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海洋酸化對藍藻可能同樣有害

新華社華盛頓4月29日電(記者林小春)海洋酸化可能讓許多海洋生物面臨威脅,而固氮藍藻一度被認爲例外。但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固氮藍藻可能同樣是“受害者”。

海洋酸化對藍藻可能同樣有害

海洋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因爲海洋浮游植物能透過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碳,其中一部分有機碳最終被埋藏在深海。如果沒有海洋的固碳作用,那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會升高一半。

浮游植物生長需要包括氮在內的營養鹽,而固氮藍藻是把氮引入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源頭。藍藻,也稱藍細菌,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浮游植物。一些藍藻能把空氣裏的氮氣直接轉換爲氨,被稱作固氮藍藻。藍藻固氮能力下降,就會導致海洋浮游植物的整體生長受抑制,進而造成海洋的固碳作用削弱。

束毛藻是藍藻的一種,據估計束毛藻可貢獻高達一半的海洋固氮作用。此前,多個研究認爲海洋酸化會促進束毛藻的生長與固氮作用,這也成爲學術界的主流看法。但負責這一最新研究的廈門大學教授史大林告訴新華社記者,他們的工作顯示,海洋酸化可能不像此前認爲的那樣促進藍藻固氮,反而起到反作用,這對抑制全球變暖而言是“一個壞消息”,造成“假象”的原因可能與培養束毛藻所使用的人工海水有關。

史大林介紹說,人工海水由各種營養鹽配置而成,此前在實驗室裏觀察到海洋酸化對束毛藻的正效應,可能是因爲金屬(例如銅)和氨污染的毒性在酸化情況下減弱而造成的,“是一個假象”。當他們在研究中精確控制人工海水中的氨和痕量金屬兩種污染,結果證實海洋酸化對束毛藻的固氮作用起到的是負效應。

現實世界裏,束毛藻主要生長在寡營養的海水環境裏,它的生長雖然不受氮含量的限制,但經常受鐵和磷含量的限制。研究人員還在南海北部3個站位採集束毛藻進行研究,這裏的海水鐵濃度較低,結果跟他們在實驗室看到的情況相吻合。

史大林說,海洋酸化包括兩個變量,一是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二是pH值下降。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束毛藻確實有好消息,即令其體內濃縮二氧化碳的能量需求降低,但問題在於pH值下降有一個負效應,且比正效應要大,所以淨效應爲負。他說,這項工作爲“之前有矛盾的結果提供了一個科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