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當前位置 /首頁/養生/常見疾病/列表

錯 不曬太陽就不會得面板癌 面板癌最愛出現在腳底

錯 不曬太陽就不會得面板癌 面板癌最愛出現在腳底

面板癌早期症狀是什麼?爲什麼不常曬太陽還得了面板癌,對人來說面板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所產生的癌症病變當然也不容忽視!然而許多人認爲,只要不常曬太陽,或是做好防曬,就能夠避免面板癌上身,實際卻不然,醫師表示,面板癌常好發在腳掌及指甲間等陽光未必照射到的部位。

農夫是高危險族羣 腳底、指甲間藏病竈

面板癌可分爲黑色素細胞癌與非黑色素細胞癌2種類型,由於黑色素細胞癌易惡化、轉移,半數患者發現後僅存活數月;臺灣的黑色素細胞癌可分爲2個族羣,一個是63歲以上近退休者年齡,另外則是年輕族羣。

年紀較長者的病竈較常出現於腳底、指甲間等太陽照射不到的位置上,尤其農夫是高危險族羣,因爲需長期接觸農藥,若赤腳或腳掌有傷口,都是造成黑色素細胞癌的危險因子;另外,年輕族羣較多是因爲過度曝曬造成,因此病竈較常出現在四肢、臉部、耳朵等太陽照射得到的位置。

4成發現已是晚期 醫師教自我辨識

過度曝曬確實容易造成黑色素細胞癌產生,但是曾有專家指出,預防骨質疏鬆必須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也就是需要相當的日曬來達成,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正確呢?楊志勛醫師表示,只要在上午11點~下午3點太陽最大的時間減少外出,增加其他時間的日曬即可。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檢查出黑色素細胞癌者中,有4成已經是晚期,導致存活其不長,因此呼籲民衆,平時即可觀察面板,一旦出現可疑黑痣,應立即就醫,醫師可運用面板鏡等專業醫療工具,及時辨識病竈,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並且謹記「5不辨識法」,即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竈不小、不平等不明斑塊,來辨識身上的黑痣,透過早期的大範圍手術切除病竈,以期能得到較好的療效。

面板是人體最外層的保護組織﹐能防止熱﹑放射線﹑化學物品等的傷害﹐以及細菌與微生物感染。除了保護之外﹐面板還可以調節體溫﹑減少體內水份蒸發﹑囤積脂肪﹐甚至協助製造維他命D。

在面板上有很多感應器﹐能將外界溫度﹑壓力﹑震動﹑刺激﹑與觸摸的感覺信號﹐送回大腦。

面板大致上可分爲兩層﹕表皮(Epidermis)在外﹐真皮(Dermis)在內。表皮的裡面通常由一層扁平細胞(Squamous cells)構成﹐在扁平細胞之下是基體細胞(Basal cells)。在表皮裡層中除了基體細胞之外﹐還有散生的色素細胞(Melanocyte)﹐能分泌褐色素(Melanin)﹐褐色素的多寡﹐影響面板的顏色。面板因種族而不一樣﹐就是在同種的每一個人之間﹐也有區別。

真皮又可再分爲乳頭真皮(Papillary dermis)與網狀真皮(Reticular dermis)。真皮由細胞﹑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血管﹑淋巴管﹑汗腺﹑毛囊(Follicles)﹑皮脂腺(Sebaceous gland)等組成。真皮內的血管能向上伸入表皮﹐提供氧氣和養份。汗腺能分泌汗液﹐經過表皮小孔(Pores)排出體外﹐以調節體溫。皮脂腺能分泌皮脂﹐透過表皮小孔到達體外﹐以幫助潤滑面板。

表皮的基體細胞(Basal cells)﹐能不斷地分生﹐將成熟的細胞推向外層﹐以更新在表皮外層的死細胞。正常狀態的基體細胞﹐是向兩邊水平生長﹐一旦發生變異﹐新生細胞會朝三度空間生長。

如果不侵犯其他細胞或組織﹐而且不會轉移到其他器官﹐則是良性腫瘤。

如果會侵犯其他組織與器官﹐就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細胞能隨淋巴或血液﹐擴散到全身。當癌變細胞發生轉移時﹐病情就很難控制﹐並且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常被侵害的器官有肺臟﹑肝臟﹑和骨骼等。面板癌的變異細胞大多發生在基體細胞﹐稱爲基體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生長十分緩慢﹐也很少會擴散到其他組織。

另一類面板癌是由扁平細胞發生癌變﹐稱爲(鱗狀上皮細胞癌)/扁平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這種癌細胞生長比較迅速﹐而且有可能擴散到其他組織或器官。因此﹐罹患扁平細胞癌的患者﹐要儘早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擴大。這兩種面板癌均屬於非褐色素面板癌(Nonmelanoma)。

真正最具有威脅性的面板癌﹐是褐色素細胞癌(Melanoma)﹐癌變發生在褐色素細胞。褐色素細胞癌初期﹐即是未穿透真皮時﹐其治癒率極高。一旦突破真皮層﹐褐色素細胞癌的擴散力很快速﹐在短期之內就能轉移到淋巴節﹑肺臟﹑腦﹑消化道或肝臟等。如果錯失治療的良機﹐往往拖到後來轉變成致命的疾病。

此外﹐面板癌尚有Kaposi's sarcoma與表皮T細胞淋巴癌(T-cell lymphoma)等﹐表皮T細胞淋巴癌又稱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MF)﹐是比較罕見的面板淋巴癌。與一般面板癌的差異﹐是它經常生長在太陽照射不到的區域﹐病竈區域呈現紅斑瘙癢隆起﹐附近面板萎縮﹐出現細微皺紋﹐以及有不尋常的鱗屑脫落。從面板開始﹐然後會逐漸擴散到淋巴系統與內臟器官﹐是一種惡性腫瘤。好發年齡是五十到六十之間。男女的罹患比例大約是2:1。總之﹐出現在面板的原位腫瘤﹐也有可能來自非面板組織細胞。此外﹐面板的異常現象﹐有時直接反應出身體內部的異常﹐譬如在面板上出現黃色瘤(Xanthoma)﹐有時是多發性骨髓癌﹑惡性淋巴癌及白血病等的徵兆。

面板癌的危險族羣

紫外線(Ultraviolet radiation)是非褐色素面板癌的主要危險因素。紫外線在可見光譜之外﹐波長短﹐能量高﹐對面板細胞會造成傷害。近幾來來由於大氣層中的臭氧﹐受到氟化物的破壞﹐無法有效地過濾掉紫外線﹐使得罹患面板癌的人數逐年增加。

白人比黑人或黃種人更容易得面板癌。除了種羣遺傳外﹐可能是褐色素的保護作用有關。如果家族遺傳患有白化症(Albinism)﹑基礎細胞痣癌(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著色性乾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其後代罹患面板癌的機率比較高。

接受免疫抑制治療(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的病患﹐像器官移植或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由於其免疫系統較弱﹐容易罹患面板癌。

愛好做人工日光浴(Artificial UV radiation)的人﹐其古銅色(Tanning)的面板代表面板已經受損。所以長期照射會引起面板癌。

一些對光線敏感的化妝品或藥品﹐能炙傷面板或造成面板過敏反應﹐而經常受傷的面板會容易發生癌變。

吸菸或面板長期暴露在X光﹑瀝青﹑煤焦油等物質下﹐容易罹患面板癌。

面板癌的症狀

在介紹面板癌之前﹐先談一下﹐幾種容易被誤認爲面板癌的面板良性腫瘤。光化性(老年化)角化病 (Actinic keratosis)是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所生長的面板瘤。通常出現乾燥與粗糙的硬皮﹐它在某些情形下﹐能轉型成爲鱗狀面板癌。另外一種常見的良性面板瘤﹐叫做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是起源於角質細胞的良性增生。它們的顏色可以從淺褐色到黑色﹐形狀大多數是圓形或橢圓形﹐生長的速度緩慢﹐手感持平或略有凸出感﹐尺寸從非常小到超過2.5釐米以上。俗稱老年疣。它的形成可能與長期曝露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有關。有轉變成面板癌的潛在可能。要注意它的變化。尤其是發現色斑漸漸粗糙、增厚或有痂皮出現時,更須格外警惕。

面板癌出現粗糙斑塊﹑呈粉紅色或顏色不均勻、扁平、稍帶鱗狀的斑點;直徑小至1公釐以下,大至1或2公分。非褐色素面板癌剛出現時﹐常常是面板出現有突起的小顆粒。表面含蠟質發亮﹐邊緣與形狀不規則。有時會出血﹐偶而長有外殼的紅腫塊。

下列是簡易的方式來鑑定屬於面板癌的痣﹕(ABCDE)。

A﹕Asymmetry 形狀不對稱。

B﹕Borders 邊緣與表面不規則。

C﹕Colors 顏色深淺不均勻。

D﹕Diameters 不超過鉛筆的橡皮擦大小﹐直徑大約六釐米(6mm)左右。

E﹕Elevation 凸出隆起 。

褐色素面板癌是來自面板色素細胞的變異。通常由原有的面板痣(Moles)發展出來﹐也可能自己突然冒出來。面板痣的形狀與體積會加大﹐痣的顏色會改變﹐經常還會有潰爛與出血的情形﹐會造成癢﹑疼痛﹑發炎等情況。大多數人會誤認爲溼疹﹐而且對一般治療藥物無效。褐色素面板癌能轉移到其他組織與器官﹐同時褐色素面板癌並非一定要呈現黑色或褐色﹐例如長在腳底的褐色素面板癌。因此﹐它是需要特別小心與留意的一種面板癌。面板癌有時一點疼痛的感覺都沒有﹐當發現面板有異樣﹐連續超過兩星期以上﹐就要找醫生檢查一下﹐以防止意外。

面板癌的診斷

面板癌通常的鑑定方法是做組織細胞的培養。早期的面板癌﹐如果能進行手術切除﹐治癒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一旦褐色素面板癌細胞經過淋巴或血液﹐擴散到其他組織器官﹐就有致命的危險。醫生通常會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瞭解癌細胞散佈的情形。

面板癌的治療

早期發現與手術切除仍是對付面板癌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手術是以刮除術(Curettage)與(Electrodesiccation)爲主。刮除術是用邊緣鋒利的匙狀物-刮匙-移除增生組織﹐然後用電熱儀器止血封口。

其他如冷凍手術(Cryosurgery)﹑雷射療法(Laser therapy)﹑莫氏顯微圖像手術(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等﹐也會應用在面板癌的治療上。

化療可以運用在面板癌散佈的患者﹐存活率因人而異。

放射線治療或化療主要針對普通手術無法實施的區域如眼皮等﹐化療甚至可以使用化療藥物如(5-FU)的藥膏﹐來治療尚未擴散的癌組織。

此外﹐免疫治療法已經發展出一種面板癌的間白素-2與疫苗(Interleukin-2 and vaccines)﹐能協助身體抵抗褐色素面板癌細胞。生物治療法也用干擾素(Interferon)與腫瘤壞死因素(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TNF等﹐來抑制癌變細胞的生長。

面板癌的預防

存在身上的痣﹐尤其是天生比較大的痣﹐突然變大又變黑﹐直徑超過六釐米以上﹐轉變成面板癌的機會相對高於一般形態比較小的痣﹐如果格外凸出﹑疼痛﹑潰爛流血或形狀不規則的話﹐就要馬上看醫師並接受檢查。

儘量避免直接暴露在太陽下太久。烈日下宜擦防曬油﹑戴帽子﹑穿長袖﹑長褲來保護自己的面板不被太陽炙傷。防曬油是以SPF值在15至30之間最有效。

服用維他命A與其先驅物胡蘿蔔素﹐能抑制褐色素面板癌細胞的生成。杏子與朝鮮薊(Artichoke)是非常好抗面板癌的食品。因爲杏子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與胡蘿葡素﹐朝鮮薊含有水飛薊(Silymarin)﹐可以提高肝功能﹐並且有助於防止面板癌。

多多補充B﹑C﹑E族維他命﹐尤其維他命B2(Riboflavin)﹐維他命B3(Niacin)﹐維他命B6等﹐對面板的保健很重要。

儘量減少脂肪物質的攝取量。食物中的脂肪可溶解很多﹐因現代文明所帶來的致癌物質﹐能刺激面板癌細胞的形成。

綠茶中含有包括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等抗氧化物。研究人員認爲它可能是防癌功效的主要成份。目前雖然仍在研究階段﹐但對於人體可能有保護效果。

未曬到太陽的部位不會致癌?錯了!

收治這名病患的臺灣面板科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面板科主任楊志勳指出,患者被確診時,一直存有「沒曬到太陽的地方就不會得到面板癌」的錯誤迷思。事實上,曬太陽不是導致罹患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

雖然過度曝曬太陽確實會造成面板產生皺紋及老化,但若說,曬太陽會造成面板癌,就言過其實了。而且有些人因爲怕曬太陽,反而導致身體缺乏維生素D。人體若缺乏維生素D,會提高罹患骨質疏鬆症、憂鬱症及其他癌症的機率。

黑色素細胞癌 死亡風險高

面板癌可分爲黑色素細胞癌和非黑色素細胞癌2種類型。其中,黑色素細胞癌好發於60多歲族羣,此型別雖然僅佔所有面板癌患者的7.8%,但因惡性高且易轉移,故患者往往僅能存活數個月,致死率相當高。

值得注意的是,黑色素瘤的病例不多,但卻是最危險的一種面板癌,據統計,臺灣地區的黑色素細胞癌,有近6成患者病竈是長在腳掌、指甲間等陽光未必照射到的地方,讓許多民衆存有「沒曬到太陽的地方就不會得到面板癌」錯誤迷思。

新策略:基因檢測+標靶治療

特別是,黑色素細胞癌惡性程度高,容易轉移到其他器官,存活期僅數個月,在過去,治療僅有廣泛性切除病竈、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方式。目前則可藉由基因檢測,及標靶化療,延長存活期逾1年以上。

面對晚期黑色素細胞癌,化療是普遍使用的治療武器,但反應率僅9%,成效有限、治療不易,難以達到病患與家屬的期待。不過,臺灣有近1成5的黑色素細胞癌患者具BRAF基因突變,可透過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的方式有效抑制腫瘤成長,目前這類藥物也已有健保給付。

面板癌爲國人常見10大癌症之一,民衆可透過『5不辨識法』 辨識身上黑痣。

面板癌爲國人常見10大癌症之一,民衆可透過『5不辨識法』 辨識身上黑痣。

就醫3步驟:及早發現、手術切除、基因檢測

醫師轉述,前述患者吳先生,確診罹患黑色素細胞癌時,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肺臟,經基因檢測後確認具有BRAF基因變異,便開始接受標靶治療,結果發現服藥的第3天身上腫瘤開始縮小,治療3個月後,透過電腦斷層檢查,更發現原本轉移至肝臟、肺臟的腫瘤縮小5成以上,讓病患燃起繼續治療的勇氣。

最新研究發現,採用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的方式來治療晚期黑色素細胞癌患者,相較於傳統化療可讓患者維持近7個月病情不惡化,中位數存活期更突破1年。另外,使用傳統化療僅有約1成的患者病情獲得改善,但新的標靶療法可使可使近6成的患者癌細胞明顯減少,反應率大幅提升。

5不辨識法 預防面板癌

醫師也提醒,若民衆擔心身上黑痣可能癌變,民衆可透過『5不辨識法』 辨識身上黑痣,如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竈不小、不平等不明斑塊,建議儘早至面板科就診。而醫師會利用非侵入性「面板鏡檢測」幫助民衆分辨良性及惡性面板癌。同時應掌握就醫三步驟:「及早發現、手術切除、基因檢測」,且不要輕言放棄,纔是正確治療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