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一畝田助推新農人變"靚"葡萄種植,痛點變亮點

中新網8月10日電 河北保定市滿城區有一位葡萄合作社長魏大憶,他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放棄高產,將畝產降了3000斤,收入卻增加2000元,重新載入了自己葡萄種植的成績單。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爲,在一畝田等電商幫助下,一大批以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爲代表的“新農人”發展迅猛,正在推動種植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爲各自領域的帶頭人,也嚐到了甜頭。

萬畝葡萄地碩果累累或面臨“無人來種”

河北省引進葡萄有逾1000年曆史,適宜的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使該省成爲我國優質葡萄的重點產區。近日,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南韓村鎮的葡萄現代農業園基地種植的3萬畝葡萄,已結碩果累累,預計在本月上市。

但在葡萄即將豐收的背後,當地已面臨農業“僵硬化”、農村“空心化”和農民“老齡化”問題。滿城區政協常委、林業局進階農藝師郜福祿專程找到近日向到訪考察的一畝田農業產業鏈保定峯會農技專家、採購商、種植戶一行,表達了此種擔憂:“當地種葡萄種植人員,目前男性多在50歲以上,女性多在40歲以上,10年之後,葡萄誰來種?”據介紹,勞動力不足已經被列入該區葡萄產業發展着力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對於當地來說,解決勞動力短缺,有兩個方向,一是增加勞動力數量,隨着城市化推進,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這條路顯然行不通。二是加快土地流轉,推進機械化生產,提高規模化經營管理水平,並推動先進技術的應用,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這也是當地選擇的方向。而土地流轉和先進技術應用推廣,都指向了一個羣體——以農業合作社爲代表的新農人。郜福祿也表示,“希望先進生產技術掌握在合作社手裏,由他們進行推廣。”

控產量調結構 畝產降3000斤收入增2000元

此次一畝田保定峯會選擇的考察地,就在位於南韓村鎮萬畝葡萄現代農業園區的憶農水果種植合作社葡萄園區,其社長魏大憶,就是新農人的代表。

痛點變亮點 一畝田助推新農人變"靚"葡萄種植

他中專文化,畢業後曾在部隊服役兩年,2010年申請成立了葡萄合作社。2015年開始,他開始小範圍進行土地流轉,擴大合作社葡萄種植面積,到目前共流轉土地300餘畝,使合作社土地面積擴大到一千餘畝。

魏大憶之所以大膽開展土地流轉、擴大合作社規模,是銷售渠道解決後給他帶來了信心。魏大憶介紹,最開始,在葡萄上市季節,組織人到河南、長沙等地跑市場,效果不理想,葡萄主要在本地銷售。2015年下載了一畝田APP,但一開始用得不多,當年銷量六七十噸左右,2016年,充分運用一畝田APP之後,當年葡萄銷量就達到了1000噸,其中來自一畝田的客商達到了40%,主要銷往廣東、浙江、江西等省。

土地流轉、合作社規模經營後,實現了統一購買、統一經營、統一銷售。“ 以前地塊小,澆地等種植環節投入成本比較大,這有一畝地,那一畝地,太費事了。而且分散經營的農戶參加技術培訓比較少,種植盲目,人云亦云。現在規模化經營後,人力投入澆地方面都節省,在規模經營後,合作社農戶收益增加,提高農戶種植和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魏大憶介紹。

爲提高葡萄品質,魏大憶對產量進行了控制,放棄高產,目前他的合作社葡萄產量畝產在6000斤左右,低於普通種植戶8000、9000斤的產量,但是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葡萄品質。“樹枝少,打藥好打,套袋、人工和肥料都省,而且能提前上市,雖然單價只貴1毛左右,但成本降低後毛利卻有很大增加,每畝可增收2000元。”魏大憶解釋。除了控制現有品種產量優化種植之外,他還試種幾畝低產高質的葡萄,計劃根據試種效果調整種植結構。

今年雨水較豐,因爲據葡萄上市不足一個月,病蟲害防治成爲了上市前的最後考驗,“因爲葉面光合作用對葡萄的營養和外觀都十分關鍵。”言語間,已流露出這位新農人紮實的技術積累。但他的忙碌週期可能會變長,爲延長葡萄供應週期,增加收益,他引進種植了50畝左右設施種植的早熟新品種試種,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

電商助力新農人成長 引領葡萄種植結構調整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爲,新農人發展態勢迅猛,正在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據一畝田公共事務副總裁彭南峯曾在中國農產品電商聯盟舉辦的2017年上半年全國農產品電商形勢分析會上介紹,一畝田正涌現出大量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青年、退伍軍人等新農人,透過電商平臺在把自己的農產品銷售出去的同時,還解決了當地滯銷難題。同時新農人不僅擴大種植規模、成立合作社,透過電商來推進產地端的組織化、規模化,甚至還對當地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解讀農村創新創業浪潮時曾表示,“我到很多農村去看了創新創業的農場和合作社,確實讓人耳目一新,這是農村過去很少見到的。”

不同於以往峯會,此次保定峯會沒有專門安排產銷對接環節,而是以傳授知識、能力爲出發點安排課程和考察交流,一畝田希望爲新農民、新主體、新農人提供創業服務,助其成長,以他們爲抓手,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發揮引領作用。

電商並不是僅僅是賣出農產品的渠道,對於有想法的新農人來說,還是學習新知,開拓視野的工具。電商既可以縮小農村與城市的資訊差距,更可推動新農人成長,縮小人才差距。新農人對當地情況瞭解,在掌握電商和先進農業技術和管理技能之後,將更快帶動當地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農業產業,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和升級,有望爲全國將近一半人口謀得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