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當前位置 /首頁/影視/劇情介紹/列表

爲何尺度如此大還,《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爲何尺度如此大還

“《人民的名義》,真正的好劇。”、“《人民的名義》,現代版官場現形記,真心好看。”、“《人民的名義》盡顯官場生態,真的太精彩了,就是更新太慢,看得心欠欠的啊。”4月3日,小長假第二天,被稱爲“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刷屏朋友圈,被不少年輕人點贊。

《人民的名義》熱播,標誌着沉寂十年的反腐題材劇高調復甦,與現實中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交相輝映。

《人民的名義》幕後大揭密:

《人民的名義》“規格”之高,高在剖析反腐之烈度、深度開創了新境界,高在1.2億投資創下同題材電視劇之最,也高在讓國產劇有了高顏值高智商檢察官等方方面面。

在90後年輕人主導的豆瓣網上,這部劇的評分從9.0高開,播至第四集時評分已達到了9.1。期間,《人民日報》也連續發佈兩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頭條,對《人民的名義》評價頗高。

反腐大劇熱播背後,有哪些鮮爲人知的故事?該劇編劇周梅森、總製片人兼導演李路、總製片人高亞麟、主演陸毅等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揭祕這部“反腐大戲”的幕後。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爲何尺度如此大還 第2張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2004年之後,受政策影響反腐題材電視劇逐漸淡出熒屏,幾乎形成了10多年的空窗期。而在此期間,曾寫出 《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小說的作家周梅森也陷入了創作困境,幾度擱筆。轉機出現在2015年初,伴隨着國家反腐工作的大力推進,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劇中心三顧茅廬,力邀周梅森參與創作。來者有一句話最終打動了周梅森,“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這場硬仗中下了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在這樣的時代命題下,文藝創作不應該缺席”。

該劇以某部門的一位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開始,抽絲剝繭一步步牽出錯綜複雜的內幕。最高官員涉及到副國級,劇中還有政法幫、祕書幫等的爭鬥。前些年在小說創作中頗有顧慮的周梅森坦言,自己劇本寫到半途還在考慮,“情節應該觸及到怎樣的程度才最合適”?結果,他得到的鼓勵是———“反腐形勢那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周梅森相信,反腐劇的春天又回來了。

在真實與藝術之間追求平衡點,是相當不容易的,周梅森這次把他積蓄10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這部作品中,他說這是自己創作生涯以來最好的作品,寫得酣暢淋漓。李路介紹,貪腐案件中的“蒼蠅”、“老虎”都可以在劇中找到代表,“還有當官不作爲的、懶政的,都寫到了,筆墨還不少。”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爲何尺度如此大還 第3張

創作素材源於真實案例?

“我去監獄和落馬官員座談”

據高亞麟介紹,創作《人民的名義》期間編劇周梅森“採訪了大量的案例,去檢察院體驗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翻閱大量案宗、卷宗,然後提煉採訪,再開始做。”

周梅森告訴媒體記者,“我寫這些腐敗官員,沒有把他們寫成魔鬼,在我眼裏,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見慣了外面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官員,但當他們一旦從雲端掉下來,我很好奇,他們的心態會是怎樣的。帶着這樣的問題,我提出要去監獄裏,瞭解落馬官員的生活。

他說:“我見到的幹部都是廳局級,在監獄裏待了7到10年。他們都是在掌握實權的高危崗位上,比如縣市的一二把手。極少幹部是一上來就貪污,大多數都是因爲一念之差,或者是因爲身邊人出事牽涉進去。”

當被問到這些落馬官員是什麼心態時,周梅森說:“他們都很後悔。不是假裝出來的,很真實,都悔不當初。我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不值得’這三個字。官員們落馬之後,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爲了金錢、利益而放棄操守,違背法律是不值得的事情,這樣的懺悔才能打動我。”

周梅森還談到自己的創作素材來源。他說:“在我的小說裏,從老省委書記,到現任的政法委書記、公安廳長、法院院長、市紀委書記,有一大批職務犯罪分子。爲了還原場景,我還去了審訊室、檢察院的檢察指揮中心。舉個例子,我在劇裏寫,H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的老婆收了別人三張卡。這是南京市浦口區反貪局的一個真實案例。因爲要買的衣服很貴,錢不夠,這個官員拿了受賄的卡和自己的卡,檢察機關的證據就這麼落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