小了傳播成本,社交媒體的存在擴大了受衆覆蓋面,這也給畢業照帶來了更多的玩法。

畢業照再也不是給自己和身邊的朋友看了,現在可以給朋友圈裏所有好友看,還可以放到微博上給全網網友看。

更大範圍的“共同觀看”意味着更廣泛的“情感共鳴”,單純記錄外貌和生活的照片太傳統,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社交網絡了。

所以“民國風”畢業照火了,因爲很多人都向往民國時期純粹的大學氛圍。“民國”在當下無疑被美化了,學生們透過畢業照強調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強調自己所向往的是五四期間自由的精神狀態。

文藝小清新的畢業照火了。臺式文藝,日式小清新,偏綠偏黃的濾鏡,加上綠皮火車,草地,海灘,吉他……這些元素在當下畢業照中隨處可見,因爲很多人都希望過上這樣理想的“小確幸”生活。

搞怪的模仿畢業照火了。輕鬆詼諧的風格體現許多人嚮往嘻嘻哈哈遊戲人生的態度,此外這些畢業照模仿的很多是陪伴同年齡段的大家長大的作品——《情深深雨濛濛》等瓊瑤劇,《火影忍者》《七龍珠》等動漫,《哈利波特》《美國隊長》等流行電影……透過搞怪模仿再次重溫這些共同的集體記憶,很容易勾起同時代人懷念的心緒。

Freestyle畢業照:是身份的迷失還是審美的自由? 第5張

《魔女宅急送》(1989)。

這些畢業照很多跟真實的學生生活並沒有關係,理由多是“爲了好看”“爲了好玩”。“好看”“好玩”的背後是集體心理使然。

這時的畢業照不只是爲了紀念,也不止是在好友中展示,除了記錄生活之外,它還需要傳遞集體熱衷接受的額外價值纔會“有意思”,纔會在朋友圈裏獲得大規模的“點贊”。這是一場社會性的狂歡,狂歡的基礎是共鳴和情感,而社交網絡提供了共鳴的基礎——基於共同的情感共鳴,大家在網絡上一起討論點贊,跟風模仿訴諸共同的嚮往和集體記憶,在告別校園的時刻盡情宣泄。

“另類畢業照”

誰制定“另類”的標準?

畢業照帶來的並不只有共鳴。在朋友圈之上,還有微博,有互聯網論壇BBS……在脫離社交禮儀限制的場域下,有些同樣爲“好玩”拍出的出格的畢業照可能會引起爭議。

比如前不久,石家莊醫學院和西安醫學院女生都拍攝了“鬼魅畢業照”。照片不是彩色的,女生們身着白大褂,披散着長髮,在空無一人的樓道里遊蕩。拍完之後又女生說:“我自己發得都害怕……”

網友對此的評價五花八門,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真會玩,有人則評價這種畢業照連臉都沒有有什麼紀念意義,還有人上綱上線地說這麼拍對不起他們身上的白大褂……

再往前看,成都也火了一組另類畢業照,某高校女生身着短裙在男性小便池前假裝小解,許多網友指責她們“病得不輕”……

既然有“另類”畢業照,說明它處在某種“合法文化”的參照之下。隨着社會的發展,“另類”早已不是指有別於正統儀式化畢業照的創意照片,而是指那些違背了社會文化潛藏準則的照片。

攝影的大衆化和媒介的發展已經改變了社會,我們正處於視覺化的消費社會之中。“觀看”是“消費”的一種,媒介提供了消費的平臺,在消費浪潮之下,影像爲了吸引人,有唯美化和非常規化兩種傾向。但無論非常規化如何發揮,影像都有約定俗成的文化審美準則。

除非有特定語境否則攝影不會去呈現不美的事物,也不會去呈現給人帶來不快感受的事物。特定語境比如新聞攝影,會去捕捉一些社會陰暗面,但它們有新聞價值。而畢業照的場合中,大家都認爲照片需要體現校園生活美好、值得懷念的一面。上一節提到的“民國風”“影視模仿”與自由、輕鬆詼諧等“美好”的元素相關,而鬼魅畢業照與“美好”無關,“小便池”畢業照則把人們常日裏隱藏的“污穢的”一面放大,給人帶來不好的觀感。

試想一下,假設“小便池”畢業照若是爲了打破女性性別刻板印象,那大家男女裝混穿拍日常活動是不是容易接受得多?

“另類”與“創意”的邊界

有些東西社交媒體無法改變

社交媒體的發展讓畢業照改變了很多,它給予了個體發聲的平臺和全新的人際連接方式,讓更多有個性色彩的畢業照得到大範圍的共鳴和傳播。假設沒有社交網絡,這些異彩紛呈的畢業照很可能不會出現。

但是有些隱性規則,單社交媒體本身無法改變。很多人在追求個性的同時也內化社會通行的審美標準,內化了那些用照相機攝取世界的內在標準,這便是“另類”與“創意”的邊界,相較於大衆接受得創意型畢業照,有別於大衆審美準則的“另類”畢業照還是少數。

畢業照追求新意最終是爲了解放被傳統限制的自我,正如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所說,一個熟悉的事物呈現出奇特的形象,奇特又真實,因此對我們來說倍加引人入勝,因爲這個形象使我們走出了常規,同時又透過喚起我們一種印象,使我們迴歸到自己。

但在抵抗傳統的同時又受着傳統的限制,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在《攝影的社會定義》中論述道:(影像)消費者一邊感到有權保持純粹消費者的身份,自由地做出判斷,一方面在文化的場域內部,感到自己被客觀標準所衡量。

狂歡之後,爭論之後,處在話題漩渦中的畢業照的主人總會離開大衆的視野迴歸自己的生活。若你非要糾結那些少數“另類”畢業照是否可取,也許尼采有一句話可以當作回答——

“體驗一件美妙的事物意味着,有必要'錯訛’地體驗它。”

“錯訛”不代表錯誤。畢竟在不對他人造成實質性傷害的前提下,沒有人有權力剝奪我們表達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