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

當前位置 /首頁/養生/健康養生/列表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在炎熱的夏季裏,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養生專家提醒大家,想要安全健康度過夏季,一定要多瞭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常識。

  夏季宜食清淡多吃瓜類

夏季里人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

夏季應該避免使用過多辛辣的食物,因爲夏季裏陽氣盛,過多辛辣食物會助陽出現內熱盛。另外,油膩、煎炸類食品也儘量少吃。應多食用清淡的食物,水果、蔬菜必不可少,最好多吃一些瓜類食品,包括西瓜、香瓜、西蘭瓜、黃瓜、冬瓜等。

  夏季午睡半小時左右

夏季晝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較大,容易產生疲勞,也容易犯困。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夏季裏天氣炎熱,很多人晚上睡不好覺,因此用午睡來補充有益於身體健康,可以保持充足的精力,建議人們每天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午睡。當然,午睡時應避免受較強的外界刺激,因爲入睡後肌肉鬆弛、毛細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易患感冒或生其他疾病,也應注意免受風寒。

  夏季不宜“快速冷卻”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外出歸來或是運動完後,爲儘快消汗除熱,往往喜歡衝冷水浴來“快速冷卻”。但由於人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如“快速冷卻”,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於體內,引起高熱。同時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應先讓其出汗,帶走身上大量的熱,然後再採取清涼措施。

很多人運動後就都覺得渾身出汗難受,於是急忙大量喝冷飲或者吃冰棍,覺得這樣非常“爽”,可以有效解暑。其實不然,這樣對身體傷害非常大,不僅容易產生急性腹瀉,而且對身體的肺部、肝臟等都有損害。

  夏季保持身心愉悅

夏季裏,人們大多感覺到情緒煩躁、心神不寧、睡眠不好等,因此容易產生心神受傷。在中醫的養生理論中,早就有“夏季宜養心”的說法!

暑熱天氣裏,人們容易出汗。中醫理論裏有“汗爲心液”的說法,夏季裏,人們毛孔張開,汗液也比其他季節較多,汗出過多導致體液減少而傷津,引起脣乾口燥、大便乾結、尿黃、心煩悶亂等症狀。

因些,需要了解以上夏季養生的一些小常識,幫助你健康安全度過火熱的夏季。

1、慎起居。夏季人體心火旺,肺氣衰,且太陽升得早,因此應晚睡早起。同時由於中午氣溫高,不宜外出,爲了補充夜間睡眠不足,中午應適當午睡。由於夏天暑熱外蒸,毛孔開放,汗液大泄,此時機體最易受風寒侵襲,因而不可在露天、涼臺或樹下睡覺,以防因風寒溼邪侵襲而生病。

2、調飲食。夏季因胃納差,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瓜果、雞蛋、豆製品等,可適當吃一些粗糧,以補充更多的維生素B。少吃大魚大肉等油膩食品。由於夏天喝水多胃液被沖淡,降低了胃液的殺菌能力,因而最易導致胃腸道傳染病。同時由於夏季食物容易腐敗,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

3、防中暑。由於天氣潮溼悶熱,汗孔宣泄不暢,機體散熱困難,餘熱大量積蓄而引起中暑。因此要避免在烈日下長期工作,勤洗澡,勤換衣。熱水洗澡能祛暑除溼。

4、養津液。按中醫的理論,盛夏最易"大汗傷津",傷津之後,由於"氣隨津泄"而導致氣衰。因此要多飲水,出汗多時要飲淡鹽水。夏天可用中藥五味子掏碎煎服,代茶飲用,治"氣虛不斂,口渴多汗"。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的理論,夏天是治療秋冬病症的有效時機。一些因陽氣虛弱而在秋冬季節發作的疾病如慢性氣管炎、哮喘等,可在伏天用中藥貼敷,或用艾灸溫壯陽氣,是冬病夏治的有效方法。

夏季養生是我們一年四季的節奏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在這個炎熱的季節裏,不僅需要我們堅持健康的作息和生活習慣,也需要我們能夠把這些有益的方法堅持到底,同時不斷根據當時的需要,找到各種適用自己的調理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夏季的養生方法有以下幾點:

1、養陽關

“陽氣不足,溼邪不去”,吃再多補品藥品也無濟於事,絕大多數疾病都可以透過養護陽氣、祛除溼邪來防治。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中醫認爲,在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將陽氣培養得更旺,可抵禦疾病的侵襲。

少食冷飲:夏天酷暑難耐,此時人們喜歡喝冷飲,吃寒涼食物,但這樣會損傷脾胃、消耗陽氣。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飲和瓜果;喝水以溫開水爲宜; 多吃溫補食物,如紅棗、枸杞、當歸、肉等。

適當運動:夏天外界陽氣最旺,多到戶外活動,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但不宜運動過度。

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離電風扇或空調,這樣寒涼之氣會從面板、毛孔侵入人體,易傷肺衛之陽氣,導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細菌、病毒易乘虛而入。

按摩涌泉穴:中醫認爲,“精從足底生”,精即指人體能量。足底有一個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因此,可於每天空閒時按摩涌泉穴。

走路壯陽:走路也可固護陽氣,每天走半小時左右。

2、溼熱關

一般來說,夏天多暑多溼,人們經常會出現頭沉重、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等症狀。

夏季飲食宜清淡,可多吃具有清熱利溼作用的食物,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或用冬瓜與蓮葉、薏米共煮湯喝。此外,要多開窗通風。

3、睡眠關

夏天晝長夜短,很多人睡得晚,起得晚,把生物鐘打亂了。

只有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夏季睡眠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規律。早起、午睡,可以彌補睡眠不足。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高質量的睡眠。

4、飲食關

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只吃七八分飽即可,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地搭配營養。另外,夏季氣溫高,剩菜剩飯易被細菌污染,所以新鮮菜最好新鮮吃;生吃瓜果,應洗淨削皮;用來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開。

雖然人與人的體質不盡相同,但飲食都應定時定量,遵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夏季應儘量少吃辛辣、油炸食物,以保護好腸胃。

同時,要多飲水,增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

5、健身關

很多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由於夏天出汗多就懶於運動了。其實夏季仍需堅持適量的運動,但不應在陽光下運動,要及時補充水分。

飯後1小時再運動,且運動不宜太劇烈,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

  夏季養生最不適合做的12件事

1、渴極不宜急飲

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進很多水,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下降,甚至可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2、不宜用飲料代替白開水

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如大量飲用,還會增加腎臟過濾負擔,影響腎功能。而且過多攝入糖分會增加人體熱量,使人肥胖。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飲料,最好還是喝白開水,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更應少喝飲料多飲水。

3、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熱的夏季,如果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小腸裏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較高,如果驟然受冷刺激可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

4、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晝長夜短,氣溫高,人的新陳代謝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勞。加上夜間炎熱,睡不安穩,導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一二個小時,對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體各系統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項好措施。

5、電風扇不宜吹得過久

電扇吹得過久會破壞出汗的均衡狀態,使人感到頭痛、頭昏、腿痠手軟、全身不適,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其他疾病。盛夏之夜開着電扇入睡,更容易受涼。尤其老年人和兒童更應注意。

6、空調不宜開得太大

空調能給人帶來舒適的環境。但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人對室內外溫度變化難以適應,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不注意室內通風換氣,會使室內空氣混濁,致使各種病原微生物孳生。若人的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調溫差不易太大,最好在5-8度之間,最大不能超過10度。

7、不宜坐木

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氣溫高,溼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露天裏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太陽一曬,溫度升高,會向外散發出溼熱,使人易患面板病、風溼和關節炎等。

8、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時節,身上的汗腺不斷向外分泌汗液,以散發體內的熱量。睡着後,機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暫時下降。此時如果正值夜晚,氣溫下降,再遇冷風襲來,露水加身,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不適,並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夜晚露宿還易被蚊蟲叮咬,可能染上疾症,如大腦炎等病。

9、不宜“快速冷卻”

炎夏,人們外出歸來爲儘快消汗除熱,往往喜歡衝冷水浴來“快速冷卻”。但由於人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如此“快速冷卻”,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熱量不能散發出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重者還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時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就會“乘涼而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將身上的汗擦乾或待汗發散幹之後再衝洗。

10、不宜戴過深或過淺的太陽鏡

太陽鏡能避免紫外線對眼睛的損傷,但如果鏡片顏色過深,會因視物不清而影響視力;如果鏡片顏色過淺,紫外線仍可透過鏡片損傷眼睛。因此,夏季選擇太陽鏡應允許15%-30%之間的可見光線穿過灰色或綠色的鏡片,不但可抵禦紫外線,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透視外界物體顏色變化也最小。

  推薦大家:“可以用來煮水製成湯飲的食材很多,不同的食材煮水食療作用不同,常見的可以分成以下四類。”

一是豆類:

包括綠豆、赤豆和黑豆。綠豆湯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還能起到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綠豆熬湯時,綠豆剛開花時,清熱效果是最好的。體質虛弱、腎功能不好、脾胃虛寒的人不適合喝。將綠豆煮爛或加入適當的薏仁、米,能減輕其寒涼性。

赤豆(即紅豆)性味甘、平,有利水除溼、消腫解毒的效果,還能促進通便排尿,因此有水腫或者便祕的人,可以將赤豆與冬瓜搭配煮水喝。

黑豆入腎經,具有滋腎補腎、補血明目的功能,因此有腎虛體弱、身面浮腫、關節不利的適合飲用黑豆湯。同時,黑豆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常喝能起到滋養肌膚、烏黑秀髮的作用。

二是糧穀類:

常用的是薏米、穀殼。薏米性涼、味甘,可用於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等,還能起到降血糖、血壓和美白祛斑的作用。煮薏米水時可加入適量玉米鬚,能幫助消化強健脾胃。穀殼藥名谷白皮,也就是稻的種皮,其味甘、辛,裏面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煮水飲用可以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問題。還可以治療腳氣、浮腫。

三是菌類:

最常用的就是銀耳。銀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滋陰補液的作用,尤其適合炎熱的夏季煮湯食用。夏季大量流汗後,可以將銀耳中放入適量蓮子、梨,煮水服用,能及時補充體力,消暑解乏。

四是水果類:

常見的有梨、西瓜皮、山楂、烏梅等。梨、西瓜皮煮水具有清肺潤喉,消痰降火的作用。山楂、烏梅煮水飲用能去油解膩、生津開胃、降脂降壓。