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生活常識/列表

別讓塑化劑變成下一個三聚氰胺

塑化劑風波仍在風捲雲涌。5月31日,統一集團總經理助理楊壽正向記者確認,統一集團一款含有致癌塑化劑的蘆筍汁在大陸銷售,這款蘆筍汁主要流入福建市場,目前已封存500箱,估計還有一兩百箱在市面上流通。與此同時,國家質檢總局稱,自2011年6月1日起,將暫停進口臺灣方面通報的問題產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料、果醬果漿、膠錠粉類產品和食品添加劑。

別讓塑化劑變成下一個三聚氰胺

塑化劑終於離我們更近了一步。在此之前,有人竟然以僥倖的"隔岸觀火"心態,誤認爲這只是臺灣、香港的風波,大陸可以免於傷害。於是,我們聽到了統一集團信誓旦旦的承諾,"大陸地區銷售飲料產品均不含塑化劑";某些地方監管部門也"本能"地給公衆派發"放心丸","市場上尚未發現塑化劑污染的痕跡"。

這些基於"自保"的聲明很難得到大家認同,因爲它首先背離了一個常識:在充分市場化、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塑化劑只存在於港臺市場,毫無道理。另一個"常識"是,我們這裏的質量標準"一貫"是更低,門檻不在,豈有污水不入之理?

任何食品類安全危機,都需要正確的應對。綜觀當下塑化劑問題上的各方表現,讓人本能地想到昔日三聚氰胺對大陸奶業形成的衝擊,都說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不能踩入同一條河流,可很多邏輯爲什麼還是那麼相似?我們到底從那次危機"應對"中汲取了什麼樣的教訓?如果爲這些共同點梳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悖離常識"。

常識是什麼?就是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嚴陣以待,主動出擊,以"有罪推定"的邏輯主動稽查,不等着小事拖大;就是在沒有監測標準之處主動發現問題,完善制度;就是不能指望企業的自查自糾和道德血液,監管隊伍拿出快速反應的措施和姿態;就是對市場產品馬上形成立體監控,而不是貽誤戰機,在民衆對真相"嗷嗷待哺"之時卻只能置身於"不明真相"的懊惱當中......這些都是大陸奶業發生三聚氰胺危機時,留下的慘痛教訓。

但冷觀此次塑化劑風波,種種跡象表明我們似乎仍然在原有的泥淖軌道上"應對"———同樣是跟在媒體報道的"後面"跑,在輿論風起雲涌之時不是主動出擊,而是被動地跟在企業發佈的資訊後面疲於應付;在中國港臺塑化劑問題已經非常嚴重、民衆反應非常強烈之時,仍然沒有勇氣展開大規模稽查,只是"暫停問題產品進口";再次由於"規範標準"問題有些束手無策,由於日常根本不檢塑化劑,只能曝光一個打死一個,只能"依賴於上游製造廠商的良心";在加拿大、美國等受影響國家紛紛由權威部門發出食品安全警告,並責令相關產品全部先行下架之時,我們只停留於"有問題則不許上市"的籠統紀律重申,由於嚴重滯後的表態與沉默,將對有毒用品的辨別責任,長時間地交給消費者在購買環節辨認。

沒有人希望塑化劑對於飲料等產品真的製造出"數倍於三聚氰胺" 的巨大危害,因爲這實在會"影響世界食品安全的信心"。但在各類資訊仍不全面、未知的風險仍然很大的現實面前,在"可能影響生殖能力"等巨大的危害性面前,對於後果的任何高估都不過分,都不是小題大做,只有回到消費者權益最大而不是企業利益最大、回到食品安全高於天而不是虛幻的"市場穩定"高於一切、回到應對措施"與國際接軌"、回到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應付的"常識"上來,纔能有正確科學的應對,以快速改進的制度努力,以及真實權威的市場資訊,讓老百姓吃上"定心丸",避免再次陷入昔日三聚氰胺的窘境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