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影視/電視資訊/列表

《生活相對論》王嘉爾以城市之“聲”挖掘理想

10月21日晚,由北京衛視、阿里魚和可以傳媒三方聯合打造的生活試驗類綜藝《生活相對論》第四期隨即以積極響應的姿態上線。鮮少接觸傳統文化的潮流青年王嘉爾在熱愛中國文化的混血“老北京”秦思源的帶領下,透過收集聲音、加工編曲等獨特的方式記錄和呈現老北京的歷史文化。節目播出後收視表現不俗,口碑持續走高,不少觀衆留言大讚《生活相對論》爲“高品質的走心之作”。

《生活相對論》王嘉爾以城市之“聲”挖掘理想

《生活相對論》王嘉爾以城市之“聲”挖掘理想生活之“美”


呈現首都聽覺風貌,北京衛視尋覓歷史根脈傳承民族文化
“臭豆腐,醬豆腐,滷香小菜,醬黃瓜⋯⋯”,當老北京胡同裏消失的叫賣聲從秦思源的電腦裏傳出時,王嘉爾倍感驚訝,爲什麼收集這些聲音?如何收集這些聲音?隨着節目情節推進,疑問逐漸得到解答。作爲發起人的秦思源在史家衚衕裏建立了一座“北京聲音博物館”,這些老北京小商販走街串巷時的吆喝叫賣聲正是北京聲音博物館鮮活的展示素材,而秦思源的日常工作即是隨時收集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聲音,記錄並復原上世紀70年代至00年代的老北京故事。在兩天一夜的相處時間裏,秦思源帶領王嘉爾走訪老藝人家中,感受香油梆子、駝鈴、馬鈴鐺等傳統樂器的魅力,找尋音樂創作的靈感。此後兩人又跟着四合院的養鴿人一同登上房頂,收集北京人記憶中必不可少的鴿哨聲。   在普遍追求極致視覺體驗的當下社會,《生活相對論》另闢蹊徑,在人們容易忽視的聲音文化中發現可能,透過原汁原味又立體豐富的聲音藝術呈現首都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讓電視機前的年輕觀衆跟隨王嘉爾一起於聽覺的沉浸體驗中探尋老北京的歷史根脈。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從本期《生活相對論》看,依託首都地緣優勢、“以文化立臺”的北京衛視的確在這一點上做出了有益示範。
生活紀實展星素本真,善思求變以築夢人生
與普羅大衆一樣,本期節目的明星嘉賓王嘉爾和素人嘉賓秦思源也數次面臨人生抉擇。儘管兩人目前職業大相徑庭——一位是當代藝術家,一位是嘻哈音樂人,但兩人的極致共同點在於都最終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秦思源曾在大英圖書館參與正統學術研究,在發現自己熱衷當代藝術展後毅然辭職,搬到北京從事相關工作。“他在做自己愛的東西,這讓我更有信心告訴自己我踏入歌手的行業是對的”,48小時的生活體驗讓曾經是擊劍運動員後來轉入音樂領域的王嘉爾在秦思源身上找到堅持的意義。選擇不關乎外在,只源於內心熱愛,不怕迂迴坎坷,但求一生所愛,兩位嘉賓築夢人生的選擇取捨不失爲觀衆現實生活中的可行參照。   《生活相對論》紮根於現實生活,透過社會紀實的手法與星素結合的模式開創了一場有關“理想生活”的電視試驗,很好地契合了社會主義文藝作品應當與時代同行、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集中呈現當代鮮活的大衆生活樣本,形成一股綜藝新風。
聲音收集家觸電嘻哈音樂人,中國心相通獻禮老北京
出身文化世家的中英混血秦思源從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八歲的時候隨父母前往中國學起了中國功夫,又在90年代初中國搖滾萌芽的年代組建了樂隊,記憶裏滿街的自行車鈴聲、電報大樓整點的《東方紅》、由遠及近響起的鴿哨等一切與老北京相關的事物使他萌發了收集北京聲音的想法,並將對音樂的熱愛延續到對聲音藝術的研究中。而嘻哈青年王嘉爾的闖入帶給秦思源不一樣的生活和音樂色彩,兩人合作改編的《酸梅湯》融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爲一體,將老北京生活中最真實的聲音唱出了新鮮魅力。   兩位文化差異巨大卻同爲中國心的音樂愛好者因《生活相對論》結緣,在地域特色慢慢消失、都市文明逐漸吞噬傳統文化的今天,收集老北京聲音不僅爲了記錄時代風貌,更爲了傳承民族文化,極具社會意義。本期節目主題新穎、立意深遠,獻禮老北京受到觀衆一致好評,期待《生活相對論》後續帶給我們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