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食譜

當前位置 /首頁/養生/養生食譜/列表

冬季營養的搭配原則,冬天的祕密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爲主。營養專家表示,冬季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蔘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爲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禦寒效果最好。??

此外,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爲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類、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爲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面板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有: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冬天的祕密 冬季營養的搭配原則

我們平時吃的芝麻、葵花子也能爲人體提供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透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芝麻、葵花子、蔬菜等。

冬季別忘補充維生素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着冬季的開始。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祕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裏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

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