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曾聞惡臭至暈舌頭髮,"聞臭師"給臭味"定罪"

惡臭污染,屬於大氣污染,直接影響着城市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質量。近些年,惡臭污染逐漸成爲重要環境問題之一,而這也催生了一種新鮮的職業——聞臭師。在青島市環保局,有13位“聞臭師”,他們用鼻子捕捉鑑定島城空氣中的臭氣濃度,他們的生活與香菸、美酒、香水無緣,他們只能在實驗室裏默默工作,他們的正式稱呼其實是“嗅辨員”。5月11日,記者走進青島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嗅辨室,探訪嗅辨員們在工作生活中不爲人知的故事。

"聞臭師"給臭味"定罪" 曾聞惡臭至暈舌頭髮

島城最年輕“聞臭師”28歲

11日下午,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嗅辨室裏,江文衝正在對一批新採集到的樣氣進行稀釋配氣,他的手邊,放着一本已經被翻得卷邊的《惡臭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

“‘聞臭師’是社會上對我們的俗稱,我們的正式職業名稱其實是嗅辨員,是要考取嗅辨員證才能上崗的。”江文衝告訴記者,雖然是新興職業,嗅辨員的入職條件卻相當苛刻,“年齡不能超過45歲,不能抽菸、喝酒,不能有鼻炎,女性不能化妝、噴香水,日常飲食要少吃辣或者不吃辣。”江文衝告訴記者,他今年28歲,2012年首次考取嗅辨員證,2015年透過3年一次的審覈考試,是目前青島市最年輕的嗅辨員。

考取嗅辨員證,也並非易事,要過筆試和現場嗅辨兩大關。據江文衝回憶,現場嗅辨要聞出花香味、甜焦糖布丁味、汗臭味、成熟水果味、糞便臭味等不同氣味,“這些氣味被稀釋得幾乎嗅不到,還要辨別出是什麼氣味,很多人都在這一關被刷下去了。”江文衝稱,嗅辨員證每隔3年還要審覈考試,如果抽菸、鼻咽發炎或者嗅覺退化,將會被取消資格。據青島市環保局介紹,目前在職的持證嗅辨員共有13名,他們的嗅辨結果均具有法律效應。

"聞臭師"給臭味"定罪" 曾聞惡臭至暈舌頭髮 第2張

嗅覺超常的人並不能做嗅辨員

惡臭污染,是指環境中的異味達到一定程度時,會使人感覺不愉快,甚至會對人產生心理影響和生理危害。目前,環保部門將惡臭污染劃爲大氣污染的範疇。那麼,環保領域的監測儀器技術日新月異,爲什麼還要靠人的鼻子來嗅辨臭味呢?

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嗅辨員張婷婷對此解釋稱,惡臭往往是多組分、低濃度、低沸點各種氣體物質的混合物,惡臭物質具有閾值低、感覺強度與污染物濃度對數相關的特點,因而在監測方法、擴散規律、控制技術選擇方面不同於常規大氣污染,作爲一種感官污染,對惡臭污染的判斷,必須靠人的感覺。

“很多人包括我們的親戚朋友都認爲,我們是靠鼻子工作的,嗅覺肯定超級厲害,其實這是一個誤會。”江文衝說,嗅辨員的工作目標,是弄清楚臭氣濃度,與監測儀器檢測原理不同,他們的嗅辨,更像是一個統計學過程。“採集來的臭氣樣品要進行稀釋,由6名嗅辨員來嗅辨,每人每次嗅聞3個袋子,這3個袋子裏只有一個裝有稀釋的臭氣。臭氣樣品要被稀釋多次,直到嗅辨員聞不出來爲止。嗅辨員嗅辨出的正確率、臭氣稀釋倍數等統計出來後,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公式,得出臭氣濃度閾值,就能判斷是否超標。”所以,江文衝稱,嗅辨員的鼻子要處於嗅覺的大衆水平,才能客觀地判斷臭味是否構成污染,“嗅覺超常的人,還不能幹我們這行呢”。

"聞臭師"給臭味"定罪" 曾聞惡臭至暈舌頭髮 第3張

實驗室纔是他們唯一的“舞臺”

作爲一個新出現不久的行業,嗅辨員們揹負的“誤會”還有很多,比如,大家一提起“聞臭師”,腦中首先呈現的畫面就是他們到各種臭氣熏天的地方去聞味兒——垃圾堆、臭河道、污水廠,甚至廁所。但其實,他們只在、而且是隻能在實驗室裏默默工作。

“爲什麼說只能在實驗室裏呢?中國有句古話,‘久居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要想準確地嗅辨,必須要在潔淨的空氣環境裏進行。”江文衝告訴記者,每次有嗅辨任務,他們都會提前一兩天接到通知,隨後就再也不能去味道濃烈的地方,以免自己身上沾染上氣味帶到實驗室,也避免嗅覺出現疲勞或者混淆。

因此,實驗室纔是嗅辨員們的“舞臺”,環保部門的執法人員先將異味氣體進行採集,再送到實驗室讓嗅辨員們嗅辨,如果確認臭味濃度超標,再由執法人員責令污染源限時治理,從而淨化環境。

"聞臭師"給臭味"定罪" 曾聞惡臭至暈舌頭髮 第4張

曾聞惡臭至暈,曾聞異味舌發麻

記者採訪得知,嗅辨員們的嗅辨任務中,有70%左右是企業廢氣,其餘的是居民的投訴舉報,比如,居民投訴稱小區有液化氣味,懷疑是液化氣泄漏。

環保領域對惡臭的定義,是“凡是能產生令人不愉快感覺的氣體的統稱”,作爲靠感官來工作的嗅辨員,他們每個人都有那麼幾次“終生難忘的體驗”。

江文衝回憶稱,2013年,他嗅辨了一個臭氣樣品,“那是糞便臭味,聞了一下就衝腦子了,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真的明白了什麼叫‘令人作嘔’,聞一下都不想再聞第二下。”然而,出於職業信仰,江文衝堅持完成了嗅辨任務,“接連好幾天,鼻孔裏都回蕩着那個臭味兒,至今難忘。”

張婷婷的回憶更有幾分驚險,去年,她接到的嗅辨任務是疑似液化氣泄漏,“第一次稀釋後嗅辨,聞了一下突然感覺舌頭髮麻,然後聞哪兒都是那個味道,就等於嗅覺疲勞了,只能終止任務。”張婷婷說,聞臭對身體是有危害的,因此,對於孕產期、哺乳期的女性嗅辨員,市環保局都會格外照顧,不安排嗅辨任務。

嗅辨員是這樣“聞臭”的

11日下午,記者在嗅辨室裏目睹了嗅辨員的工作過程。

當臭氣樣品送至實驗室時,由一名嗅辨員進行稀釋配氣,由6名嗅辨員進行嗅辨。

第一次稀釋,配氣的嗅辨員準備了18個嗅辨袋,每3個一組,共6組。嗅辨員先將18個嗅辨袋分別充入3升潔淨空氣,然後抽取100毫升樣品臭氣,注入每組3個嗅辨袋中的1個。

稀釋完成後,由6名嗅辨員嗅辨,並報出嗅出臭氣的袋子的標碼,以供後期統計計算。如此稀釋多次,嗅辨多次,直到嗅辨員嗅辨不出異味爲止。

將嗅辨員報出的標碼統計出正確率,與稀釋倍數等要素經過公示運算,得出臭氣濃度閾值。這個閾值沒有單位,只是一個數值,將數值對比指標範圍,超出範圍的即判定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