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全民閱讀的"最美風景"能否,實體書店"回春"

新華社上海4月23日電 題:實體書店“回春”:全民閱讀的“最美風景”能否延續?

實體書店"回春":全民閱讀的"最美風景"能否

新華社記者 孫麗萍

“閱讀是一件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然而,我所指的閱讀恰恰是最不功利的閱讀,是一個人與一本書安靜相對、歲月無聲。”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臺灣詞作者方文山受邀在上海重慶南路新開張的品牌書店“大隱精舍”內,與百餘名上海讀者促膝相談讀書之道。

這個世界讀書日,上海的文藝愛好者們普遍遭遇“選擇障礙”。短短一週內,就有五六家特色實體書店宣告開業,如桃李爭春搖曳於上海全民閱讀的暖流之中。據悉,今年上海將新開近20家實體書店。

從幾年前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紛紛閉門,到如今上演絕地反擊、集體“回春”,實體書店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而這番閱讀的“最美風景”又能否延續?

繁花亂眼:上海特色書店競相“綻放”

在上海青浦的水鄉古鎮——朱家角,近日悄然冒出了一家文藝氣質的小書店,名喚“角里”。顧名思義,書店面積精巧,安靜棲居於水鄉的一個角落。但吸引眼球的是,這個小小的書店只售賣一種圖書,定期更換種類。

愛書人都知道,角里書店“只賣一本書”的模式,效仿的是日本東京只有50平方米的著名書店森崗。不過,只賣一本書的實體書店也能生存,這就有賴於商業機構的助力。朱家角新開發的商業地產對書店給予了優惠租金扶持,它正需要像“角里”書店這樣能吸引遊客留下來、慢下來的文化空間。

上海實體書店新品牌——大隱書局卻是大隱隱於市,都選址於上海最繁華的地段。大隱書局的創始人劉軍這兩天忙得連坐下的時間也沒有:4月21日和23日,大隱在巴黎春天商場和黃浦區文化中心一口氣連開兩家分號,盛況無二。

實體書店正在上海迎來春天。來自浙江的博庫書城、北京的蒲蒲蘭、重慶的西西弗、四川的言幾又、廣州的方所、江蘇的大衆書局……全國各路諸侯正在上海攻城略地、加速擴張,試圖抓住實體書店復甦的黃金機遇。

互聯網經濟加持,實體書店真正轉型

僅在幾年前,實體書店還接連採取撤退收縮戰略,讓文化界有識之士紛紛發出“拯救書店”“拯救閱讀”的痛心呼聲,緣何轉眼間已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記者觀察發現,這一輪實體書店復甦,從形態上已經迥異於單純賣書的傳統書店,較之進化了N個版本,且無論從特色、風格、氣質、定位上,都有獨到之處。

在上海,有的書店以氛圍取勝,堪稱“書店+咖啡館”;有的書店以“最美”聞名,已經成爲遊客熱門取景地標;有的書店精選文創產品,步入其中,琳琅滿目的文創衍生品自然散佈於書籍之間,猶如精品買手商店;也有書店形似傳統文化會所,擅長花藝、茶道、精緻飲食。24小時書店、電影主題、女性主題書店……各類細分需求的小衆化書店也大行其道。

不過,實體書店特色雖異,卻也有共性,就是從“單純賣書”轉向“文化體驗”和“知識分享”,吸引人流積聚人氣,成爲城市文化的“熱點”和“興奮點”。書店背後的商業理念,已悄然轉換爲互聯網時代的體驗經濟與分享經濟。

實體書店回暖,得益於文化產業勃興

“如果說前兩年實體書店回暖尚是一種信號,今年這種趨勢已經十分明顯。”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說,與傳統書店相比較,新開放的實體書店更具互聯網經濟特徵,它們都是功能複合的文化空間,有豐富明確的閱讀活動計劃,讓城市更具文化氣質和活力。

“前幾年實體書店遭遇危機,其經營者往往是執着閱讀的文化人。而這一輪實體書店復興,背後有政府支援、有商業地產助力,還有大量資本進軍文化產業的需求。”一位出版資深人士對記者說。

上海是全國率先對實體書店實施扶持政策的城市。早在2012年,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就頒佈政策,透過資助、補貼、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扶持有影響力的實體書店發展,至2016年已投入專項資金逾6000萬元。

而在政府扶持之外,商業資本和風險資本對實體書店也日益看好。大隱書局正在籌劃開設新的門店,因地制宜將書店與當下大熱的民宿結合,創造出新的業態。劉軍認爲,只要得其真味、做到極致、持之以恆,文化一定是個好生意。正如方文山所言“閱讀是一件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隨着資本與文化以更具創意的方式結合,實體書店還將更加搖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