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黃耆的功效作用

黃耆

黃耆的功效作用

(《本經》)

【異名】戴糝(《本經》),戴椹、獨椹、蜀脂、百本(《別錄》),王孫(《藥性論》),百藥綿(侯寧極《藥譜》),綿黃耆(《本草圖經》),黃芪(《綱目》),箭芪(劉仕廉《醫學集成》),土山爆張根(《新疆藥材》),獨根(《甘肅中藥手冊》),二人擡(《遼寧經濟植物志》)。

【來源】爲豆科植物黃耆或內蒙黃耆等的乾燥根。

【植物形態】①黃耆,又名:膜莢黃耆、東北黃耆。

多年生草本,高50~80釐米。主根深長,棒狀,稍帶木質。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或多少被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6~13對,小葉片橢圓形、長橢圓形或長卵圓形,長5~23毫米,寬3~10毫米,先端鈍尖,截形或具短尖頭,全緣,上面光滑或疏被毛,下面多少被白色長柔毛;托葉披針形或三角形。總狀花序腋生,具花5~22朵,排列疏鬆;苞片線狀披針形;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鐘形,萼齒5,甚短,被黑色短毛或僅在萼齒邊緣被有黑色柔毛;花冠淡黃色,蝶形,長約16毫米,旗瓣長圓狀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和龍骨瓣均有長爪,基部長柄狀;雄蕊10,2體;子房被疏柔毛,子房柄長,花柱無毛。莢果膜質,膨脹,半卵圓形,長2~2.5釐米,直徑0.9~1.2釐米,先端尖刺狀,被黑色短毛。種子5~6粒,黑色、腎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於向陽山坡或灌叢邊緣,也見於河邊砂質地或平地草原。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②內蒙黃耆

形態極似上種,主要區別爲小葉較多(12~18對)較小,小葉片通常爲橢圓形,長4~9毫米;子房及莢果光滑無毛,莢果寬11~15毫米。

分佈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等地。

以上兩種植物的莖葉(黃耆莖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TAG標籤:青海 內蒙古 四川 黃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