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上大學易學本領難

高考錄取通知書施然發放。家有考生者,收取或者等待,都免不了感嘆:總算熬到頭了!

上大學易學本領難

上學對少數家庭而言,的爲無盡磨難。學生由小學而初中而高中,少休少眠、無趣無樂達12年;家庭遑論花費、求人等,只從生命初成、保胎養育起,耗時費力就迫近20年。神經緊繃,擔荷唯苦,故高考一戰,豁然而釋。

然而,且慢鬆弛。中小學如何苦與累、難與煩已成過去,只要直面現實、心平氣和,尤其不虛不妄、不挑不揀,象牙塔裏有的是學位。當緊的是,不警惕和謹慎,大學數年,只能混得一紙文憑,學不到任何本領。

筆者上世紀80年代由窮困、孤陋之地考入重點大學。起始階段,誠惶誠恐,勤勉不輟。大一頭學期,細思暗察,不得要領;二學期結束,門道盡窺,疑問陡生:就憑這點東西,出去混吃混喝、出人頭地、做接班人?之後3年,如常上課外,大量時間用於廣聽講座和獨立思考,尋找發展路徑。迄今參加工作近30年,由於職業緣故,時常和高校往來,如此印象不僅沒有消減,反有強化趨勢。

彼時,對兩情形頗爲不滿。一是不加指導。4年時間,期中作業、期末考試及論文寫作,每一項老師都須給出分數,記錄在案,作爲學生能否畢業及優劣高下依據。成績如期給了,甲爲何高,乙爲何低,或者丙這次優而下次劣,原因從來不予解釋。只師做學年論文時,教師點出筆者原作之非,做畢業論文時,老師提前講解一下,舍此之外,一概自由散漫、鬆垮模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國內基礎教育實力稍強,蓋因爲錙銖計較,要求嚴格。之於大學,許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需要一定寬容性和自由度。但鬆到無原則地步,還真學不到東西。

二是傳授無招。當年錄取率極低,能入讀大學者不說人中龍鳳,也算出類拔萃,都有很強自學能力和吃苦精神。這就要求老師得有些絕學和絕招,不能只有常規武器,否則學生自學即可。筆者負篋求學數年,老師無人照本宣科,都按照自己之研究和心得講授,惜乎平庸之至,甚少啓發、激勵作用,更不能讓學生從庸常思路和見解中聳身而出,拔高一兩個層級。內容寡淡,技巧又如何?除極個別人外,餘皆乏善可陳,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工作以來,復洞見多方面缺陷。一、訓練非科學。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關於依據的訓練,何優劣、誰對錯、怎美醜,都必須確切證明。但國內高校,文科專業尤甚,每每不嚴不謹,總以大概其、差不多教學,論據不充分,論證無力量,導致走向社會後,學生、百姓思維別無二致,判斷靠感覺和猜測。二、所學無所用。必修課、選修課、公共課不勝其多,待在學校時間長,耗去精力多。但少數課程全世界年輕人都不學,一生沒用;另一些課理論上重要,實際上限於條件和環境,只有少數人用,多數人學如不學,如英語。當然,還有些課程近兩年有用,移日即遭淘汰。不能直擊核心臻於極端,弄出千般花樣也徒勞。三、好高而騖遠。傳授知識、開展研究分層級和範圍,要由低而高,由小而大。高校多不循此例,基礎概念、知識、手段尚未掌握,就急着去弄宏大主題,如中國經濟何去何從、醫療衛生改革出路何在等。概念不準,地基不牢,訓練有素者甫一出手,構建的大廈就會轟然倒塌,難堪一擊。不求甚解、好高騖遠乃致命傷害。四、要求不嚴格。不管名牌還是普通大學,一本還是二本專業,標準低、要求鬆屬於共同弊病。平時作業也好,階段考試也罷,或者寫論文、做實驗,凡事都不認真,打折扣,鮮有竭盡所能、精雕細琢的。一時苟且,一時受損,長此以往,天才也淪爲庸才。

進了大學門,修行靠個人。

侯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