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

當前位置 /首頁/養生/健康養生/列表

先吃飯還是先喝湯,飲食有學問

飲食有學問 先吃飯還是先喝湯

新概念之1 吃食分時間

科學家新近將食物分爲日間食物與夜間食物兩大類。日間食物,主要含有氧氣,並且富含太陽能,最適合於上午6點到下午3點半之間食用。列在這張清單上的有牛肉、羊肉、西紅柿、胡蘿蔔、柑橘類、青豌豆等。夜間食物則富含二氧化碳,具有月光般冷的能量。這類食物有蘋果、香蕉、梨、土豆、黃瓜、乾果、乳製品、魚、蛋等,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半以後再吃。這樣安排不僅有助於減肥,對健康也有一定好處。

新概念之2 進食講順序

有句民諺,飯前喝湯,勝似藥方。就點明瞭湯與飯兩種食品的先後。而且符合科學。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消化道加了點“潤滑劑”,使後來的食物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品刺激胃腸黏膜,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與養分的吸收,並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少食管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飯前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再說水果,主要成分是果糖,無須透過胃來消化,而是直接進入小腸被人體所吸收。而米飯、麪食、肉食等含澱粉及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則需要在胃裏停留一段時間。如果進餐時先吃飯、菜,再吃水果,消化速度慢的澱粉、蛋白質會阻礙消化快的水果,致使所有的食物一起攪和在胃中,水果在胃腸37℃高溫下,產生髮酵反應甚至腐敗,引起脹氣、便祕等症狀,給消化道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有關專家建議,人們就餐最好按照這樣的順序時行,即湯一蔬菜一米飯一肉類一半小時後再吃水果。如果你吃了魷魚、龍蝦、藻類等富含蛋白質與礦物質的海味,則須將食用水果的時間延後到2~3小時以後,切忌兩者同食,特別是柿子、石榴、葡萄、楊梅、酸柚等。原因在於這些水果中韉酸較多。不僅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易與海味中的鈣、鐵等結合,生成不易消化的新物質,失去進食美味的快感還在其次,糟糕的是還可刺激胃腸而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成爲致病的禍根。

新概念之3 勿以外觀、口味論英雄

選購食品的一個竅門切勿以美醜、口味爲標準,否則可能與諸多健康食品“失之交臂”。

先說外觀吧。以韭菜爲例,那些“漂亮”的大多是經過種植者精心“伺候”或“梳妝打扮”弄出來的,最常採用的辦法就是藉助於農藥,因爲農藥既殺蟲,又有肥料的效應,於是該打農藥的時候自然要打,不該打的時候照打不誤,致使韭菜在農藥的“滋養”下出落得“楚楚動人”。看上去賞心悅目,而吃下去則害你莫商量。再說香蕉,據日本科學家研究,香蕉的最大貢獻在於所含的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TNF,而TNF在那些越是成熟、表皮上黑斑越多的香蕉中蘊藏越多。換言之,香蕉越醜越能抗癌。至於黃豆芽,長的好還是短的好呢?當黃豆在特定環境中發出芽後,既保留了黃豆的營養特點,又生出了許多新的營養素,如胡蘿蔔增加2~3倍,維生素B2增加2~5倍,煙酸增加2.5倍,維生素B12增加9~10倍,維生素C從無到有。特別是發芽3~4cm,此時你當“花開堪摘直須摘”。如果你想再等等,讓它長得更長一點,養分含量反而會逐漸減少。

口味又如何呢?美國研究人員新近發現,許多人不喜歡某些蔬菜的味道,其實這些不佳味道正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爲保護自身發展而形成的天然殺蟲劑與其他化學成分,食用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增強人體抵禦癌症的實力。比如說苦味吧,太平洋上有一個稱爲斐濟的國家,全國60多萬人至今無一人遭受癌症之害,被譽爲“無癌之國”,就得益於一種苦味食物——杏幹。杏幹中含有癌細胞的天敵——維生素B17。此種維生素的主要成分是氰化物、苯甲醛、葡萄糖等,而氰化物化學性質雖不太活潑,卻能有效地消滅癌組織,且不傷害人體正常細胞。

飲食有學問 先吃飯還是先喝湯 第2張

新概念之4 勤換花樣少生癌

科學家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飲食單一、長期偏食、挑食纔是誘發癌症的罪魁禍首。研究發現,長期以玉米、山芋、豆類等富含粗纖維的食物爲主食,食管、胃等上消化道細胞容易被食物磨損,這就需要相當數量的蛋白質來進行修復。如果食譜中又缺乏蛋白質,即可能導致上消化道上皮細胞異常分化,細胞缺損嚴重,進而促使癌症提早發病。至於長時間以肉類等含脂肪過多的食品爲主食,脂肪容易在下消化道,即大腸、胰臟等器官周圍聚集,形成厚厚的脂肪膜,從而影響細胞分解,致使上皮細胞增生,時間一長同樣誘發癌變。

新概念之5 做好顏色的文章

哪些食物最有營養?哪些食物對健康的貢獻最大?光彩奪目的農產品裏蘊藏了一座與疾病作鬥爭的“軍械庫”,而“軍械庫”裏的武器在醫學上稱爲植物營養,而這些植物營養與食物的顏色密切相關。

以紅色或紫色爲例。這些顏色的蔬菜或水果中含有花青素,具有強烈的抗血管硬化作用,可以阻止心臟病或中風等疾病發作。這些食物有黑草莓、櫻桃橘子、茄子、李子、紅葡萄、紅蘋果、紅色捲心菜、黑胡椒粉、紅酒等。

再說橙色,以胡蘿蔔爲代表,所含的胡蘿蔔素有助於眼睛與面板的健康,減少罹患癌症的風險。如桔子、南瓜、杏子、芒果與紅薯等。

黃色如何呢?具有豐富的防止細胞受損的葉黃素,可以更好地保護眼睛,有助於防治白內障與視網膜黃斑惡化。如油桃、橙子、木瓜、桃子、菠蘿、橘子與黃色袖子。

綠色的優勢在於富含一種天然化學成分,能刺激產生肝臟抗癌的酶,如小白菜、捲心萊、花菜等。

最後是白色,如大蒜與洋蔥含有大蒜素。它是與腫瘤戰鬥的“鬥士”。蘑菇則蘊藏有與其他疾病作鬥爭的化學成分。這類食品的共同特點是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可以發揮護心抗癌等保健作用。因此,安排食譜時充分考慮食品的顏色,讓你的餐桌上四季色彩繽紛,你將受益匪淺。

1、先湯後飯還是先飯後湯

在飲食習慣中,有的人喜歡飯後喝湯,被譽之爲“灌縫”。有的人有飯前喝湯的習慣,稱之爲“墊底”。我國也有“吃飯先喝湯,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是說吃飯前先喝湯對健康有益處,就不用請醫生開藥方了。喝湯是中國人重要的飲食習慣,是先飯後湯還是先湯後飯,人們在實際操作上卻大不相同。

有人把飯前喝湯,看做是人類廉價的健康保險,這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可滋潤口腔食道,使食物能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飯前喝點清淡稀薄的湯,刺激胃液分泌,便於腸胃的吸收,飯量也相應地減少,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而先飯後湯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有它的適宜人羣,如身體虛弱消化功能不良者、身體羸瘦營養缺乏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體質較差的老人等,飯後一碗湯對輔助消化吸收和補充營養是有一定幫助的。

可見,兩種認識都是有道理的,這正是中醫辨證施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思想的體現。所以,究竟是先湯後飯還是先飯後湯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決定,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式,不能一概而論。

飲食有學問 先吃飯還是先喝湯 第3張

2、只喝湯不吃肉錯誤的選擇

很多人認爲,肉熬成肉湯或肉汁後,肉變成肉渣淡而無味,肉裏的精華熬到肉湯裏去了,所以肉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有人甚至養成了只喝湯不吃肉的習慣。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湯裏。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

吃肉遠比喝湯的營養價值要高得多,無論怎麼熬湯,湯裏的營養成分也不會比肉裏含量多。比如,拿人體離不開的營養之一蛋白質來說,肉裏的含量高達90%以上,而湯裏含量不會超過10%。另外,其它的營養成分如脂肪、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也大多數留在肉裏。

但是,如果熬湯時間過長,反而有些營養成分會消失。比如一些維生素類就極易分解,這時不但湯裏的營養少了,肉裏的營養成分也會減少。

不過,由於湯的味道鮮美,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慾,因此在餐前先給食慾差的人喝些肉湯也無可厚非,但要想獲得營養,更需要鼓勵多吃肉。

3、老年人喝清淡湯

老火湯、煲湯其實不適合老年人喝,因爲其油鹽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最好選擇口味清淡的蔬菜湯,不僅爽口,還不會增加過多的熱量。當然,喝湯並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一般情況下,中晚餐以半碗湯爲宜。

經常感到胃脹、燒心、反酸的人通常消化不好,不宜餐前喝湯,因爲這樣容易沖淡胃液,更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另外,動物原料做成的湯,因味道鮮美,特別受人歡迎,這些湯中都含有嘌呤鹼,特別是內臟原料燉的湯嘌呤鹼含量更高,嘌呤鹼在體內代謝產生尿酸沉積於關節而產生疼痛,因而痛風患者要小心這些湯。有些老年人在連續大量喝了這些湯之後出現了關節痛,就與此有關。

胃病患者特別是胃酸過多者,不宜喝濃肉湯、濃雞湯,因這些湯中的含氮浸出物(湯中鮮味的來源,包括肌肽、肌酸、肌酐、嘌呤鹼和少量氨基酸)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濃,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也越強。胰腺炎患者亦不宜食用濃肉湯、濃雞湯、濃魚湯。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在外就餐儘量別喝湯。餐館做湯除了加入鹽外,還要加入等量的雞精、味精。雞精的鈉含量大概相當於普通鹽的一半,而純味精含鈉量大概相當於鹽的三分之一。所以,那些鮮美異常的湯鈉含量非常高,對健康不利。

飲食有學問 先吃飯還是先喝湯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