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培育民營經濟新的內生力,路徑優化

路徑優化,培育民營經濟新的內生力

企業重視人才

路徑優化,培育民營經濟新的內生力 第2張

智能生產車間

路徑優化,培育民營經濟新的內生力 第3張

國際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大會

一個區域的發展,產業是生命力,特色則是競爭力。

在吳江這片創新氣氛活躍的土壤上,最突出的產業特色在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活躍成爲蘇州乃至全省遒勁有力的雋永篇章。經濟新常態下,如何進一步彰顯特色?吳江從制度供給出發,佈局智能工業、開發資源集約利用大數據系統、緊抓機遇“走出去”,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練內功、求突破,全維度激活民營經濟的發展路徑,激發出新的內生力,讓民營經濟“脫胎換骨”。

今年首季,吳江新增民營企業2116家,同比增長43.85%。截至一季度末,全區民營企業總數高達49006家,註冊資本總額爲2350.99億元。

打造智能工業“升級版”

破解發展瓶頸和要素制約

走進盛虹集團紡絲車間,兩輛智能運輸車透過軌道來回運轉,將卷繞機上的絲餅分批裝載,送至搖臂機器人後,由搖臂機器人卸下絲餅、裝箱並送至下一車間。這是盛虹集團承擔研製的國內化纖行業首臺(套)國產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的一個環節。機器換人後,企業每條生產線節省用工127人,用工率減少34%,故障率也降低55.9%,產能提升33.06%。

這樣“機器換人”的場景在吳江民營企業的發展中已經全面鋪開。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紡織、電梯、光電通信、電子、汽車配件等行業的生產製造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吳江全區累計引進工業機器人數量超過3000臺(套),全區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約80,遠超全國平均水平(49)。

“智能工業是吳江製造實現彎道超車的最佳途徑。”吳江區相關領導表示,吳江要乘勢而上,鞏固和保持智能工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研究制定吳江智能工業的“升級版”,以智能工業全面崛起來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吳江出臺《關於加快全區智能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把智能製造分爲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裝備、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生產性電子商務等六大關鍵環節,推動企業由這些環節向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延伸。啓動實施智能工業發展“155計劃”,即三年內培育100家智能示範企業、500家試點企業,帶動5000家行動企業,以示範帶試點,以試點促行動。調整政策體系,將原來“大水漫灌”的政策扶持方式改爲“精準滴灌”,對納入六大關鍵環節的企業和項目重點扶持,提高對企業“機器換人”的扶持比例。據悉,過去兩年,吳江財政方面僅“機器換人”技改投入一項就兌現獎勵資金約1.3億元。

發展智能工業已經成爲吳江民營企業撬動轉型升級的可靠路徑。龍頭企業對標智能工廠,骨幹企業瞄準智能車間,中小企業試點智能製造關鍵環節,形成了良好的“梯隊效應”。當前,吳江區已建成8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1家省級示範智能車間,數量均位居全省縣市(區)前列。2016年,亨通光電等5家企業獲批國家工業強基、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等項目。今年,亨通、國望又分別入圍國家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和綠色製造項目,通鼎互聯等企業有望成爲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

智能工業爲吳江民營經濟提質增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乘着東風,吳江將繼續打造蘇州灣智能製造創新協同中心,實現區域優勢資源互補和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吳江智能工業的生態環境。在電子資訊、電梯、紡織、光電線纜等行業領域,加快樹立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製造標杆企業,制定智能製造標準體系。

“工業大數據”倒逼轉型

科學決策促進資源高效配置

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硬約束,吳江作爲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在全省“首織”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大數據網”,打破以往各部門“資訊孤島”的狀況,以畝均效益爲核心,對企業評價分類,掌握工業經濟執行的真實狀態,爲推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科學決策。

在“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資訊系統”平臺上,全區16766家工業企業當月最新統計出來的用地、用能、產出、排放等數據一目瞭然。橫向上,從全區層面、各鎮區角度、行業角度、企業規模等維度分析企業單位產出效益情況;縱向上,從年度、季度、月度等維度對比同期經濟增長情況。

系統開發第一步,是要弄清楚吳江每個企業的用地情況,到底單個企業佔用了多少土地?從2013年開始,吳江成立測繪小組,深入鄉鎮、摸清“家底”,以最新的技術進行實地勘察測繪,建立起企業用地數據庫,爲加快資源要素改革步伐打下了堅實基礎。

明確用地後,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身份證”的統一。企業在工商、國土、稅務、供電等各部門,均有各自的身份。爲了打通各個部門手上的數據資料,吳江狠下大力氣,把納稅人識別碼、企業註冊號、供電戶號等,經過篩選、識別、人工規整,並以組織機構代碼作爲每個企業的唯一代碼,並在此基礎上和其他部門的代碼匹配。截至2016年,吳江全區共有16766家企業被納入系統範圍,涉及用地15.12萬畝,對區內大、中、小、微所有企業全覆蓋。

逐步摸清了工業經濟的家底,轉型升級就有了依據。藉助系統,吳江排出了14個“兩高一低”行業作爲重點整治對象,制定專項行動計劃。三年累計關停不達標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183家,騰出土地19536畝,將有限的用地指標用於好項目、急項目。吳江還出臺全區工業轉型升級產業基金扶持政策,三年共發放新興產業、智能工業扶持資金超4億元。

運用系統加快分類評價,爲差別化政策落地提供支撐。當前,吳江正在爲每個企業進行“大體檢”,並將企業劃分爲ABCD四檔,分別採取優先發展、支援發展、提升發展、限制發展的政策。“這次體檢所依據的並非單純的畝均稅收、污染排放等,還會考慮到企業的品牌效應、科技含量、專利、進出口等情況,更爲科學合理。”吳江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對出現安全、環保違法違規行爲的企業進行降檔處理,直劃入D類,綜合運用差別化的水電氣價格、污水處理費等,“倒逼”其技術整改或淘汰退出。而A類企業將享受到城鎮土地使用稅、新增用能指標等多方面的支援。

搶抓“一帶一路”機遇

民企“走出去”步伐穩健

“去年年底,永鼎與孟加拉簽了一個‘大單’。現在我們團隊是在吳江和孟加拉兩頭飛,就爲把‘走出去’項目做好。”江蘇永鼎集團下屬專營國際工程子公司永鼎泰富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如此感嘆到。讓他們如此忙碌的項目,就是2016年10月14日,永鼎與孟加拉國簽訂的國家電網“EPC項目”,這次項目由中孟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簽約金額高達11.4億美元。

在吳江,積極“走出去”的民營企業遠不止永鼎一家。吳江現在覈準在冊的境外企業共有117家,遍佈全球六大洲的30個國家和地區,中方協議投資總額21.83億美元。

搶抓“一帶一路”機遇,大踏步“走出去”,龍頭企業“帶好頭”。作爲吳江民企的“領頭羊”,亨通集團確立了國際化發展戰略,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海外營銷技術服務分公司,在100多個國家完成註冊品牌商標,業務覆蓋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看到龍頭企業成功示範,吳江民企的眼光熱了,積極性一下子起來了。除了這些大型民營企業,吳江中小企業利用自身的技術和產品優勢,與國際巨頭合作,成功“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剛鬆防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防護服裝、防護面具、醫用紡織等產品的公司。該公司與康德樂、金佰利等國際知名公司合作,逐步掌握醫療防護領域的核心技術。剛鬆防護在美國註冊公司,在日本建設標準工廠和展示中心,拓展高端市場,鑄造自身品牌。

目前,吳江的絲綢紡織、電子資訊、光電纜、電梯等傳統企業有3萬多家,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具備在沿線國家設立生產基地、拓展市場銷售、發展工程承包的產能優勢。吳江的瓏蔓亭原是一家紡織公司,後在土耳其投資建設光伏電廠並順利運營,後繼還將投資水電領域,成功實現跨界轉型。

“今後,政府還將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發達國家市場,不斷加快國際化進程。”吳江區商務局副局長黃莉說,商務部門將科學運用政策工具,不斷完善商務支援平臺,凝聚涉外部門合力,營造支援參與“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氛圍,爲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輔導、金融保險和法律諮詢等專業化服務。

緊跟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如今,吳江民企“走出去”步入持續增長期,涉及的行業日益廣泛。今年上半年,吳江共設立對外投資企業4家,中方協議投資金額1.02億美元,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0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