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爭當綠色,【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牢記囑託

山重重,水重重,雲淡風清洗碧空,啼鶯伴道中。走進麗水,綠水青山盈目,讓人心曠舒懷。

【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牢記囑託,爭當綠色

這裏是浙江“生態大花園”、華東生態屏障、國家生態示範區:山是江浙之巔,有江浙第一、第二高峯,海拔千米以上山峯3573座;水是六江之源,甌江、錢塘江、飛雲江、椒江、閩江、賽江發源於此;森林覆蓋率80.79%,居全國第二。

對這片佔浙江陸域面積六分之一的綠水青山,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尤爲關切。主政浙江期間,他八到麗水,稱讚這裏“秀山麗水,天生麗質”,並留下諄諄囑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爲如此”。

10多年來,牢記習近平的囑託,在“八八戰略”指引下,麗水踐行“兩山”重要思想,爭當綠色發展的探路者、模範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3年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去年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全省第一,其中農民收入增幅已連續8年全省第一,九縣(市、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萬元。

肩負“尤爲如此”的政治擔當,履行好生態保護第一責任

走出麗水高鐵站,在站前廣場會看到一個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點。現場辦張卡,就能租輛電動汽車暢行麗水。這是麗水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麗水,已有600輛分時租賃電動汽車奔跑在城鄉,今年還將新增1000輛。每投放一輛分時租賃電動汽車,可以減少6輛私家車的使用,每年減少碳排放20噸。這一全省首創項目已在麗水全市布點201處、充電車位1565個,覆蓋蓮都區所有鄉鎮(街道),並延伸到龍泉、縉雲、雲和、松陽、青田、遂昌等6縣(市)。

習近平當年在麗水調研時指出,生態是麗水最大的優勢,“只要你們守住了這方淨土,就守住了‘金飯碗’”。

麗水歷屆市委、市政府以“尤爲如此”的擔當精神,將生態保護作爲第一責任、政治責任,牢牢守住生態良好這個底線。

從2003年確立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綠色興市“三市並舉”發展戰略,到2016年提出打造全國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雙示範區”,麗水不斷拉高生態文明建設標杆。

規劃上嚴控。1.73萬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積分爲禁止准入區、限制准入區、重點准入區和優化准入區,其中95.8%的市域面積劃入自然生態紅線區、生態功能保障區和農產品環境保障區,強化紅線管治,從源頭保護生態,並要求工業集聚進園區、園區工業生態化。

制度上嚴管。2008年在國內率先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綱要,建立了一整套從生態管控、審計到考覈、問責的制度體系。

行動上嚴治。2014年在全省率先出臺生態工業發展負面清單,3年來否決高污染、高排放項目170多個,相繼開展合成革、不鏽鋼、鋼鐵、閥門、鑄造等行業整治,不惜因此減少年工業產值100多億元。3年來,重工業佔二產比重累計下降10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水平處於全省前列,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60%。

“治水、治氣、治土、治山”。今年全面消除劣Ⅴ類水;市區空氣常年優良率超過95%,穩居全國前十;率先實現省級生態縣全覆蓋,雲和等四縣成爲國家級生態縣,生態文明總指數全省第一。

守住這方淨土,麗水未負重託。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踐行“尤爲如此”的高要求,抓好綠色發展生態惠民第一要務

“1929”——對不少麗水乾部來說,這個數字有些特別。

在麗水市委黨校今年春季開學典禮上,市委主要負責人說,2016年麗水GDP達1200億元,是2011年的1.5倍,和自己比進步很大;但是,去年全省各縣(市、區)中最高的蕭山區是1929億元,“1929”正好是江浙第一高峯——龍泉鳳陽山黃茅尖的海拔高度。一個市不如一個區,差距也相當大。2013年省委對麗水作出“不考覈GDP、不考覈工業增加值”的決定,是鼓勵麗水輕裝上陣聚力綠色發展,不等於麗水不要GDP。麗水要從後發這一最大的市情和生態這一最大的優勢出發,走綠色發展、科學趕超之路,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爲經濟發達省份浙江的“最大一片綠水青山”,麗水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探索對全省乃至全國都頗有意義。

綠水青山不會自動帶來金山銀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旅融合,就是麗水轉化“兩山”的一把“金鑰匙”。

端午時節,正是枇杷上市時。在街頭水果店裏,有“麗水山耕”品牌的白枇杷,30元一斤;旁邊的外地紅枇杷,9元一斤……

“麗水山耕”,是麗水市政府2014年主導推出的全國首個地級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麗水山好水好空氣好,全市擁有824個無公害農產品、186個綠色食品、254個有機農產品,但品牌過於分散,難以形成市場話語權。“麗水山耕”以“生態化生產+品牌化運作+電商化銷售”的方式,實現了“量價齊升、收入倍增”。兩年多來,全市已有520個農產品加盟“麗水山耕”,累計銷售超過30億元,平均溢價33%。到2021年,全市將建成海拔600米以上“麗水山耕”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100萬畝。

山貨走出了山門,“山景”也變成了“錢景”。麗水近年來透過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業園區化、農村景區化,讓生態精品農業園區、農業景觀帶、家庭農場變成旅遊目的地,精品農產品變成旅遊地商品,農房變成農家樂、民宿。

大山深處的龍泉寶溪鄉山清水秀,是甌江、錢塘江、閩江的發源地之一。過去,小作坊淘洗瓷土污水直排,寶溪一度變成“牛奶溪”。村幹部帶領大家治水,換來一溪清流。

看中寶溪的生態環境,隈研吾等11位國際建築大師來此舉辦國際竹建築雙年展,留下了15座各具特色的竹建築。去年,11萬人次的遊客來寶溪旅遊,全鄉因此辦起了50多家民宿。

繼種植業、養殖業、外出務工“老三寶”之後,農村電商、來料加工、農家樂與民宿,成爲麗水農民致富“新三寶”。2016年,全市農特產品網上銷售65.88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全市農家樂、民宿營收23.3億元,比上年增長40.6%;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9元,比上年增長9.7%。

綠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力,不僅體現在一、三產業,也體現在第二產業。麗水工業用地面積僅佔市域面積的0.64%,生態要求又格外嚴格。螺螄殼裏要做道場,必須聚力發展生態工業。

走進龍泉生態產業園,四川科倫藥業投資10億元的國鏡藥業異地遷建項目主體建築已基本完工。這個項目將於年內投產,建成後每年可實現產值20億元、利稅1億元。

說起爲何佈局龍泉,項目負責人說,國鏡藥業生產大輸液產品,對空氣和水的質量要求特別高。在龍泉,企業水淨化成本要低50%,空氣過濾系統的濾芯在外地是一年一換,在龍泉用四五年還不用換,科倫藥業全國有32家生產基地,要數龍泉的基地生產成本最低。

2016年,麗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27.7%。和發達地區相比,這個數據並不起眼,但其中近20個百分點的提升,來自過去的5年。

追求“尤爲如此”的高境界,走向環境、經濟、生活的美美與共

麗水“九山半水半分田”。長期以來,麗水人對大山的感情是複雜的,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但也束縛了他們闖蕩世界的腳步,千百年來只留下了一聲嘆息:“窮在山上,苦在路上。”

這幾年,麗水的交通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康莊公路”,金麗溫高鐵開通……交通的改善推動了人流、物流等的集聚,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創造了必要條件。

筧川村,距金麗溫高速縉雲出口兩公里、距縉雲高鐵站7公里。去年,當地遷菇棚、拆豬棚,拾掇出500多畝土地種上鮮花……村民們說:“交通方便了,我們筧川花海才這麼紅。”

近年來,麗水一批“候鳥式”養生養老基地漸顯雛形,一批“鄉村創客”集聚區正在打造。麗水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說,一個城市所能集聚的有較高消費預期、較強創業願望的動態人口越多,就越有競爭力。要善用現代交通助推現代服務業發展,謀取更多由動態人口帶來的消費紅利。

綠水青山從自然資源變成創富資本,山已不是那山,水也不是那水。人和自然的關係變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回鄉投資梯田旅遊的青田人鄒仁愛說:“以前回鄉,真的找不到可以投資的地方。現在回來,青山綠水,處處是優質資源。”

景寧畲族自治縣大均鄉,山清水秀林密,近年來興起畲鄉生態遊。在杭州“樓外樓”幹了6年主廚的潘麗勇,2016年放棄杭州的高薪,回村開起農家樂。今年春節,有遊客不遠千里而來,只爲了再嘗一嘗他的“惠明蝦仁”“小溪醋魚”……

在麗水,有越來越多的人返鄉,開展“拯救老屋行動”,實施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程,投身“休閒+創業”產業。從走出大山到重回大山,這不是人生的循環,而是歷史的進步。他們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小確幸”,也帶動家鄉變成了農家樂村、民宿村、生態農業村……

省有關部門的調查顯示,全省11個設區市中,麗水生態環境質量公衆滿意度連續9年第一,食品安全公衆滿意率連續8年第一,新農村建設農民滿意度連續5年第一,社會道德環境公衆滿意度連續4年第一,“五水共治”滿意度、羣衆安全感滿意率連續3年第一,民生改善滿意度連續兩年第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給麗水人帶來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也賦予他們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在法國巴黎楓丹白露的巴比鬆,誕生了一個“畫我家鄉、走向自然”的巴比鬆畫派。米勒、柯羅當年絕對想不到,100多年後,他們會在中國浙江的一個小鎮激起歷史的迴響。

甌江之畔的古堰畫鄉,風景如畫,這些年吸引越來越多的畫家來此寫生,形成了“麗水巴比鬆”,並帶動了旅遊,富裕了農家。

2015年,蓮都區與巴比鬆市結爲友好城市,還在法國舉辦了聯合畫展。法國國家美協主席雷米·艾融說,在蓮都,寫生創作與大自然得到了完美融合,也很好地提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臺……

從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到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麗水雖然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但在人類走向生態文明時代的今天,她如畫的青春纔剛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