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小麥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小麥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拼音名】Xiǎo Mài

【英文名】wheat seed

【別名】來、麳

【來源】
藥材基源:爲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種子或其麪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ticum aestivum L.
採收和儲藏:成熟時採收,脫粒曬乾,或機成麪粉。

【原形態】小麥,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cm。稈直立,通常6-9節。葉鞘光滑,常較節間爲短;葉舌膜質,短小;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15-40cm,寬8-14mm,先端漸尖,基部方圓形。穗狀花序直立,長3-10cm;小穗兩側扁平,長約12mm,在穗軸上平行排列或近於科行,每小穗具3-9花,僅下部的花結實;穎短,第1穎較第2穎爲寬,兩者背面均具有銳利的脊,有時延伸成芒;外稃膜質,微裂成3齒狀,中央的齒常延伸成芒,內稃與外稃等長或略短,脊上具鱗毛狀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穎果長圓形或近卵形,長約6mm,淺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佈】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爲我國主要食糧之一。

【化學成份】種子含澱粉53%-70%,蛋白質約11%,糖類2%-7%,糊精2%-10%,脂肪約1.6%,粗纖維約2%。脂肪主要爲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棕櫚酸(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sitosterol)、卵磷脂(lecithin)、尿囊素(allantoin)、精氨酸(arginine)、澱粉酶(amylase)、麥芽糖酶(maltase)、蛋自酶(protease)及微量維生素(vitamin)B等。麥胚含植物凝集素。

【藥理作用】鎮痛及抗病毒作用,從小麥中提取的脂多糖(LPSw)靜脈注射或灌胃,均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有顯着的鎮痛作用,LPSw可激活巨噬細胞而發揮抗病毒作用,臨牀上對各種皰疹患者有效。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心;脾;腎經

【功能主治】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主髒躁;煩熱;消渴;泄利;癰腫;外傷出血;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小麥煎湯,50-100g;或煮粥。小麥面炒黃溫水調服。外用:適量,小麥炒黑研末調敷。小麥面幹撒或炒黃調敷。

【注意】小麥面畏漢椒、蘿菔。

【各家論述】1.《別錄》除熱,止燥渴,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2.《本草拾遺》: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3.《綱目》:陳者煎湯飲,止虛汗;燒存性,油調塗諸瘡,湯火灼傷。小麥面敷癰腫損傷,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腸,水調服止鼻衄、吐血。4、《醫林纂要》: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燥。5、《本草再新》:養心,益腎,和血,健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