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熱點/列表

明年不再招,北影相聲本科班成絕唱

北影第一屆相聲本科班纔開課幾個月,當時馮鞏等人負責招生和開學報名的熱鬧情景還歷歷在目,這就從明年的招生計劃中銷聲匿跡,此舉被廣泛地抨擊爲太沒有“長性”。

北影相聲本科班成絕唱 明年不再招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的相聲本科班只招一屆已成絕版?12月13日,當相聲班並不在明年北影招生計劃中的消息傳出後,人們便開始議論紛紛。學校給出的答覆是此班“不能年年招”,潛臺詞是相聲人才存在供大於求的危險。

這便有趣了:一邊是有人喊相聲人才緊缺,一邊卻有人喊“夠了夠了!”那麼相聲界究竟是後繼乏人,還是供大於求,筆者進行了調查探訪。

北影相聲本科班成絕唱 明年不再招 第2張

北京電影學院

相聲新人多 畢業等於失業

北影第一屆相聲本科班纔開課幾個月,當時馮鞏等人負責招生和開學報名的熱鬧情景還歷歷在目,這就從明年的招生計劃中銷聲匿跡,此舉被廣泛地抨擊爲太沒有“長性”。

可北影自有理由,他們說相聲班學生具有藝術類人才培養的高端性和小衆性的特點,所以不能年年招。他們還舉例說,這年頭遍地是導演,可每年哪有那麼多戲可被執導呢?去年北影的導演系就審時度勢地停招了一屆,可謂英明。

然而,天天在喊“後繼乏人”的相聲界,真的一眨眼就到了新人“過剩”的地步了嗎?據筆者瞭解,目前全國開設相聲班的藝術院校主要有北方曲藝學校、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三家。前兩家是常年招生,北方曲藝學校每年中專和大專的相聲班就一共要招一百多人,中戲相聲大專班每年招 25人,如果加上北影相聲本科班的20人,那麼一年可向相聲界輸送150個左右的新人(還不包括走傳統拜師路線的人)。不過,這些新人一入社會便大多石沉大海。

相聲的根子在北方。可目前北方地域體制內相聲新人的招聘非常少。相聲人才的重鎮中國廣播說唱團已多年沒有公開招人了,而隨着相聲的不景氣,一些地方曲藝單位的招聘名額也在年年減少。找不到“鐵飯碗”,新人們便無奈地向德雲社這些私營的相聲團體示好,怎料對方又盛行“家長制”,員工利益不能得到完全保障。

於是就剩下兩條路,一條是成立自己的相聲團隊,一條是做到南方發展的“南漂”,無論哪一條都很艱辛。筆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在這個國家,每年對相聲新人的需要量不會超過100人,這顯然是供大於求了,不少人畢業就等於失業。

北影相聲本科班成絕唱 明年不再招 第3張
相聲

相聲人才少 教育再成軟肋

當然也有創業成功者。在北京除德雲社之外,人氣同樣不可小覷的一家相聲團體叫“嘻哈包袱鋪”,此鋪兩位老闆高曉攀和賈旭明就是中戲相聲班的畢業生,事業做得有聲有色。上海的“海上相聲大會”合夥人王高飛就是北方曲藝學校相聲班的畢業生,他去年經一位名師提攜現在也發展得不錯。另外在相聲市場上,還有一批“草根”來分一杯羹。比如上海最富人氣的私營相聲團體“相聲會館”,老闆鄧濤原先就是一個廣告人。

但據筆者觀察,新人之中能成爲相聲人才者依然十分寥寥。這些小團體除了少數幾個已做大的之外,有很多還掙扎在生死線上,爲了活下去,他們什麼都說,只要聽客敢聽,他們就敢說。如此,創作的段子就難免流於粗糙,有時還弄出些“三俗”(庸俗、低俗、媚俗)的問題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儘管新人供大於求,但相聲界依然後繼乏人。

於是有人開始質問相聲教育的問題。中國曲藝家協會黨組書記姜昆幾天前在上海說,所謂相聲人才就是“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可從現在的學院派教育來看,可謂創新有餘,繼承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