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國土增綠如何更惠民

國家林業局日前發佈的《2016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完成造林678.8萬公頃,森林撫育836.7萬公頃。

國土增綠如何更惠民

在造林綠化面積提升的同時,我國森林提質增效取得了哪些新進展?國土增綠如何助力精準扶貧?如何讓生態產品更好地惠及民生?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

既要增綠更要增質增效

初春時節,四川攀枝花市內的馬坎片區,綠色植被已覆蓋大部分山地。

曾經,因爲坡度大、土層瘠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極差,這片總面積達1040.3畝的山地幾乎寸草不生。如今,這裏不僅佈滿了綠色植被,也充滿了產業發展的生機。這裏的荒山陡坡建起咖啡生產基地,濱河景觀帶動了休閒農業發展。

“乾熱河谷造林最困難,但是我們不怕困難,向這些‘硬骨頭’發起進攻,不僅把荒山荒坡綠化起來,同時未雨綢繆,對後續的產業配套和管護進行統籌安排。”攀枝花市國營林場總場岔河林場場長沙萬友說。

岔河林場的故事並非個例。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國土綠化和生態安全取得了諸多新進展。

張建龍介紹,過去的一年間,國家林業局透過加快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深入實施林業重點工程,積極開展森林城市創建,使造林綠化步伐明顯加快。

爲促進森林提質增效,國家林業局啓動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出臺森林經營規劃,推進森林經營,構建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2016年,新增5個森林經營樣板基地,完成森林撫育1.26億畝,建設國家儲備林1237萬畝。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6.4萬億元,同比增長7.7%,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340億美元。

張建龍同時表示,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森林資源雖有明顯增長,但總體上仍缺林少綠,森林生態安全問題依然突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繼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大規模開展造林綠化,增加森林資源總量。

林業扶貧將做到“四精準”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獨山縣都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國家林業局定點幫扶縣。荔波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6.02%,因其獨特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被譽爲“地球綠寶石”。獨山縣森林覆蓋率45%,林業成爲兩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這兩個縣的狀況成爲貧困地區生態資源環境的真實寫照。

在貧困地區,林地林木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依託。如何發揮林業的優勢和作用,推進精準扶貧和綠色惠民,成爲造林護綠中的一個關鍵。

“我國廣袤的林區、山區、沙區,有着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也集中了全國60%的貧困人口。這些地區既是發展林業的重點地區,又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張建龍指出,根據林業特點和優勢,要堅持“四精準”,開展林業精準扶貧脫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四精準”分別爲生態護林員精準落實到人,新增退耕還林任務精準落實到戶,金融扶持精準到產業發展和利益分配機制,定點扶貧縣脫貧摘帽時限要精準。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林業精準扶貧邁出新步伐,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20億元,全國落實生態護林員28.8萬人,帶動近百萬人口脫貧。退耕還林、國家儲備林建設等工程和項目重點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積極支援貧困地區發展木本油料、森林旅遊、經濟林、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35萬戶、110萬貧困人口依託森林旅遊實現增收。

“未來,還要充分發揮林業在扶貧攻堅中的關鍵作用,讓資源變資產,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要建檔立卡、精準扶貧,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爲護林員,在保護良好生態的同時實現脫貧增收,讓廣大邊遠山區的貧困羣衆與全國人民一起實現小康。”張建龍說。

建設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

在中國,隨着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市變得越來越擁擠,走進森林,呼吸清新空氣,養眼養心成爲一種時尚和潮流,森林康養休閒成爲引領休閒業的風向標,森林康養休閒產業聞風而動、快速興起。

面對百姓對於生態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林業應該怎樣主動適應新形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對此,張建龍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維護國家森林生態安全爲主攻方向,全面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持續改善生態狀況,不斷提升生態產品和林產品供給能力。

張建龍介紹,爲促進綠色惠民,國家林業局將推進森林進城,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化起來;推進森林環城,構建環城市的森林生態屏障;推進森林鄉村建設,打造鄉風濃郁的森林小鎮;推進森林城市羣建設,擴大城市間的生態涵養空間。

“同時,還將突出共抓大保護,全面保護生態資源,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森林、溼地、沙區植被和野生動植物等生態資源的保護。此外,在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的建設中,還要加快發展森林旅遊、木本油料、經濟林、竹藤花卉、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更好地實現綠色惠民的目標。”張建龍說。

(本報記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