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竹瀝的功效與作用|用法用量|性味

竹瀝爲少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爲中品,竹頂下商品有竹瀝膏與竹瀝水兩種。

竹瀝的功效與作用|用法用量|性味

別名:竹汁、竹油。

來源:爲禾本科植物或竹狀喬木或灌木淡竹的莖稈經加工火烤瀝出的黑色粘稠液汁。

產地:華東、中南、西南產竹地區均可製造,天津亦有生產。

加工方法:取新鮮的淡竹,截成20~30釐米的段,縱劈成塊。裝入鐵桶內塞緊,桶外糊泥,桶口用鐵絲紗封住,斜懸於鐵架上,下面放一容器。然後在桶的周圍微火燒烤。其油即滴瀝於容器中,稱竹瀝油。

竹瀝膏:取竹瀝油,加入十倍的飴糖,加熱攪拌均勻即成。

性狀鑑別:呈黑油膏狀。具煙油樣氣,味微苦澀而有清涼感。

竹瀝水:取竹瀝油0.5kg加入清水5kg,白礬30g置銅鍋內,加熱熬煮,放冷沉澱,取其上部清液約4kg。

性狀鑑別:呈淡棕紅色液體狀。氣味同竹瀝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化痰。

炮製:生用。

性味:甘、大寒。

歸經:入心、胃、大腸經。

功能:清熱化痰,止咳定喘。

主治:中風不語,痰迷癲狂,瘟熱咳嗽,消渴煩悶。

臨牀應用:1、治風熱咳嗽。凡感冒、急性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表現有痰火熾盛、胸悶短氣、喘息、口乾聲嘶、咳痰艱難者,宜用甘寒之竹油,配清熱、祛痰藥,方如清痰瀉熱方。

2、治中風,作用和用法與天竺黃相同。

附:1、竹瀝有時不易取得,實用性頗受限制,目前多以天竺黃代替,如兩者都缺,可勉強以竹茹代之,但清化痰效力大減。

2、竹瀝與天竺黃比較:兩者都能清熱、祛痰、鎮驚,但竹瀝大寒,其性滑利,清熱潤操之力較好,且通透達經絡,治四肢拘攣;竺黃微寒,其性較緩,故多用於小兒。3薑汁常配竹瀝同用,即可加強祛痰效果,又能以其辛熱制竹瀝之寒滑,以免傷及胃氣。

用量:30~90g。沖服。

處方舉例:清痰瀉熱方:象貝母9g,杏仁9g,竹瀝60g(沖服),蘆根30g,冬瓜子9g,桑白皮9g,枇杷葉6g,水煎服。

注:1、製造竹瀝的原料應以淡竹爲正品。但目前淡竹與小雜竹均可取用。

2、竹瀝油爲配製竹瀝膏和竹瀝水的原料。配方中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