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熱點/列表

外資撤離中國的危害,外資撤離中國的原因

近些年,由於中國經濟不景氣,外資紛紛撤離中國,例如外國優衣庫、耐克、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紛紛關閉在中國工廠,跑到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外資撤離中國的原因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與此同時,外資撤離中國的危害是巨大。

外資撤離中國的原因 外資撤離中國的危害

外資企業忍痛放棄在中國深耕多年的產業鏈,忍着解散員工需要支付鉅額賠償的痛苦,斷然撤離中國,顯然是事出有因。外資撤離中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大致可歸納爲如下幾點:

1、人工成本持續高漲

2001年產業工人工資五六百元,不僅低於東南亞國家,而且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工人工資的1/20-1/30。現在工資普遍達到三、四千元,五險一金”更是佔到工資總額的40%-50%,企業負擔沉重。比如外企要養一名月薪10000的員工,實際上企業每個月需要爲這名員工支付14628元。中國大陸不僅工資遠高於東南亞,而且社保繳費是東南亞國家的4.6倍。

2、新老工人基礎迥異

上世紀90年代,外資企業之所以拋棄東南亞而選擇到中國投資,一個主要優勢在於第一代農民工特別能吃苦耐勞,而且具備老闆們非常看重的忍耐與服從精神。加上1980-1990年中國實行科教興國戰略,爲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基礎教育非常紮實的產業工人。

外資撤離中國的原因 外資撤離中國的危害 第2張

而新一代的工人則迥然不同,不服從安排、不肯吃苦、好逸惡勞、容易衝動等特質已成爲他們的新標籤。近年來,年輕工人因爲被主管批評幾句便舉刀相向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

3、經營風險越來越大

由於新一代產業工人注重維護自身權益,且多以自我爲中心、好衝動,導致企業經營風險日益加大。2012年12月在廣東汕頭陳店一家制衣廠打工的26歲湖南青年劉某,因爲被工廠老闆押着3000元薪水要不回來,點燃了打工的廠房,導致14名無辜者死亡。

2014年9月10日,東莞臺資蘋果代工廠萬士達中秋不發月餅和獎金,導致數千工人舉行罷工並堵塞公路的事件。

2014年10月,印尼金東紙業800選紙工人因爲未上調工資發生罷工事件,員工堵住廠門導致生產停工。直到資方被迫答應工人條件後,罷工事件才得以平息。

4、地緣政治風險加大

隨着中國的崛起,與周邊國家的摩擦越來越劇烈。南海局勢升溫、釣魚島事件的發酵,導致國內政治風波不斷。反日遊行時打砸日車的行爲令在華外資企業膽戰心驚。萬士達罷工工人甚至提出收復臺灣等七點要求,數月之後臺灣總公司勝華科技宣佈大陸的三家大型工廠破產倒閉。

5、納稅政策引力縮減

2007年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外企稅收從15%提升到25%,也是導致外資撤離的一個因素。近些年來,中國的環境污染、高房價、高物價等使得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外資撤離中國的危害有很多,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呢?當經濟減速時,外資撤離趨勢很難避免,這必然對國際收支和經濟穩定帶來影響。

嚴酷的事實也正在告訴我們,外資撤離的影響大到不可想象。2014年,櫻達電器突然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聯建科技輝煌時有員工兩萬多人,倒閉時3000多名員工失業。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兩家工廠倒閉造成7000人失業。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宣佈關門停產,該公司數千名員工失業。

不僅外資撤離,整個中國製造業都面臨着困境。有專門研究中國製造業的人士悲觀預測,更密集更大規模的製造業倒閉潮很可能會在2016年1月至2月中旬爆發。因爲在春節前夕,正是企業支付供貨商貨款及員工工資的高峯期。

曾幾何時,“中國製造”曾是國人的驕傲。憑藉成本低廉等優勢,中國曾一度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資中國製造業,人口紅利也曾一度支撐了中國經濟發展。風雲變幻,現在,“中國製造”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機,越來越多的人們對中國製造業的前景表示悲觀。

2016年的中國製造業,肯定要面臨更大挑戰。若放任倒閉潮、失業潮在神州大地肆虐,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四座大山的壓迫下,很多中國人的命運將被改寫。

外資撤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外企撤離潮引發了中國社會各界擔憂,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當口,外企撤離對中國經濟確實帶來不利影響:一方面,中小微企業不景氣,就業壓力本來較大,而外企撤離無疑推高了國內失業率。另一方面,目前財稅增長創歷史新低,而外企撤離無疑又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此外,外企撤離也會在國際上帶來負面影響,使一些外企誤以爲中國有意驅趕,給後期外資進入中國帶來影響。

從長遠看,外企撤離中國並非壞事。首先,它給中國家電等製造業留下足夠空間,在短期內失去了強有力競爭對手,爲國內製造業帶來更多市場機遇。因爲地緣關係增加運費和國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需繳關稅,外企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必然造成價格上漲,競爭力會有所下降。

其次,外企撤離後,一部分高精尖技術、管理人才進入中國製造企業,爲中國企業技術更新和改造輸送了合格人才,爲生產高精尖產品蓄積了能量。同時,先進管理技術和管理理念也會對中資企業帶來很大觸動甚至是革命,將對推進中國製造業技術進步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外企撤離主要爲勞動力密集和低成本低端家電製造業,從某種意義上說,既可解圍中國製造業用工不足,也可減少環境污染。微軟諾基亞、松下等國際知名企業撤離中國的生產能力絕大多數都是低端製造,也是中國下一步需要調整的產業,對優化中國產業結構具有一定作用。

第四,對中國政府提了醒。一方面,各級政府到了該靜下心來爲中國製造業做點實事的時候了。應將精力從扶持房地產、政府各類政績形象工程中解脫出來,下決心擠掉經濟泡沫,防止虛擬經濟膨脹,才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

當下,應出臺更多優惠扶持政策和激勵政策,確保稅收、貸款利率、財政補貼等優惠財稅政策進一步到位,讓中國製造業走出經營困境,無疑具有喚醒中小微製造業復甦作用。另一方面,外企撤離也向中國企業昭示,在勞動力成本日益高企大環境下,要生存發展,再也不能走傳統制造業老路,應加快推進技術更新和改進,讓技術革命永不停歇,才能不斷降低生產成品,提高產品競爭力,使生產經營立於不敗之地。

第五,外企撤離,可讓中國政府進行系列深層經濟政策思考,推出更利於加快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戰略決策和規劃,比如對計生政策、對產業規劃、對企業走出去等重大經濟戰略進行重新定位。如適當調整人口生育政策提供較爲充足勞動力、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

對產業重新規劃佈局,要求製造企業向世界高精尖看齊,發展相關產業緊跟世界科技潮流和把握世界消費趨勢,確保製造產業時代性和先進性。同時,鼓勵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企業走出去,從而擴大中國製造業在世界市場佔有份額,爲中國製造業參與世界競爭、分享世界經濟發展紅利和分散經濟風險奠定基礎。

此外,尤須指出的是,外企撤離更能迫使中國政府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雖然外企撤離有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以及外企產業效益下滑等多種因素,但與這些年中國高房價、高物價、高污染等造成生活成本提高、影響正常生活有一定關係,尤其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服務意識淡薄,投資興業審批手續繁雜,這些都讓企業和投資者難以長期承受。

加之,被質疑爲選擇性反壟斷等執法行爲,都成爲外資撤離中國的原因。因而,目前在住房、物價、環境治理等方面加大力度,改善生活環境;並進一步加大行政審批精簡和下放力度,提高行政辦事效率、監管效能,改善經濟活動環境,才能再次增強中國吸引外資能力,爲歐美等製造強國企業的高端產品進入中國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