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防已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防已的功效與作用

出自《神農本草經》1.李當之《藥錄》:防己,其莖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內黃,如桔梗,內有黑紋如車輻解者良。2.《別錄》:防己,生漢中川穀。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3.陶弘景:防己,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黑黯木強者不佳。

4.《唐本草》:防己,本出漢中着作車輻解,黃實而香;其青白、虛軟者名木防己,都不任用,陶謂之佳者,蓋未見漢中者爾。

5.《本草拾遺》:木、漢二防己,即

【拼音名】Fánɡ Yǐ

【英文名】Fourstamen Stephania Root,Japanese Snailseed Root漢中防已 Yellownouth Dutchmanspipe Root,Root of Fourstamen Stephania , Fangchi Root, Southern Fangchi Root, Root of Fourstamen Stephania

【別名】漢防已、瓜防已、石蟾蜍、長根金少年犯

【來源】

藥材基源:爲防已科植物粉防已睥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修去蘆梢,洗淨或颳去栓皮,切成長段,粗根剖爲2-4瓣,曬乾。

【原形態】粉防己,多年生纏繞藤本。塊根通常圓柱狀,肉質,深入地下,長3-15cm矸徑1-5cm;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具橫紋。莖枝纖細,有直條紋。葉互生;葉柄長5-6cm,盾狀着生;葉片三角狀寬卵形或闊三角形,長4-6cm,寬5-6cm,行端鈍,具小突尖,基部平截或略呈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兩面均被短柔毛,下面較密,掌狀脈5條。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株爲頭狀聚傘花序,總狀排列;雄花;萼片4,排成1輪,綠色,匙形,長約1mm,寬約0.5mm,基部楔形;花瓣4,綠色,倒卵形,長約0.9mm,寬約0.7mm,肉質,邊緣略內彎,有時具短爪;雄蕊4,花絲合生成柱狀,上部盤狀,花葯着生其上;雌株爲縮短的聚傘花序,呈假頭狀,總狀排列;雌花;萼片4,排成1輪;花瓣4;子房橢圓形,長約1mm,花柱3,乳頭狀。核果球形,紅色,直徑5-6mm;內果皮長、寬均爲4-5mm,背部有4行雕紋,中間2行呈雞冠狀隆起,每行有15-17顆,胎座跡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曠野草叢和灌木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溼潤環境,忌干時、水澇。宜選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山坡、林緣,以石灰岩山地栽培爲好。

栽培技術,分根繁殖:早春萌芽前,挖出老根,切成3--6cm的根段,按行、株距40-60cm,溝深9-12cm穴截,每穴栽1段,覆土壓實,澆水。生長期,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肥料宜選人糞及廄肥。藤蔓長30-45cm時搭棚架,以利植株生長。

【性狀】

1.1.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少彎曲,彎曲處有橫溝而呈結節狀的瘤塊樣,長10-15cm,直徑1-3cm。未颳去栓皮者表面灰棕色,粗糙而多細皺,多數可見明顯橫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面灰白色,較平滑,可見深色的橫溝紋。切開面淺棕白色,粉質,維管束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橫斷面平坦,有明顯的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質重而堅脆,易折斷。氣無,味苦。以去淨栓皮,乾燥,粗細均勻,質重,粉性大,纖維少者爲佳。

1.2.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體稍彎曲,彎曲處有深橫溝,長8-15cm,直徑1.5-4.5cm。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縱皺紋;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黃色的皮層;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面灰黃色,較光滑。切開面灰白色或淺棕黃色,缺乏粉質,可見縱向及橫向或彎曲排列的維管束,順着維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狀剝下。質堅硬,不易折斷。橫斷面可見細而較密的放射狀紋。氣微香,味微苦而澀。以塊大、粗細均勻、質重者爲佳。

1.3.木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屈曲不直。長約15cm,直徑1-2.5cm。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溝紋,可見橫長的皮孔狀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跡。質較堅硬,呈木質性,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無粉質,皮部極薄,木部幾全部木化,可見放射狀狹窄的導管羣穿過。氣無,味微苦。

1.4.漢中防己爲異葉馬兜鈴的根,呈圓柱形而彎曲。長8-15cm,直徑2-3cm。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淺棕黃色,殘留的栓皮呈灰褐色,較平坦。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皮部較厚,木部可見放射狀的導管羣,導管羣在中央方向多聯合成1束,向外方2歧或3歧分叉。氣微香,味苦。防己藥材較爲複雜,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兩類。木防己藥材包括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其中漢中防己,即《唐本草》所說出漢中者。

2.顯微鑑定:2.1.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皮層薄壁細胞含大量草酸鈣簇晶;石細胞羣斷續排列成環,其中偶間有纖維束。韌皮部外側頹廢篩管羣與薄壁細胞相間排列。形成層明顯。木質部約佔根2/3,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常切向排列;木纖維壁較薄;射線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髓部小。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2.粉末:2.2.1.淡黃色至黃棕,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3-26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復粒由2-9分粒組成,分粒大小懸殊。

2.2.2.草酸鈣簇晶直徑17-51μm,棱角大多短鈍。

2.2.3.石細胞黃色,類方形、長方形、類圓開或不規則形,有的一端延長,長10-153μm,直徑43-105μm,壁厚3-26μm,孔溝明顯,層紋大多可見。

2.2.4.韌皮纖維長梭形,稍彎曲,直徑17-26μm,壁厚2-8μm,有單斜紋孔或十字紋孔;纖維管胞較韌型纖維短,具緣紋孔口斜裂縫狀。

2.2.5.導管主爲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119μm或更大,紋孔口超出紋孔孔緣。另有木薄壁細胞、木栓細胞等。木防己顯微鑑定: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約68μm。皮層窄,薄壁細胞含衆多草酸鈣方晶及小結晶,長3-14μm;石細胞衆多,連續排列成環,胞腔內含方晶及澱粉粒。韌皮部篩管羣大多頹廢。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約佔根半徑5/6,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木纖維多角形,壁稍厚;木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含澱粉粒。射線寬窄不一,細胞內含澱粉粒,有的含小方晶。

【化學成份】

1.1.粉防己根含生物鹼約1.2%,其中有漢防己鹼(Tetrandrine)、防己醇靈鹼(Fangchinoline)、一種酚性生物鹼(C32H42O6N2)、門尼新鹼(Menisine)、門尼定(Menisidine),以及輪環藤酚鹼(Cyclanoline)等。粉防己的生物鹼,曾有種種異名,漢防己鹼曾名漢防己甲素(HanfangchinA,Fanchinin),防己醇靈鹼即去甲漢防己鹼(Demethyltetrandrine),亦曾名漢防己乙素(HanfangchinB),酚性生物鹼即漢防己丙素。門尼新鹼原稱木防己素甲,門尼定原稱木防己素乙,分別爲漢防己鹼和去甲漢防己鹼的異構物。

1.2.粉防己根尚含黃酮甙、酚類、有機酸、揮發油等。

2.木防己根含木防己鹼(Trilobine)、異木防己鹼(Isotri-lobine,Homotrilob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廣玉蘭鹼)、木防已胺(Trilobamine)、木防己賓鹼(Coclobine)、甲門尼薩任鹼(Menisarine)去甲門尼薩任鹼(Normenisarine)等多種生物鹼。

3.漢中防己:根含馬兜鈴酸A(aristolochicacidA)1.08%-1.92%,尚含木蘭鹼(magnof-lorine)、尿囊素(allantoin)和β-谷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