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將衝擊生存紀錄,"月宮一號"實驗艙志願者換班

"月宮一號"實驗艙志願者換班 將衝擊生存紀錄

9日,第二批志願者在進行換裝和消毒後準備進艙。 新華社發

"月宮一號"實驗艙志願者換班 將衝擊生存紀錄 第2張

9日,志願者在植物艙內採摘。 新華社發

兩批志願者昨天交接 第二批將在密閉艙內自給自足200天

昨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365”實驗第二批4名志願者進入“月宮一號”實驗艙,接替首批4名志願者,兩批志願者均爲兩男兩女。第二批志願者將在密閉艙內獨立生活長達200天。如果成功,就將創造人類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密閉生存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

怎麼實驗 兩次共有55種作物

據瞭解,“月宮365”實驗自今年5月10日開始以來60天內,按照既定實驗計劃順利開展。第一乘員組4人的各項生理指標均被準確記錄,艙內各項設備運轉正常,大豆、油莎豆、小麥、芋頭等作物生長情況良好。按照實驗設計,60天進行換班,第二組進艙與第一組進行約10小時的工作交接,系統在此時間段要爲8名乘員提供生命保障,此舉對於系統來說是高負荷的衝擊,考察在短時間內抗高負衝擊的能力。

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說,第一批有21種作物,第二批有34種作物,經過試驗,玉米和花生等作物不適宜生存。

怎麼換班 需經過兩道密封門

昨天,一組4名志願者出艙,二組4名志願者將繼續駐留生存200天,此前在此類系統中駐留生存時間最長的紀錄由俄羅斯保持,爲180天。劉紅教授說,志願者換班,需要經過兩道密封的門。

據介紹,根據前期的測試和實驗設計,第二乘員組的代謝高於第一乘員組,實驗將研究在不同代謝水平的乘組變換時系統的穩定性,驗證和發展系統長期執行調控技術。此外,實驗還將研究人長期在幽閉環境中的心理變化,自然光節律對人的情緒的影響,腸道微生物與人的情緒變化之間的關係,不同種類的植物對人的情緒調控作用等。據介紹,如果成功,就將創造人類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密閉生存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

怎麼選人 性格要相對比較宅

昨天上午,月宮一號內的首批志願者透過電話與外界溝通,艦長劉慧說,每天都很忙碌,他們在艙內60天的生活非常愉快,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有一種自豪感。作息規律,艙內的農作物生長正常,已經開始採摘,吃上了自己種的茄子、辣椒等。第一批志願者出艙以後將被送往北航校醫院,進行爲期3天的醫學觀察,接受二三十項生理指標的檢查。

劉紅教授說,志願者選擇上,性格是相對比較宅的,太活潑好動的不適宜密閉艙內獨立生活。在艙內生活完全自理,沒有人打理他們的生活,所以,志願者需要有較強的自理能力。

怎麼應用 是火星基地的關鍵

首批志願者艙內生活60天,第二批爲200天,然後第一批志願者再進入艙內生活105天。據悉,“月宮一號”即“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地基實驗裝置”,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該技術,是未來月球、火星基地等載人深空探測所需的十大關鍵技術之一,且由於其難度和複雜性高而優先級最高。

出席昨天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人類在其他星球生存只是時間問題和資源問題,需要解決吃喝拉撒睡等資源匹配的研究。

■對話志願者

艙內可以用微信

平時也刷朋友圈

“剛開始一週,會有一些心理不適應,但在裏面科研任務非常緊張,很忙碌,後來基本適應了。”作爲首批志願者進入艙內的艦長劉慧昨天下午5點出倉,在密閉環境裏生活、工作了60天。她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出來後,只是感覺天氣悶悶的,沒有其他方面不適應。從昨天開始,她將在校醫院裏觀察3天。

劉慧是生物醫學工程的博士生,她和其他3名志願者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務,她研究的方向是植物。每名志願者都有自己的課題,每天有常規的科研工作,日程安排很緊湊。“一眨眼,60天過去了,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劉慧說。“艙內是通網絡的,我們也可以透過固定電話和艙外聯繫。”劉慧說,在艙內可以使用微信,平時也刷朋友圈,還經常寫科普的文章發在公衆號月宮一號裏。作爲這次志願者,在她的學術生涯上將終身難忘。

作爲志願者之一,碩士研究生高寒說,在裏面的每一天,做的所有大事小情都應該算做實驗,不能簡單稱之爲生活。具體來說,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排泄的廢物,工作休息的時間,早晚身體的各項生理指標,甚至心理情緒出現的波動情況等等一切,都會轉換成爲科學的數據,最後被記錄下來。這些將會作爲研究的重要參數,爲以後其他環境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甚至月球基地等深空探測活動提供參考。

北京晨報記者 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